2017一带一路峰会参与的国家及领导人名单
中国即将于5月14日-15日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预计共有28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确认出席,以下是cN人才小编搜集并整理的一带一路峰会有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7一带一路峰会参与的国家及领导人名单下个月的14日至15日,北京又将迎来盛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
重要性毋庸多言,三个最:
1、这是2017年中国最重要的一次主场外交;
2、这是中国迄今为止主办的最大型的一次国际会议;
3、“一带一路”也是迄今为止中国为世界提供的最重要公共产品。
简而言之,贵客盈门、共襄盛举,规模超过了2014年的北京APEc,以及2016年的杭州G20。
短短三年,“一带一路”影响深远,中国外交有勇有谋有作为,确实让世界刮目相看。
哪些领导人会来北京共襄盛举呢? 按照王毅外长4月18日披露的,除联合国秘书长、世界银行行长、ImF总裁等国际组织首脑外,还有28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确认出席论坛,包括:
阿根廷马克里总统
白俄罗斯卢卡申科总统
智利巴切莱特总统
捷克泽曼总统
印尼佐科总统
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总统肯尼亚肯雅塔总统
老挝本扬国家主席
菲律宾杜特尔特总统
俄罗斯普京总统
瑞士洛伊特哈德联邦主席
土耳其埃尔多安总统
乌兹别克斯坦米尔济约耶夫总统越南陈大光国家主席
柬埔寨洪森首相
埃塞俄比亚海尔马里亚姆总理斐济姆拜尼马拉马总理
希腊齐普拉斯总理
匈牙利欧尔班总理
意大利真蒂洛尼总理
马来西亚纳吉布总理
蒙古国额尔登巴特总理
缅甸昂山素季国务资政
巴基斯坦谢里夫总理
波兰谢德沃总理
塞尔维亚武契奇总理
西班牙拉霍伊首相
斯里兰卡维克拉马辛哈总理
来的都是客,但为什么是这28国领导人? 名单非常有看头,既体现了当前国际地缘政治的新变化,也不乏其他一些国家的小心思。
谁是老朋友,谁是真朋友,谁是新朋友,一清二楚,几个看点吧:
看点一、最让人意外的,来参会的还有两位拉美领导人,即阿根廷总统马克里和智利总统巴切莱特。
按道理说,古丝绸之路不包括拉美,但拉美领导人就是想来参加峰会,这也充分说明了“一带一路”的魅力。
记住了,以后有人再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只有60多个,其实都是错误的,我们放眼的是全世界。
看点二、最集中来北京的,是东盟国家领导人。
东盟十国中,印尼、老挝、越南、泰国、缅甸、柬埔寨、菲律宾、马来西亚,八国领导人联袂到场。
泰国总理可能有事,没有来;但新加坡总理也没来,这就有点意思了!当然,不来也没啥,北京现在人都嫌多,却不缺少的就是来客。
看点三、最受瞩目的客人,毫无疑问是普京。
这并不是
说其他客人不尊贵,而是说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分量,普京是其中最重量级的嘉宾。
普京来开“一带一路”峰会,也表明中俄关系互信的升级。
以前外界热传的俄对“一带一路”的心结,特朗普在挑拨中俄关系,等等,随着普京的北京之行,这些声音将逐渐烟消云散。
看点四、欧洲领导人着实不少,西欧有西班牙、意大利、瑞士,东欧有捷克、白俄罗斯、波兰、塞尔维亚、匈牙利、希腊等。
很多人或许会诧异,德国和法国怎么没有来,王毅也解释了,他们也想来的,但主要因国内选举,真走不开。
当然,总体看,东欧多于西欧。
一些西方国家,想必对“一带一路”多少还持些观望态度;但东欧国家,则已在努力抓住这个机遇。
看点五、意味深长的,有一个重要邻国,领导人没来。
这个邻国,就是印度。
巴基斯坦来了,斯里兰卡来了,印度就是不来;普京来了,但莫迪就是没来。
从积极处理解,可能莫迪太忙了吧,货币废了,事情确实挺多的。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印度一直对“一带一路”抱有心结,就生怕抢了印度的风头,这次如果来了,反倒是奇迹了。
一带一路峰会,亚欧区域合作里程碑的一步万众瞩目的一带一路峰会,倒计时进入最后一周时间。
这几日,中国的诸多外交外事活动,都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其他国家的预热也纷纷见诸媒体。
如果说前面都是磋商、交流意见的话,
那么,这次峰会可以说是在基本的原则共识差不多达成之后,制定具体行动方案的关键会议。
从一带一路战略2013年提出,到下周第一次峰会召开,3年来各方的努力,终于要落成一个沉甸甸的果实,它将是亚欧区域国家合作里程碑的一步。
不难发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国家,提出过类似的亚欧区域经济发展推动方案,在这个方案出来之前,恐怕很多国家连想都没有想到。
因为这确实需要极大的胆魄。
我们知道,一带一路所经过的国家,不仅横跨亚欧,发展程度各异,有新兴经济体也有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也有发达国家,而且政治体制、文化、民族与宗教情况差异很大。
这样一个复杂的区域情况,往往意味着经济合作摩擦成本的高企。
如果处理不好的话,是难有力量去推动高层次的经济合作的。
因此,主推一带一路方案的国家,必须是一个具有大的包容性的国家,而这一点,正是中华文明的独有之处。
中华文明在5000多年的延续发展中,衍生出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巨大包容性,这是一带一路战略之所是中国提出来的一个关键所在。
这一点,当然也会体现在接下来的具体实施当中。
在这方面,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可喜的设想。
比如近日,中国央行行长提出,应积极发挥本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任何经济发展都离不开货币流通,那么,在一带一路这个巨大的平台上,货币用谁的?这无疑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如果都用美元这种域外货币的话,那么很显然,它是不够用的。
更何况当前正处于美联储的加息周期,这会导致美元汇率的巨大的波动,币值不稳定,也就意味着要为此做出的对冲,这都是财务成本。
而对区域里的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当然都希望自己的货币被采用,中国自然也不例外。
但是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推己及人。
因此,这次中国提出的方案是主要使用本币,比如中国与泰国之间发生的贸易投资行为,就用中泰两国的本币,泰国买中国的商品可以用人民币,中国买泰国的商品可以用泰铢。
如此一来,就解决了这关键的货币使用问题。
中国的这一设想,是很公平的。
要知道,当初美国提出的马歇尔计划,实际用的就是美元。
当然,货币使用只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一个方面问题,还有其他的具体问题将会在未来的实际合作中被提出来,相信只要各方本着平等互利、促进一带一路地区的发展与繁荣的精神,所有问题都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