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合金化基础11
2、对奥氏体晶粒大小的影响
合金碳化物在高温下越稳定,越 不易溶于奥氏体中,就月能阻碍 奥氏体长大—细化晶粒 Ti、Nb、V显著 W、Mo、Cr中等 Ni、Si、Cu、Co轻微 有助于奥氏体长大:C 、N、P、 B
Mn在低碳钢中细化晶粒 在中碳以上—促进晶粒长大 Al—AlN、Al2o3-阻碍奥氏体长大细化晶粒
任务1.3第二相强化
金属的组织由多相组成:基体相; 固溶体相 、高熔点的碳化物和 氮化物小颗粒弥散分布在基体 上—第二相粒子(粒子很小) 结论:粒子越细小。弥散度越高、 则强化效果最好
1.4位错强化
金属中位错密度越高,金属的强 度越高。 加工硬化;塑性变形可以增加位 错密度,变形度变大,位错密度 越大,钢的强度显著提高-塑性明 显降低。
溶于奥氏体—提高淬透性 推迟珠光体转变—单一贝氏体 (0.3%Mo)B+0.5%Mo 、
C、Mn、Cr、Ni等降低马氏体 转变Ms、Mf
影响:残余奥氏体增多—降低钢 的硬度、疲劳抗力下降。 措施:冷处理(Mf以下)-转变为 马氏体 。多次回火—A残析除碳 化物提高Ms、Mf点—贝氏体或马 氏体—二次淬火
1.2合金元素与碳的作用
碳化合物形成元素:铁左侧 非碳化合物形成元素:铁右侧 离铁越远,碳化物稳定性越高,硬度 高、熔点高、晶体结构简单。 强碳化合物;Nb Ti Zr V---MC 弱碳化合物:Mn—大部分溶于铁素体中 中碳化合物:Cr、Mo、W—合金渗碳 体—质量分数高—合金碳化物
1.3合金元素对奥氏体相区的影 响
任务1.2细晶强化
定义;通过细化晶粒增加晶界面积, 提高金属强度的方法。 原因:1、晶界的存在 2、各晶粒间存在位相差 结论:晶粒越细,单位体积内的晶界 面积越大,强化越显著 手段;1)向钢中加入表面活性元素 2)向钢中加入Al、Nb、V、Ti等元素 形成难容的第二相 3)采用热处理方法
任务三合金元素对钢性能的影 响
任务一:钢 的强化手段 任务二:钢的韧化手段 任务三:合金元素对工艺性能的 影响
任务一:钢 的强化手段
任务1.1固溶强化 任务1.2细晶强化 任务1.3第二相强化 任务1.4位错强化
任务1.1固溶强化 Nhomakorabea
固溶强化:通过溶入溶质元素形 成固溶体,使金属材料的强度、 硬度升高的方法。 原因(1)晶格畸变 (2)位错线上偏聚的溶质原子 对位错起到钉扎的作用
任务2.3合金元素对淬火钢回火 转变的影响
耐回火性:淬火钢在回火过程中 抵抗硬度下降的能力。 提高耐回火性能的元素—V、W、 Ti、Cr、Mo、Co、Si 二次硬化:在含有较多碳化物形 成元素的钢中,回火的硬度不是 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单调降低,而 是在某一温度回火后增加,并在 这一温度回火到达峰值。
扩大奥氏体相区的元素:Ni、Mn、 Co、C、N、Cu—室温获得单相 奥氏体组织—奥氏体钢 缩小奥氏体相区的元素:Cr、W、 Mo、V、Ti、Si、Al-室温获得单 相铁素体-铁素体钢。
1.4合金元素对S、E点的影响
几乎所有元素均使S点E点左移— 共析成分减少—含碳量为0.40时 就是过共析钢 E点左移使共晶转变的碳的质量 分数降低—莱氏体
3、对焊接性能的影响
碳的质量分数相同的情况下,合 金元素的含量越高,焊接性能越 差。碳含量越低,焊接性能越好 4、对切削性能的影响(170260HBW)加入S、Pb、P改善 性能
作业:
1、固溶强化? 2、第二相强化?
模块二
钢的合金化基础
模块二 钢的合金化基础
任务一合金元素对钢组织的影响 任务二合金元素对热处理的影响 任务三合金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
一低合金钢和合金钢
低合金钢或合金钢:为了改善或提高 钢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在非合金 钢的基础上,人为添加某些合金元素 冶炼而成的钢。 分类:低合金钢:合金元素小于 5%。 中合金钢;合金元素介于5 10%之间 高合金钢:合金元素大于10%。
任务二合金元素对热处理的影 响
任务2.1合金元素对加热转变的影 响 任务2.2合金元素对冷却转变的影 响 任务2.3合金元素对淬火钢回火转 变的影响
任务2.1合金元素对加热转变的影 响
1、对奥氏体形成速度的影响 碳化物形成元素W、Mo、V、Cr 扩散速度慢且碳化物不易分解—奥氏 体化缓慢 非碳化物:Ni、Co—加快形成奥氏体 化 Al、Si、Mn影响不大 得到均匀的奥氏体—较高的加热温度 和保温时间:不适用需要较多未溶碳 化物的合金工具钢
任务一合金元素对钢组织的影 响
1.1合金元素与铁的作用 1.2合金元素与碳的作用 1.3合金元素对奥氏体相区的影响 1.4合金元素对S、E点的影响
1.1合金元素与铁的作用
除Pb外—合金铁素体和合金奥氏体。 C、N、B—间隙固溶体 Mn 、Mo、Ni、Co---置换固溶体 无限固溶体;晶体结构,原子尺寸 , 电负性相近 如: Mn 、Ni、Co-r-Fe Cr和V-a—Fe 有限固溶体;C N B O 取决于晶体结构、间隙位置和溶质大 小—固溶强化?
二、钢中常用的合金元素
微合金元素 :V Nb Ti B(0.001%)质量分数只有0.1%左 右。 S:提高硫的含量,提高钢的切削 加工性能。 P:提高磷的含量,提高耐大气 腐蚀性能。 合金化思想;1、对性能影响。2、 资源情况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存在形式
溶于铁素体、奥氏体、马氏体 中—固溶强化 形成强化相—合金渗碳体、特殊 碳化物、金属间化合物 形成非金属夹杂物--与O、N、S 氧化物和硅酸盐 以自由状态存在;Cu Pb C(石 墨)
任务二:钢的韧化手段
目的:防止其脆性断裂,以保证 零构件的安全使用。 途径;1)细化晶粒2)提高基体韧 性3)细化碳化物4)提高钢的回 火稳定性5)稳定奥氏体6)纯净 化法7)低碳 8)降低或消除钢的 回火脆性
任务三:合金元素对工艺性能 的影响
1、对铸造性能的影响:铁碳合 金相图中固液相线的温度越低, 结晶温度范围越窄,合金的铸造 性能越好。(Cr—Mo- V-Ti-Al) 降低流动性使铸造性能变差。 2、对塑性加工性能的影响 1)热加工性能 2)冷加工性能
任务2.2合金元素对冷却转变的影 响
除Co外大多数元素都能提高过冷 奥氏体的稳定性,使等温转变图 右移。降低淬火临界冷却速度。 非碳或弱碳化合物—Ni、Mn、Si 右移不改变形状 中强碳化合物—W、V、Cr、Mo 右移且分开珠光体区和贝氏体区。
右移影响:降低淬火临界冷却速度, 提高淬透性—减小零件的淬火变形 或开裂倾向。 B>Mo>Mn>Cr>Ni>Si B仅对低中合金钢有效 多元少量合金化原则,可以有效的 发挥各合金元素的的淬透性—强碳 化合物和强铁素体配合CU-Ni
二次硬化原因;
1、回火温度低于450析出渗碳体, 当高于450时渗碳体溶解—弥散 稳定的碳化物—硬度提高 2、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二 次淬火
回火脆性;
回火目的;降低脆性 、提高韧性、 稳定组织。 250-350第一类回火脆性-不可逆 450-650第二类回火脆性-可逆 措施:(快冷抑制)提高冶金质 量。采用加入W、Mo元素的合金 钢制造大型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