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宋代文学诗词整理

宋代文学诗词整理

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说一、宋代社会文化背景崇文抑武的国策;城市经济的繁荣;民族矛盾的激化;理学的兴盛;高度成熟的文化。

1、崇文抑武的国策“杯酒释兵权”;官僚大多出身于文人;文官待遇的优厚;军事力量的孱弱。

2、城市经济的繁荣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士大夫优裕的生活;词的兴盛与传播。

3、高度成熟的文化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

——王国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二、宋代文学成就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处于转型时期,一方面传统的诗、文和源于民间的词已经高度成熟、定型,另一方面新兴的话本小说、戏剧等叙事文学开始登上文学殿堂,为后世元、明、清文学重心的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宋代文学成就——诗歌①宋代非常种重视诗歌创作。

诗人众多,著作大盛。

而且,宋诗也表现出不同于唐诗的独特风貌。

清吴之振《宋诗钞》说:“宋人之诗,变化于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落尽,精深独存。

②与唐诗相比,宋诗呈现出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点。

③唐诗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宋诗内敛温和,平淡瘦劲;唐诗外扬热烈、色泽丰美。

各有千秋,各有所长。

二、宋代文学成就——散文宋代散文成就超过唐文,表现在:①文体多样化。

欧苏吸收骈文辞采、声调之长,以构筑古文的节奏韵律之美。

②融合古文的议论、叙事和抒情三种功能,使古文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更好地结合起来。

如欧苏之文。

③风格丰富多彩,整体上平易畅达,简洁明快,更切于实用,奠定了以古文为主,骈文为辅的文章局面。

二、宋代文学成就——词①流派众多,名家辈出,佳作如林。

②完成了词体的建设,艺术手段成熟。

词的声律、章法、句法都建立了严格的规范。

③在题材和风格上,开拓了广阔的领域。

题材应有尽有。

风格上婉约和豪放,清新与秾丽并存。

三、宋词的繁盛和发展1、宋词的繁盛①词是宋代最引人注目,最具代表意义的文学样式。

宋代是词创作的鼎盛时期。

据唐圭璋《全宋词》辑录宋词作者一千三百余人,词作两万余首。

②宋词名家辈出,佳作如林,流派纷呈,风格各异,影响深远。

清人焦循把宋词与唐诗、元曲并提为“一代之胜”,王国维把宋词作为“一代之文学”2、宋词繁盛的原因①唐五代词的传承与影响②宋代城市经济的高度发展③宋代社会的阶级特点④宋代文人的创作心态3、宋词的发展①北宋前期词坛概况:北宋前期,词的创作出现兴盛的局面,柳永、晏殊、欧阳修等代表着这一时期词坛的最高成就。

其中,晏殊、欧阳修、张先承袭了晚唐以来的婉约词风,词作多为小令,题材不外是花前樽下、儿女情长,风格旖旎柔婉,但他们在继承中也有局部拓新,主要是在抒情深度和表现手法上有所发展。

柳永则更多地继承了民间词的传统,多写长调慢词,题材以男女艳情、市民生活为主,为宋词的长足发展开辟了道路。

②北宋中后期词坛概况:北宋中后期是两宋词史上多种风格并存、名家辈出的繁荣期、创造期。

这期间最重要的词人是苏轼。

苏轼对词进行了根本的改造和全面的革新,打破了词体的题材内容的局限,拓新了词的意境;冲决了词为艳科的藩篱,在婉约词家之外另立豪放一派;提高了词的品位,使词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音律的束缚,成为独立的新诗体。

秦观、黄庭坚、贺铸、周邦彦的词作各具特色,自成一家。

秦观词多写男女情爱的悲苦与失志文士的幽怨,情韵兼胜,词境凄婉,一向被认为是婉约派的正宗。

周邦彦被推崇为北宋婉约词的“集大成者”,其词作重法度,讲格律,进一步深化了词艺,是后来格律词派之先导。

③南宋前期词坛概况:南宋前期,主要词人有张元干、张孝祥、岳飞、朱敦儒、李清照等。

张元干、张孝祥等人在神州陆沉、国难当头之际,继承苏轼的豪放词风,给词作注入了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战斗性,在内容上多写亡国之痛、乡关之思以及恢复中原、抗敌御悔之情,词风一变而为慷慨悲壮,为中期爱国词的先声。

此期词坛成就最高、卓然自立的是女词人李清照,其词由写闺情转向家国之恨。

化俗为雅,清婉疏淡,语言功力深湛,号称“易安体”,与秦观等一起被推为“当行本色”的婉约正宗。

④南宋中后期词坛概况:南宋中后期,主要词人有辛弃疾、陈亮、刘过、姜夔、吴文英、张炎等。

辛弃疾横世杰出,奏响了爱国词的最强音,标志着宋词的创作又进入了一个高峰期,他以文为词,空前地解放了词体,增强了词的艺术表现力;辛词多抒写报国之志与失意之悲;词风以悲慨雄放、沉郁苍凉为主,并形成了一个以辛弃疾为中心的辛派词人,陆游、陈亮、刘过都属辛派词人,风格之激越雄壮与辛词相近。

南宋后期的刘克庄、刘辰翁、文天祥等为辛派后劲。

姜夔是与辛弃疾双峰并峙的另一词坛领袖,姜夔上承周邦彦之精工,进一步深化词艺,其词格律谨严、清空峭拔,虚灵疏淡,被奉为雅词之典范。

姜夔的追随者吴文英、张炎、周密、王沂孙等,同属格律词派词人,重视格律技巧,其词凄凉哀怨、情调高雅脱俗、格调空灵低婉。

他们作为两宋词史的终结者,写下了重要的最后一页。

第二章(北宋前期词)一、富贵闲雅的晏殊词①题材:题材较狭窄,以闲情、艳情为主,内容不外吟风弄月、伤离伤别。

②特色:情中有思。

他的词能从平常景物中见出生命之忧思,并与情爱失意相结合。

写出了艳情的深意。

③风格:珠圆玉润。

晏殊词写男女恋情时,不太描写女性的容貌色相,过滤五代“花间词”的轻佻艳冶,着重表现抒情主体的情思。

二、雅俗并存的欧阳修词①主要内容:男女艳情、闲情逸趣。

欧词大都写燕酣之乐或离别之愁,题材范围比较狭窄。

②风格特征:清新明媚、深婉含蕴。

深情婉约、格调清丽的一面,但有时写得较放肆,近于香艳,甚至近俗。

③词史地位: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

欧阳修对词作的革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而与柳永词相互呼应。

三、范仲淹、宋祁、张先的词1、范仲淹《渔家傲》写边塞风光,开边塞词的先声。

词境慷慨悲壮,苍凉阔大。

2、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写尽春意盎然的情致和生命力,张先称之为“···尚书”3、张先词以小令为主,内容主要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故称为“张三中”;又好用影字,如“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卷压花影”(归朝欢)“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剪牡丹),故自称“张三影”。

4、王国维对上面的“闹”、“影”字大为赞赏。

四、以俗为美的柳永词: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真正开启宋词天地的重要词人。

他以一落魄文人,流连坊曲,采纳市井新声,为文人词作输入新鲜血液,并自觉地以市民情调取代贵族情调,变“雅”为“俗”,从而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情趣,在词中开拓出另外一番境界。

1、柳永词的内容:①别离相思之苦与羁旅行役之思②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③繁华的都市生活和丰富的市井风情。

2、以俗为美:柳永词的审美特征。

①词情的浅近卑俗、发露无余②人物的世俗化与市井化③语言的俚俗化、口语化。

3、柳永对宋词的革新:①发展了词的长调体制: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增加了词的表现容量,扩大了词的表现能力。

②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柳永把“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法移植于词,创造了铺叙展衍、恣意渲染的艺术手法,写景状物备足无余,叙事抒情淋漓尽致;与铺叙相配合,他还长于白描,不加藻饰而又生动传神;此外,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写景、言情,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

③革新了词的语言表达方式:柳词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

诸如副词“恁”、“怎”、“争”等,代词“我”、“你”、“伊”、“自家”、“伊家”、“阿谁”等,动词“看承”、“都来”、“抵死”、“消得”等。

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入词,不仅生动活泼,而且像是直接与人对话、诉说,使读者和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

4、柳永词的影响:柳永对后世影响极大。

不管婉约一派,还是豪放一派,都在体式、表现手法等诸多方面受到柳永的影响。

第三章(北宋中后期词)一、苏轼词的革新成就:拓展词境;提高词品;改变词风;推进词律;丰富词的表现力1、拓展词境:苏轼的词进一步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扩大词的题材,提高词的意境,举凡怀古、感旧、记游、说理、咏物等向来诗人所惯用的题材,他都可以用词来表达。

2、提高词品: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

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

苏轼提高词的品格和地位,把词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学殿堂,使词从“小道”上升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

3、改变词风:苏轼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其词于婉约词之外,另立一宗,成为豪放词风的开创者。

给宋词带来一股强劲的雄风、刚性的美感、风格。

4、推进词律:苏轼以其豪放不羁的个性把词从音乐的附属中解脱出来,当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与声律之间产生冲突时,他选择对声律作调整,以适应内容的表达。

不为音律、曲调所驱使。

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5、丰富词的表现力:苏轼“以诗为词”,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

吸收诗的语言词汇、句法,运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用标题,和词序,为词的语言的表现力,争取更大的自由。

二、情韵兼胜的秦少游词1、情胜:忧伤悲苦的情调是词的主旋律。

感情的真挚投入;词境凄婉。

身世之感:文士的悲苦离别之思:爱情的忧怨2、韵胜①善于捕捉迷茫凄凉的景象加以渲染描写,并注入感伤的主观感情,做到景中含情,浑然一体,从而形成一种凄美的意境。

②善于使用语言,选用轻、细、微、软的字眼,同词中描写的情、愁、思、恋结合起来,给人一种情愁交织、婉柔感伤的美感。

在表现词的阴柔美方面达到至高境界。

三、富艳精工周邦彦词1、周邦彦词的艺术面貌和成就:章法细密、善于铺叙,发展了慢词的技巧;善于使事用典,开创富艳典丽的语言风格;格律精严,推进、开启了词的格律化。

第四章(南宋前期词)一、李清照的《词论》2、李清照《词论》的主要内容:(1)词的音律声韵有特殊的要求(2)对苏轼等人的批评。

(3)“别是一家”说与苏轼“自是一家”说比较。

二、李清照的前期生活与创作:前期生活的安宁、平顺,词作内容以闺情相思为主。

李清照前期词的主要风貌:题材上以吟唱爱情、人生为主,意象多从室内外和日常起居中选择,风格清新明快。

三、李清照后期生活与创作:家破夫亡和中晚年的漂泊;深厚的故土之思和凄苦的身世之感。

李清照后期词的主要风貌:李清照后期词作充满了怀旧、悼亡的意绪,表现了国破家亡的不幸和痛苦,风格凄婉深沉。

四、“易安体”的风格特色:1、抒情细腻深婉、形象鲜明2、语言清新雅丽、率真自然3、音律严谨谐婉,富于音乐美。

第五章(南宋中后期词)一、辛弃疾词:1、失路英雄的一生:辛弃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