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历史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案

部编版历史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案

分层次要求,教师或组长批改,及时反馈信息查漏补缺。(8分钟)
2.结合课本材料分析长征中的困难,引导学生理解长征精神。
教师对重点知识进行点拨。(6分钟)
五、小结:
知识脉络:国民党疯狂“围剿”、党左倾错误——长征开始——初期严重损失——转兵贵州——遵义会议,党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长征结束、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材料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柏公馆的小楼上召开了政治局的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长征初期损失严重,中国革命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的情况下召开的。这次会议的议题可以概括为两方面:一是军事问题,明辨红军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肯定了毛泽东等指挥红军取得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的战略战术基本原则,指出“左”倾错误领导人推行的单纯防御路线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二是组织问题,改组中央领导机构,特别是解决军事最高指挥权问题——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会议后,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接替博古负总责,成立了以毛泽东、周恩来、王家祥组成的三人军事小组,负责军事行动。
变式练习,互查检测,小组讨论。
教师调控课堂,个别点拨、个别辅导。 (10分钟)
交流
展示
三、质疑
1.基础知识掌握成果展示。
2.独学中没能解决的疑难问题讨论交流。
3.互学3解决成果展示交流。
组内交流展示,小组整理问题、小组之间互相质疑,教师注意调控。(6分钟)
四、点拨
1.教师利用补充材料、视频等加深对长征背景的了解。
(1)遵义会议在什么形势下召开的?
(2)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
(3)遵义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
自学教材知识点和例题,完成相关练习,小组自查、统计学生预习情况,教师及时了解。
(10分钟)。
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互学
1.组内相互检查独学完成情况并订正错误、完善笔记。
2.提出独学中不理解的疑难问题讨论解决。
3.根据材料指出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会议是如何解决当前党的相关问题的?
材料二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毛泽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长征的路线。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谈谈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3)长征途中召开的生死攸关的转折性会议是什么?从长征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A.①②⑤③④B.①②④⑤③C.②①④⑤③D.①②③④⑤
3.在毛泽东所作的《长征》一诗中,诗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三军”是指( )
A.中央红军 B.全体工农红军
C.红一、二、三方面军 D.红一、二、四方面军
4.阅读材料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长征》
内容:读书完成下面问题
1.阅读课文,梳理长征的知识点并在课本做好勾画笔记:
(1)党中央和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2)结合“长征示意图”,指出长征的路线;指出长征中对革命影响突出事件。
(3)长征胜利的标志是什么?长征的胜利有什么重要意义?
(4)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遭遇了哪些困难?
2.根据以下问题梳理遵义会议知识点并做好勾画笔记:
编号: 课题: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学生学案
教师教案
学习目标
1.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结果、意义;遵义会议召开、内容及意义等基础知识;
2.学习长征中红军战士不怕牺牲、勇于战胜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重点:长征和遵义会议
出示目标2分钟
自主预习与检测
一、独学
学法指导:先阅读书本,再结合导学案完成自主学习,在勾画在书上。
教师指导学生归纳小结本课所用数学知识点、数学思想和方法。(3分钟)
检测

反馈
六、检测与反馈:
1.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目的是()
A.北上抗日B.进行战略大转移
C.工作重点的转移D.建立和扩大新的革命根据地
2.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红军长征的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
①遵义会议 ②湘江战役 ③飞夺泸定桥 ④四渡赤水 ⑤巧渡金沙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