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章地球椭球体基本要素和基本公式
第三章地球椭球体基本要素和基本公式
① 天文经纬度
②
③
大地经纬度
地心经纬度
21
① 天文经纬度:以大地水准面为基准面,铅垂 线为基准线,以天文经纬度表示点位坐标的 系统。
天文经度:观测点天顶子午面与格林尼治天顶 子午面间的两面角。 在地球上定义为本初子午面与观测点 之间的两面角。 天文纬度: 在地球上定义为铅垂线与赤道平面 间的夹角。
青 水岛 准观 原象 点山
30
• 1954年,我国军事测绘部门通过东部地区一等三 角锁区域性平差,建立了新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国 家大地坐标系—“1954北京坐标系”,为全面开 展天文大地网布设工作和地形图测图工作提供了 保障。 • 1972年至1982年,军地测绘部门在北京和西安经 全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建立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大地原点”和“1980西安坐标系”,并以此 为基础全面更新了全国1:5万和1:1万比例尺地形 图 。
North Pole
Polar Axis
b a
Equatorial Axis
Equator
12 South Pole
对地球形状 a,b,f 测定后,还必须确定大地 水准面与椭球体面的相对关系。即确定与局部地区 大地水准面符合最好的一个地球椭球体 —— 参考 椭球体,这项工作就是参考椭球体定位。
通过数学方法将地球 椭球体摆到与大地水准面 最贴近的位置上,并求出 两者各点垂直的偏差,从数 学上给出对地球形状的三 级逼近。
35
P点的法线pn
36
即通过p点的法线pn并垂直于
pEE’
P
37
38
第四节 子午线弧长和纬线弧长
39
40
41
42
43
第五节 决定新极Q的地理坐标φ
44
45
46
47
地图投影的基本概念
地图投影 比例尺
48
地理空间坐标系的建立
地理空间中的要素要进行定位,必须要嵌入到 一个空间参照系中,即在进行位置描述时,需要有 一个参照。
a b S
c P’
P
说明:
●
C B A E
投影面P不一定是平面
● 点A与投影面P不必须是在S的 两侧 ● 在特殊情况下投影中心S点允 许在无穷远处
60
二、投影方式:
1.垂直投影
61
通过测量的方法获得地形图,这一过程, 可以理解为将测图地区按一定比例缩小成一 个地形模型,然后将其上的一些特征点(测 量控制点、地形点、地物点)用垂直投影的 方法投影到图纸。 因为测量的可观测范围是个很小的区 域,此范围内的地表面可视为平面,所以投 影没有变形;但对于较大区域范围,甚至是 半球、全球,这种投影就不适合。
F:(φ,λ)(x,y), φ为经度, λ为纬度
51
一、问题的提出:
地图的数学基础
是指使地图上各种地理要素与相应的地 面景物之间保持一定对应关系的数学基础。 包括:经纬网、坐标网、大地控制点、比例 尺等。 两个矛 盾: 球面与平面之间的矛盾 大与小的矛盾
52
将椭球面上的客观世界表现在有限的 平面上,首先要实现由球面到平面的转换. 如何转换?
7
二、地球体的物理表面——大地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将一个与静止海水面相 重合的水准面延伸至大陆,所形成的封闭曲 面。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球体称为大地体。 大地水准面作为测量的基准面,铅垂线 作为测量的基准线。
8
地球自然表面
平均海水 面
地 球椭球 面
但是由于地球内部物质分布的不均匀性,它实际是一个 起伏不平的重力等位面——地球物理表面。 因此,大地水准面也是一个不规则的曲面,它也不能作 为测量计算和制图的基准面。
31
• 军事测绘部门对“1980西安坐标系”的椭球参数 进行变换和平移,建立了“新1954北京坐标系”, 并于1978—1988年利用国内外天文、大地、重力 和卫星观测资料,建立了我国的“地心坐标系”。 •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建立了 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2003年通过联合处理 建立了我国新一代与国际地球参考系接轨的高精 度地心坐标系—“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 “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于2008年正式启用。
③ 地心经纬度:即以地球椭球体质量中心为基点,地
心经度同大地经度λ ,地心纬度是指参考椭球面 上某点和椭球中心连线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y 。
26
在大地测量学中,常以天文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
在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
在地理学研究及地图学的小比例尺制图中,通常将 椭球体当成正球体看,采用地心经纬度。
球面坐标系统 根据地球椭球体模型建立的地理坐标系——经 纬度坐标及高程坐标可以作为所有空间要素的参照 系统。这个坐标系统是球面坐标系统:是以三维球 面为基础的。用经纬度量测,单位度、分、秒,又 称为大地坐标系
49
地球表面
地 理 坐 标 系
地面点的高程 地球的经线和纬线
50
平面坐标系统(笛卡儿坐标系统) 以平面为基础的平面坐标系。现实世界是以相对 于指定原点的XY坐标值来定位的,单位常用英尺或 米(通常为正值)。 可以将经纬度坐标转换成平面直角坐标,这样 就可以方便地进行距离、方位、面积的计算:
第三章
地球椭球体基本要素和公式
1
§3.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古希腊学者毕达格拉斯和亚里斯多德提出的 ,他们在两千多年前就确信地球是圆的。后因宗 教迷信和封建统治,压制了对天体的自由研究。 公元前200年,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具体量 算出地球的周长。 17世纪末,牛顿推断地球不是圆球而是呈椭 圆球,并为以后的经纬度测量所证实。
6
通过天文大地测量、地球重力测量、卫星大地测量 等精密测量,发现:
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极半 径略短、赤道半径略长,北极略突出、 南极略扁平,近于梨形的椭球体。
由于地球的自然表面凸凹不平,形态极为复杂,显然 不能作测量与制图的基准面。应该寻求一种与地球自然表 面非常接近的规则曲面,来代替这种不规则的曲面。
地球椭球体定位——对地球形体的三级逼近。
13
地球椭球体定位:在天文大地测量中首先选取一
个对一个国家比较适中的大地测量原点,并从此点 出发通过事先布设的三角网点进行几何测量和大地 经纬度测量,逐一求出各网点的垂线偏差,再以上 述的测量结果将事先设置的地球椭球面位置调整到 最理想的位置上。这种定位,相对于全球而言,只 能是局部定位。 局部定位的地球椭球体,称为参考椭球体,国 际上有多种大地测量原点和参考椭球。 测量与制图 工作将以参考椭球体表面作为几何参考面,将大地 体上进行的大地测量结果归算到这一参考面上。
62
2.透视投影
利用透视关系,将地球表面上的点投影到投影面 上的一种投影方法。
63
例如,我们假设地球按比例缩小成一个透明的地球 仪般球体,在其球心、球面或球外安置光源,将透明 球体上的经纬线、地物和地貌投影到球外的一个平面 上,所形成的图形,即为地图。
14
中国1952年前采用海福特 (Hayford)椭球体 ; 1953—1980年采用克拉索夫斯基 椭球体(坐标原点是前苏联玻尔可夫天文 台) ; 自1980年开始采用 GRS 1975 (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 IUGG 1975 推荐)新参考椭球体系, 并确定陕西泾阳县永乐镇北洪流村为 “1980西安坐标系”大地坐标的起算点。
53
沿经线直接展开?
54
沿纬线直接展开?
55
沿经线直接展开?
56
沿经线直接展开?
57
地球椭球面是不可展开的面.无论如何 展开都会产生褶皱,拉伸或断裂等无规律变形, 无法绘制科学、准确的地图.因此解决 球面与平面之间的矛盾—— 地图投影
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点转换成平面上的点。
大与小的矛盾—— 比例尺
15
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北洪流村为 “1980西安坐标系” 大地坐标的 起算点——大地原点。
16
四、地球的三级逼近
1.地球形体的一级逼近: 大地体即大地水准面对地球自然表面的逼 近。大地体对地球形状的很好近似,其面上高 出与面下缺少的相当。 2.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 在测量和制图中就用旋转椭球体来代替大 地球体,这个旋转椭球体通常称为 地球椭球 体,简称椭球体。它是一个规则的数学表面, 所以人们视其为地球体的数学表面,也是对地 球形体的二级逼近,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2
一、地球的自然表面
浩瀚宇宙之中地球是一个表面光滑、蓝色美丽的 正球体。
3
机舱窗口俯视大地 : 地表是一个有些微起伏、 极其复杂的表面。
4
地球的自然表面并非 光滑,珠穆朗玛峰 (8844.43m)与马里 亚纳海沟(-11034m) 之间的高差达近20km。
5
随着现代对地观测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已经发现 地球的形状也不是完全对称的,椭球子午面南北半径相 差42米,北半径长了10米,南半径短了32米;椭球赤道 面长短半径相差72米,长轴指向西经31°。地球形状更 接近于一个三轴扁梨形椭球。 但是,这与地球表面起伏和地球极半径(6357km)与 赤道半径(6378km)之差都在20公里相比,是十分微小的。
58
地图投影——投影概念
投影概念 投影指的是在两个点集之间建立一一映射关系。 数学表达:空间任意点A与一固定点S的连线AS( 包括其延长线)被某面P所截,直线AS与该截面P的 交点a叫做空间点A在截面P上的投影。截面P称作投 影面,交点a称作投影点,直线AS称作投影线,S点 称作投影中心。
59
17
3.地球的三级逼近 对地球形状测定后,还必须确定大地 水准面与椭球体面的相对关系。即确定与 局部地区大地水准面符合最好的一个地球 椭球体——参考椭球体,这项工作就是参 考椭球体定位。 通过数学方法将地球椭球体摆到与大 地水准面最贴近的位置上,并求出两者各 点间的偏差,从数学上给出对地球形状的 三级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