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们的价值观征文

我们的价值观征文

让自己快乐让学生快乐
——我的人生价值观
就在我觉得自己一文不值的今天,看到爱默生的名言:“我们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价值,不要去羡慕那些并不属于我们的光环。

”不经意间拨动了我的心弦,开始扣问自己:我的人生价值是什么?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在关于“教师的作用”中的一句话:“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

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氛围和情景的主因。

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过得愉快,也能让他们过得悲惨。

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眼前顿时豁然开朗,原来“把握手中的快乐——让自己快乐,让学生快乐”,就已经是实现了我人生的价值。

作为一名教师,在外人眼里是快乐的:课程表上一天也就那么几节课,一年中有那么多假期,有双休日、法定假日、特别是暑假寒假。

当老师真的快乐吗?我们一线的教师心里最清楚不过了。

办公桌上,总有改不完的作业;教室里总有那么几个让你头疼、心累的学生:调皮捣蛋;懒惰拖拉……任凭你怎么努力,就是不见他的进步。

教学之外的事务也常常接二连三。

“境由心生”,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快乐的教师呢?
一、勤于学习,享受“破茧成蝶”之乐。

很多时候,我们的苦恼来自我们自身能力的欠缺,课上得不好,就会担心有人听课。

教学没有方法,就会担心学生考不好。

班级管理上,“没有一套”,就会担心学生添乱。

总之,如果没有很强的业务能力,我们往往会“底气不足”,烦恼随之而来。

而我们要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只有不断地学习。

首先,向书本学。

古人云:“开卷有益”“腹有诗书气自华”。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现在,在课堂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倘若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没有创新,没有改变,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直重复地过着那种简单、机械、安逸的生活,那是危险的,也是可怕的。

我们要给学生一杯水,已决不能满足于拥有一桶水了。

我们要拥有长流水,拥有源头、无污染的长流水,大气磅礴的黄河之水、长江之水。

这一切的源泉都来自于阅读、学习。

其次,抓住一切机会学。

向名师学,向身边的同行学。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才能不断超越自我。

或许,这个不断学习、不断思考的过程是痛苦的,但因为有了它,你得到了教学能力的提升、业务水平的提高、自我人格的完善。

于是,对待教学工作,你更加得心应手,班务工作也游刃有余。

参与教研活动,你也会信心十足。

工作有了成就感,你就会像那只破茧而出的蝴蝶,又美丽,又快乐。

二、善于发现,享受淡淡心灵之乐。

其实快乐是一种感觉,一种心态,它不在别人眼里,而在自己的内心。

同是半杯水,两种心态就会有两种反应:不快乐的人会懊恼:“天啊,只有半杯水,能干什么,而且看上去好脏。

”随即倒掉了。

快乐的人会认为“真幸运,还有半杯水,干什么好呢,用来浇花吧”。

结果培育了一盆鲜花。

看学生就如看水,拥有一种快乐的心态,再顽劣的学生,你也能发现他的优点,也会给他发自内心的微笑和欣赏。

很多时候,咱改变不了环境,那我们就改变心境;改变不了别人,那就改变自己。

无论环境怎样,我们教书育人的职责没变,自己份内的工作必须做好。

那好,就开开心心地做吧,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学生不懂事,我们站在学生的位置想一想,比照自己的童年想一想;同事的忠言未免逆耳,我们不妨从同事的角度,反观自己。

领导的指令一时不能接受,我们站在领导的角度看一看,想想他们的难处……这样的云淡风轻何尝不是快乐?
更何况,生活中也从未缺少快乐,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

平凡的日子里,到处可以找到快乐。

只是不轻易发现,那种淡淡的幸福和快乐就悄悄溜走了。

听到学生精彩的发言是一种快乐;看到学生工整的作业是一种快乐;他们的点滴进步更让我们快乐;读一本好书是一种快乐;上一堂让学生喜欢的课是一种快乐;参加一项别开生面的教研活动是一种快乐;把教学感悟与同事分享是一种快乐;把办公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是一种快乐;认真完成领导分配的任务也是一种快乐……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会出现这样的镜头:当你上了一节课,满脸疲惫的时候,一群可爱体贴的孩子围上来,给你捶捶背,讲个笑话;当你抱着一摞作业向教室迈进的时候,几个孩子就快速地冲上来,帮你抱起……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快乐可以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三、学会制怒,享受平静之乐
老教育家陈鹤琴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当老师的我们巴不得自己的学生个个成才,真是可怜天下老师心哪!但是,
当我们期待着“朽木也能雕”,用心良苦,却往往事与愿违。

于是我们常常“恨铁不成钢”:讲台上的我们讲得绘声绘色,却总有孩子思绪飞到了窗外,不得不让人怒目圆睁;一道题目,耐心细致地讲了一遍又遍,讲得口干舌燥,可总有孩子不领情,做小动作,交头接耳……真让你又气又急。

有没有人统计过,在学校,我们做老师的一天要生多少次气?发多少次火?一年呢?从教一辈子呢?中医讲:“怒伤肝”。

生了那么多气,发了那么多火,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呀!我们为什么要拿孩子的错误惩罚自己呢?因此,我们要学会克服不良情绪,学会制怒。

当你怒气冲冲时,不妨先往窗外看看,欣赏一下窗外的风景,心情也会平静一点。

我们不妨劝自己:“不良的情绪如同垃圾,会污染我们的心灵。

”只有我们学会控制它,快乐才会属于我们。

四、淡泊名利,享受云淡风轻之乐。

一般地说,名利观念是客观存在的,所不同的是有的人能正确对待名利,对名利看得比较淡,有的人不能很好地对待名利,对名利看得比较重。

没有了名利思想或许就没有了动力,名利思想过于重了,又很可能造成包袱,成为自己工作的阻力。

名利思想不可以没有,但也不能过重,关键的是掌握好这个尺度。

要明白,名誉和利益不是个人的主观意愿,它往往是个人有意工作换取的无意收获,刻意地索取往往是徒劳的。

一个一心想着索取、一心想着获得名利的人是不能和同事平等相处的。

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得多,而是因为他计较得少。

”因此,我们要淡泊名利,给自己营造一个快乐的空间,心底无私天地宽。

微笑着面对生活,遇到误解与偏见,少一些抱怨,多一份心平气和,多一份从容洒脱。

遇到挫折,勇敢地面对,把它当成人生的磨砺,进步的阶梯。

要知道,满腹牢骚改变不了什么,只会使自己变得更加偏激、狭隘。

生活中,我们还要学会知足。

诚然,我们的收入买不起名贵的轿车、一次付不清房子的贷款,更不能给孩子提供出国留学的高昂的费用,但我们生活安定,不必东奔西走为生计发愁;不用为争名夺利绞尽脑汁,费尽心机;闲暇之际,捧起书,和大师对话,净化自己的心灵;和朋友喝茶聊天,享受属于自己的逍遥。

这个时候谁能说我们不富有呢?
教师是孩子快乐学习的源泉。

只有老师快乐地教了,学生才能快乐地学。

所以要使学生快乐地学,教师先要快乐地教。

因此做一个“欢乐的、热情的、有幽默感、有趣味的”老师比什么都重要。

热情和欢笑具有感染力,如果教师是乐观积极、奋发向上的,学生就真正能够做到在
欢乐中愉快地学习。

当笑声和教学同行时,一切都成为可能。

我想:只要学生能快快乐乐地学,我就已经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