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者,天之道也
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
——薛瑄又是一年高考月。
今年,已是“作弊入刑”的第二年。
每年的高考,都是一件国家大事。
在现行制度下,高考是相对而言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高考诚信”不容践踏。
而这些青年学子即将迈入大学,他们的人生轨迹正逐渐同国家的文明进步联系在一起。
“高考诚信”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为从它投射出来的,是青年人的诚信建设。
人无信不立,只有诚信之人,才能坦坦荡荡地立于天地之间,是以“诚者,天之道也”。
《论语·为政》中说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中,就已经包含不少“诚信教育”的内容。
无论是文学典籍,还是名家名言,我们都接触过许多有关诚信的经典句子。
但接触不代表接受,接受不等于吸收,究竟有多少内容,是真正地融入到我们的内心,伴随我们通过“诚信高考”,并将陪伴我们一起走过未来的风风雨雨呢?
倏忽间,高考已经过去了两年,大学生活也已经过去了两年。
在这两年中,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一定对“诚信”这个词有着或多或少的感悟。
我们身边无数的小事,都在体现或考验着“栋梁”们的诚信。
进入大学的第一天,我便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里居然有不少的无人售货点!一个装东西的盒子,一张告示纸板,一个二维码,便是全部。
就这样赤裸裸地暴露在空气中的,是卖者的“散漫”,还是买家的诚信?来大学几天之后,我逐渐习惯了这样的现象。
虽然一位学姐说,曾经出现过买家只付一半钱甚至直接拿走的情况,但她还是选择相信诚信的力量。
但是我认为,无论家境有多贫苦,都不应该去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要使用不正当的手段!靠自己的力量去争取到
的,才是最踏实的、最美好的。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本分,如果这点都做不到,那么我认为,这个大学,读之无用。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人不诚而无交,心不诚而无品。
没有诚信的大学生,今后该当如何立足社会?
曾在《孝善·微国学》一书中看到这样一段话,“诚实,是一面镜子。
一切矫揉造作、虚假伪装都会露真相、显原型。
若你觉得羞耻而将镜子打碎,那么,人格也会破碎不堪,裂痕难复。
”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有不少人认为“诚实就是老实”“诚实会吃亏”,仿佛诚实是一套过时的、陈旧的、酸腐的说辞。
甚至还有这样的说法:好吃懒做、偷奸耍滑是大学生的形象;“没逃过课的大学不完整”?考试作弊、学术抄袭、简历注水……这些,难道是大学生该做的?如果按照这些所谓的大学生应有的形象去做,怎能被人相信,怎能在社会中“立”?诚乃是天道,如书中说道,“诚实,才是真实;真实,才可踏实;踏实才能结果实”!如果行得正,何须怕诚实那面镜子;如果能在这面镜前正衣冠,何愁不能结果实!
从古至今,诚信都是一个十分受重视的话题。
古时的称是十六两一斤,为什么要十六两一斤呢?古人把北斗七星、南斗六星以及福禄寿三星,共十六颗星比作十六两,商人卖东西,要讲究商德,不能缺斤短两。
如果耍手腕,克扣一两就减幅,克扣二两就损禄,克扣三两就折寿。
称虽小,却承载着古人对于诚信的重视。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这句话的本意是,一个人如果不重视修养的话,就很难在天地间立足。
在强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今天,如果不重视诚信,不重视自身素质,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作为高等学府的人才,大学生们必须要摆正人生态度,以诚信待人。
诚信,不仅仅是一项基本素质要求,也是大学生成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
无论家境,无论从前得到的教育如何,现在,你是一名大学生,既然走到了这一步,
那么请你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树立诚信意识,我们不要空谈。
就从现在,从自己做起。
且记住,诚者天道,勿逆天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