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完整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完整教案

请浏览后下载,资料供参考,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生产者带来什么样的威胁?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商品流通中,由于买卖是分开的,生产者只有卖出商品,付出的劳动才能得到补 偿,否则,就会亏损,甚至破产倒闭。因此,生产者必须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 量好的商品。 教师活动:同学想想,货币可以交换一切商品,是不是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越多越好? 教师点评:不是的。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 比。 (4)、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教师活动:同学,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除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有贮 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大家可以看课本 P5 页,了解一下。 3、纸币 教学过渡:货币是用金银充当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买卖商品却是使用的纸币,这到 底是怎么回事?下面我们就学习纸币的有关知识。 (1)纸币的产生 教师活动:请同学阅读教材 P6 页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什么是纸币? 纸币为什么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点评: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因为在商品流通中,人们只关心货 币能否带来价值相等的商品,不关心它本身是否足值,所以,可以用货币符号――纸币,代 替它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这样就产生了纸币。 教师活动:既然国家有权发行货币,是否可以随意决定纸币的发行数量呢? (2)纸币的发行规律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发行过多会引起 物价上涨,;发行过少,阻碍流通。生活中出现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现象,往往是与货币发 行违反发行规律有重要关系。 (3)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 教师活动:请同学阅读教材 P6-7 页,说明刑法中的这些规定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探索问题。 教师引导:通过学习这些规定,应该明确:制造假币是一种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人 民币在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爱护人民币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要提高鉴 别假币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讲述了货币的有关常识,主要知识框架如下:
请浏览后下载,资料供参考,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货币的产生比商品晚的多,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并思考 P3 三个思考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思考问题。 教师点评: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直接交换,随着交换的扩大,交换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 交换成功必须是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在交换中人们发现,某种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 把自己的商品先换成它,在用它去换自己需要的商品,只要交换两次就成功了。于是,这种 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就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我们把它叫 做一般等价物。 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后来,一般等价物又发生了变化呢?请看课本。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人们固定的用金银而不是其他商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找出金银的 特点)。 教师总结:当人们固定的用金银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我们就把金银这种商品叫做货币。 因此,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 等价物。 教学过渡:货币产生了,它是干什么的?在商品交换中起什么作用呢? 学生活动:思考。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这就是货币的职能问题。 2、货币的基本职能 教师活动:请同学看教材第 3-5 页,看看货币有哪两种基本职能?分别是什么意思?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1)、货币有两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2)、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就是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子,把商品的价值,也就是包含 的人类劳动多少用金银表示出来。 提出问题:金银为什么成为价值尺度,衡量商品价值大小? 教师点评:因为金银是商品,有价值,可以与商品价值作比较。 用金银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大小,就叫做商品的价格。平时我们说某种商品多少钱,就是指 商品的价格。 需要说明的是,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时,不需要现实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 (3)、流通手段。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 4 页,思考这种商品交换活动与直接的无物 交换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思考,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卖和买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不可以分开的。货币产生后,商品交 换是以货币为中间媒介进行的,交换活动分成卖和买两个过程,卖和买在时间上、空间上都 可以分开。想一想生活中的交换活动是不是这样? 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叫做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商品――货币――商品。 教师点拨: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这种作用或者叫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教师点拨:在商品流通中,货币能否是观念中的货币,而不用现实货币?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必须是现实货币,因为它是财富的代表。 教师活动:同学看教材第 5 页一二自然段内容,思考:货币产生后的商品奇的货币
(一)知识目标 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 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4、知道经济往来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汇票 5、知道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6、理解各种信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范围 教学目标 7、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8、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1、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2、用纸币知识认识假币的违法性,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 3、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汇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现代经济生活 中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增强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重点
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信用工具、外汇
难点
纸币、外汇、汇率
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 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 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货币的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一段,同时提出问题:要了解货币,首先要了解商品。 (1)、商品及其价值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成为商品? 学生活动:思考 P2 两个问题,思考后作出进行点评。 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 教师活动:商品既然是劳动产品,它里面就消耗了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叫商 品的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购买商品是需要货币的,商品和货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思考,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