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单体建筑平面布局
苏州网师园
古代木构建筑特征
第一章 传统建筑平面布局
第一节 第二节
单体建筑平面 庭院式组群布局
第一节 单体建筑平面
1. 构成要素:间、出廊 2. “间”的组合 3. 单体建筑平面的基本型:一明两暗 4. 单体建筑的“正式”和“杂式”
① “间”
“间”有两个概念: • 四柱之间的空间
• 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常用)
间的名称:由中间向两边依次为明间、次间、梢间、尽间 间的不等宽现象: 依次递减
明间为最大,尽间为最小,其它间相等
次明次 间间间
尽梢 间间
次 二 间
次 一 间
明 间
次 一 间
次 二 间
梢 间
尽 间
三开间 梢次 明 次梢 间间 间 间间
九开间 尽梢次明次梢尽 间间间间间间间
五开间
七开间
3. 单体建筑平面的基本型:一明两暗
2) 合院式:由若干栋单体建筑和墙、廊围合而成 二合院 三合院 四合院
廊院
单核
多核
合院
二合院
三合院
四合院
2. 组合方式
1) 对称式: 2) 半对称式: 3) 不对称式:
1) 对称式
2) 半对称式
3) 不对称式
3. 布局特点
① 突出内向性的布局 ② 突出建筑空间的艺术表现力 ③ 突出建筑艺术的时空性 ④ 突出“门”的铺垫作用 ⑤ 突出“亦内亦外”的复合空间
② 出廊:两排柱子很近
1) 无出廊式(四等)
Hale Waihona Puke 2) 前出廊式(三等)3) 前后廊式(二等)
4) 周围廊式(一等)
①空间组织上有利、增加了中间层次, 内外空间有过渡,更具优越性
②结构上出廊更稳固,结构上多圈柱网,且柱距 小,比无廊建筑更具优越性
出廊的特殊形式——副阶:宋代殿阁等个体建筑周 围环绕的廊子,称为副阶。
n 杂式:其它形式的,常用作亭、榭、塔
n 正式:在古建筑中,平面投影为长方形,屋顶为硬山、 悬山、庑殿或歇山做法的砖木结构的建筑
n 杂式:其它形式的,常用作亭、榭、塔
第二节 庭院式组群布局
n 构成机制 n 组合方式 n 布局特点
1. 构成机制
1) 廊院式:以回廊围合成院,院子中间设主体殿 堂 单核 多核
优点: 1) 提供适宜的居住面积 2) 满足必要的分室要求 3) 具有良好的空间组织 4) 获取良好的日照、通风 5) 可用规整的梁架结构 6) 有利组群的整体布局
一明两暗
4. 单体建筑的“正式”和“杂式”
n 正式:在古建筑中,平面投影为长方形,屋顶为硬山、 悬山、庑殿或歇山做法的砖木结构的建筑
2. “间”的组合
• 面阔方向:取决于开间的数量 官式建筑: 皇宫、衙门、大的寺庙。 在面阔方向坚持用“阳数”:1,3,5,7,9, 9开间为最高规格 民间建筑:住宅、寺庙等。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 进深方向:取决于间的架数。 1,3,5开间,2,4开间也有。官式、民间都不强调阴、
阳之分
最高规格的太和殿9开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