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禁毒法测试卷

禁毒法测试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单位姓名得分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25分)1.禁毒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2.国家鼓励对禁毒工作的社会捐赠,并依法给予税收优惠。

(√)3.国家鼓励志愿人员参与禁毒宣传教育和戒毒社会服务工作。

(√)4.复吸的一律强制隔离戒毒。

(×)5.种植毒品原植物,属于制造毒品的行为。

(×)6.经强制隔离戒毒后又吸食,注射毒品的,构成吸食毒品罪。

(×)7.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设置、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可由各地政府视财政情况自行规定。

(×)8.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9.过量吸食鸦片,可引起急性中毒,因呼吸抑制而死亡。

(√)10.所有的毒品都具有四个基本特征:依赖性、耐受性、非法性和危害性。

(√)11.按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作用,可将毒品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12.苯丙胺因其纯品无色透明,像冰一样,故俗称“冰毒”。

(×)13.吸毒成瘾人员自愿接受强制隔离戒毒的,经公安机关同意,可以进入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

(√)14.对吸食、注射毒品的人员,应一律进行治安拘留等行政处罚,并予以强制隔离戒毒。

(×)15.经强制隔离戒毒后又吸食、注射毒品的,依法实行劳动改造,并在劳改中戒除毒瘾。

(×)16.擅自开办戒毒脱瘾治疗业务的,由卫生部门依法予以取缔和处罚。

有毒品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17.国家鼓励公民、组织开展公益性的禁毒宣传活动。

(√)18.新闻、出版、文化、广播、电影、电视等有关单位,应当有针对性地面向社会进行禁毒宣传教育。

(√)19.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加强对本单位人员的禁毒宣传教育。

(√)20.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毒品违法犯罪举报制度。

(√)21.教育部门应编写禁毒教材,各级各类学校必须专门开设禁毒教育课,将禁毒教育列为学校教育的内容。

(×)22.国家对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实行管制。

禁止非法种植罂粟、古柯植物、大麻植物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可以用于提炼加工毒品的其他原植物。

(√)23.禁止传授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的制造方法。

(×)24.对依法查获的毒品,吸食、注射毒品的用具,毒品违法犯罪的非法所得及其收益,以及直接用于实施毒品违法犯罪行为的本人所有的工具、设备、资金,除去资金,其它都应当收缴,依照规定处理。

(×)25.戒毒治疗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自(A)起施行。

A. 2007年12月29日B. 2008年1月1日C. 2008年6月1日D. 2008年6月26日2.禁毒工作由( A )负责。

A.各级人民政府B.县级以上公安机关C.司法行政部门D.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3. 1987年6月,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了麻醉品滥用的非法贩运问题国际会议,确定将每年的(D)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A.12月7日B.6月17C.12月19日D.6月26日4.对涉嫌吸食、注射毒品的人员和戒毒人员的尿检由(A)负责。

A. 公安机关B. 医疗机构C. 卫生部门D. 防疫部门5.强制隔离戒毒期限一般为(B )。

A. 一年B. 二C. 三至六个月D. 九个月6.对吸毒成瘾人员,公安机关可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社区戒毒期限为(C )。

A. 一年B. 二年C. 三年D. 九个月7.对强制戒毒期满仍未戒除毒瘾的人员,强制戒毒场所可以提出意见,报原决定的公安机关批准,延长强制戒毒期限,但实际执行的期限连续计算不得超过(A)。

A. 三年B. 一年C. 一年半D. 二年8.强制隔离戒毒决定书送达后应在(C)内将决定书内容通知戒毒人员家属、所在单位和户口所在地派出所。

A. 3天B. 7日内C. 24小时D. 48小时9.生产经营国家规定的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的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当地(C )备案,领取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备案证明。

A.卫生局B.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县级以上公安机关D.经贸局10.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构成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CBD)。

A.种植罂粟三百株以上,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数量较大的B. 经公安机关处理后又种植的C. 抗拒铲除的D. 非法种植原植物数量较大,在收获前自动铲除的11. 未经许可,擅自进入国家确定的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企业的提取加工场所或者国家设立的麻醉药品储存仓库等警戒区域的,由警戒人员责令其立即离开,拒不离开的,( C )。

A. 直接行政拘留B. 直接刑事拘留C. 强行带离现场D. 视为犯罪12.娱乐场所应当建立( C ),发现娱乐场所内有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

A. 登记制度B. 询问制度C. 巡查制度D. 搜查制度13.公安机关可以对涉嫌吸毒的人员进行必要的检测,被检测人员应当予以配合,对拒绝接受检测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或者其派出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 A )。

A.强制检测B.强制拘留C.强制搜查D.强制隔离戒毒14.应当对吸毒人员进行登记的机关是( B )。

A.工商行政管理机关B.公安机关C.卫生部门D.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15.吸食、注射毒品的,依法给予(D )处罚。

吸毒人员主动到公安机关登记或者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的,不予处罚。

A.行政拘留B.刑事拘留C.警告处分D.治安管理16.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对( B )的戒毒人员,应当依法采取必要的隔离、治疗措施。

A.患有严重残疾B.患有传染病C.可能发生自残D.可能发生自伤17.“K粉”的化学名称是( B )。

A.甲基苯丙胺B.氯胺酮C.氯化铵D.美沙酮18.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的具体办法,由(B )规定。

A.全国人大常委会B.国务院C.公安部D.卫生或经贸部19.(C )应当依法加强对进出口岸的人员、物品、货物和运输工具的检查,防止走私毒品和易制毒化学品。

A.商业部B.外交部C.海关D.公安部缉私局20.邮政企业应当依法加强对(B )的检查,防止邮寄毒品和非法邮寄易制毒化学品。

A.仓库B.邮件C.邮政车辆D.邮递员三、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的目的是( ABCD)。

A.预防毒品违法犯罪行为B.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C.保护公民身心健康D.维护社会秩序2.吸毒会导致(ABCD )等传染病。

A.乙型肝炎B.丙型肝炎C.性病D.艾滋病3.(ABD )是预防毒品的三道防线。

A.家庭预防B.学校预防C.社区预防D.环境预防4. 无毒社区的标准是(ABCD )。

A. 无吸毒B.无贩毒C.无种毒D.无制毒5.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对戒毒人员应采取必要的(ACD)。

A.看护措施B.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C.保护性约束措施D.治疗措施6.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我国戒毒体系主要是(ABC)。

A.强制隔离戒毒B.劳教戒毒C.自愿戒毒D.社区戒毒7.毒品对吸食者本人的危害表现为( ABCD)。

A.身体瘦弱不堪B.引起大脑、心、肝、肾等内脏发生病变C.引发或传染皮肤病、性病和艾滋病D.吸毒过量引起死亡8.社区戒毒的执行地为吸毒人员的( AB )。

A.户籍所在地B.有固定住所的现居住地C.借住的亲友家中D.暂住地9.吸毒成瘾人员在社区戒毒期间有下列(ABCD )情形之一的,由县以上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A.拒绝接受社区戒毒B.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C.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D. 经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10.被决定人对公安机关作出的强制隔离戒毒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AB )。

A.申请行政复议B.提起行政诉讼C.自愿戒毒D.社区戒毒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5分)吸毒成瘾人员有哪些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答:2007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规定,“吸毒成瘾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一)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的;(二)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三)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四)经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