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的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乙便和甲一起跑到失火地点,窃取了商品后各自回到自己家中。
D.医生甲故意将药量加大10倍,护士乙发现后请医生改正,医生说:“那个家伙(指患者)太坏了,他死了由我负责。
”乙没有吭声,便按甲开的处方给患者用药,导致患者死亡。
10、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应当指()。
A.实足年龄 B.从过生日的当天起方才认为已满周岁 C.从过生日的第二天起才认为已满周岁 D.以农历计算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 分,共10 分)
1、犯罪故意:
2、犯罪过失:
四、简答题(每小题6 分,共18 分)
1、简述正当防卫的条件?
2、简述适用死刑的限制性规定?
3、简述共同犯罪成立的条件?
五、论述题(12分)
试述我国刑法对空间效力的规定?
六、案例分析(每小题10分,共20 分)
1、刘某见自己女朋友遭两个流氓调戏,前去制止,而
反遭流氓袭击,刘某立即进行反击。
此
时,便衣警察李某赶到,未及表明自己的身份即迅速抓住刘某以制止斗殴。
刘某视李某为流氓团伙成员,即拔刀将李某刺成重伤。
问: (1)、分析刘某的行为的性质,应如何处理?(5分)
(2)、如果当时李某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出示了公安局工作证,而刘某仍以为李某是流氓团伙成员,用刀将李某刺伤,刘某的行为的性质?又应如何处理?(5分)
2、王某(男)与周某(女)长期通奸。
王为达到与周结婚的目的,与周共同谋害其丈夫赵某。
王提出由他提供毒药,有周趁赵吃饭时,把毒药放入赵某的碗中,将赵毒死。
周虽然同意,并以将王提供的毒药准备好,但她有一3岁女孩,顾虑会把孩子毒死,便没有按约定的办法实施毒杀行为。
后王要继续和周通奸遭到拒绝,周便揭发了王的上述罪行。
(10分)
问:请依照刑法,分析王某和周某的行为性质并说明理由。
(提示: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5:A A A B C 6―10: D D C C C
11―15:D B C C C 16―20: C D D B D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ABC
2、ABC
3、BCD
4、BC
5、BC
6、BCD
7、ABCD 8、ABCD 9、ABCD 10、AC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6分)
1、什么是犯罪故意?
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主观心理态度。
(3分)
2、什么是犯罪过失?
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3分)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正当防卫的条件?
①有实际的不法侵害行为(1分)
②不法侵害必须正在进行(1分)
③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1分)(或者:有防卫的意图)
④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行为(1分)(或者: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施)
⑤防卫行为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2分)
2、简述适用死刑的限制性规定?
(1)、从适用死刑的条件上进行限制: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1分)
(2)、从适用死刑的对象上进行限制: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1分)(3)、从死刑适用程序上进行限制:死刑案件除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2分)
(4)、从死刑执行制度上进行限制: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2分)
3、成立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2分)
(1)、主体条件:必须是二人以上(2分)
(2)、主观条件: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2分)
(3)、客观条件:各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2分)
五、论述题(16分)
我国刑法有关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原则。
属地管辖权。
凡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我国刑法。
凡是在中华人民
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我国刑法。
所
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是指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4分)
属人管辖权。
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内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照我国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我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我国领域内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
(4分)保护管辖权。
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4分)
普遍管辖权。
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
(4分)
六、案例分析题(20分)
1、刘某的行为属于假想防卫,按意外事件处理。
理由是:李某不是不法侵害人,刘某对李某实施防卫,致其重伤,是由于认识错误导致,所以,应属于假想防卫,并且在当时的条件下,刘某并不能预见到自己的行为的危害后果,所以,刘某主观上没有罪过,应按意外事件处理。
(定性2分,分析3分)
刘某的行为仍属于假想防卫,按过失重伤罪处理(或者
答出“按过失犯罪处理”也给分)。
理由是:李某不是不法侵害人,刘某对李某实施防卫,致其重伤,是由于认识错误导致,所以,应属于假想防卫;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李某出示了工作证,刘某应当预见到自己用到乱刺的“防卫行为”伤害的可能是真的警察,但是由于精神紧张,疏忽大意而未能预见,以致发生了重伤警察的后果,其主观上是出于过失,所以其行为应认定为过失重伤罪。
(定性2分,分析3分)
2、答案要点:
王某的行为是犯罪预备,因其未进入犯罪实施阶段。
(5分)
周某的行为是犯罪中止,因其自动有效地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