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十四衙门十二太监 明朝内廷设置和太监管理

二十四衙门十二太监 明朝内廷设置和太监管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二十四衙门十二太监明朝内廷设置和太监管理
导语:明代宦官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包括选用制度、管束制度、奖赏制度、病老丧葬制度等。

选用制度。

当时规定,凡自愿阉割要求成为宦官者,事先
明代宦官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包括选用制度、管束制度、奖赏制度、病老丧葬制度等。

选用制度。

当时规定,凡自愿阉割要求成为宦官者,事先必须得到官府的批准。

明代曾规定,一家有四五个孩子以上、愿意将其中的一个孩子阉割者,由相关部门登记造册,待收补之日选用,如果私自阉割,一经发现,课以重治,邻居知而不报者,一并治罪。

但是,这一规定并未能严格遵行。

从明代录用宦官的实际情况来看,除了按照规定报名就阉、候补收用者之外,朝廷还大量直接录用了那些未经报名起送而私自至京的自宫者。

明代宦官录用事务的主管机构为礼部。

但是,随着司礼监地位的不断提高,录用宦官事务逐渐由司礼监会同礼部办理,宦官机构在实际上已拥有相当的决定权。

管束制度。

在明朝初年,明太祖明确规定,“寺人不过侍奉洒扫,不许干与政事”。

除此之外,明廷还曾陆续制定了一些有关宦官管束惩罚的具体制度。

宦官犯法,照例由司法机构逮问治罪。

或下刑部狱,或下都察院狱,或下锦衣卫狱,并由法司议罪。

为了惩治宦官在外犯法,明廷还特意强调了“有司”惩治犯法宦官的职权。

对犯法宦官的惩罚方式,主要包括死刑、籍家、革职、革荫、降职、调斥、杖笞等。

明宣宗赐宦官银皿奖赏制度。

宦官因功劳或因受到君主宠幸,除擢升官职外,其他奖赏方式还有赐金银、加禄米、赐免死诏、赐印记、赐敕旌励、赐祭赐祠、父母授(赠)官号、弟侄族人荫官授爵等。

病老丧葬制度。

宦官年老有病,多退居京城内外各寺庙,供给柴米、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