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分类汇总目录1-0显微镜使用 (1)1-1化合物 (1)1-2细胞膜 (5)1-3细胞器、核 (7)1-4酶和ATP (11)1-5光合作用 (14)1-6细胞呼吸 (32)1-7营养物质转变 (34)DCA B图11-0显微镜使用1.(20普陀二模)用放大倍数为 10×10 显微镜观察和测量保卫细胞长度,实验图像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测量图中保卫细胞需要转动物镜B.图中用于直接测量的测微尺是物镜测微尺C.细胞实际长度=测得格数×每小格所表示的长度D.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表示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无关1.(20闵行二模)图1甲、乙是显微镜高倍镜下的局部视野,若要将甲视野变为乙,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换用低倍镜B.调节光圈C.移动载玻片D.调节粗调节器4.(20奉贤二模)在低倍显微镜下用目镜测微尺测量细胞长径(如图2),则转换高倍物镜后能直接读到正确读数的视野是1.(20崇明二模)在蚕豆叶细胞的观察和测量实验中,若要提高测量的精确度,最佳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A.目镜10×;物镜10×B.目镜16×;物镜10×C.目镜10×;物镜40×D.目镜16×;物镜40×6.(20青浦二模)小萌清晰观察到蚕豆叶下表皮细胞如图3,想转为图4视野,他需要进行的第一步操作是()A.转动转换器B.移动装片C.调节粗调节器D.调节细调节器2.(20浦东二模)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并用测微尺测量某蚕豆叶下表皮细胞时,在相同情况下,放大倍数越小则()A.视野范围越小B.视野越暗C.测得格数越少D.物像越大4.(20黄埔二模)经标定安装于放大倍数为16ⅹ目镜中的目镜测微尺,在低倍视野中每小格长度为6.71微米,换成高倍镜观察后,出现的变化是A.目镜测微尺每小格代表的长度不变B.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变多图3 图4图10C .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小于6.71微米D .被测细胞所占的格数变少1-1化合物1.(20长宁二模)动物细胞内的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化学键是图1中的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20长宁二模)市场销售的食用盐有分加碘盐和未加碘盐,与碘元素密切相关的激素是A. 胰岛素B. 肾上腺素C. 甲状腺素D. 生长激素 3.(20闵行二模)75%的酒精能让蜷曲、螺旋的蛋白质分子长链舒展、松弛,从而导致蛋白质变性。
据此分析,75%酒精能 A .改变氨基酸的结构 B .破坏蛋白质中的肽键 C .改变氨基酸的数目D .破坏肽链的空间结构1. (20静安二模)无机盐在生命活动中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 .铜是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成分B .人体缺铁易导致肌肉抽搐C .钙是甲状腺激素必需的成分D .人体缺锌易导致发育不良2. (20静安二模)阿斯巴甜是一种重要的甜味剂,图1为其结构简式,由图可知阿斯巴甜属于 A .二肽 B .双糖 C .脂质D .核酸15.(20奉贤二模)图10是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H 2N—CH—C—N—CH—C—OCHCH 2C=OOH||| O || | H | | CH 2 O||图1图1图2A .a 肯定含有PB .d 表示氨基酸种类的多样性C .多肽中b 的数目一定等于c 的数目D .①过程有水生成2.(20崇明二模)蛋白质测序技术需将大的蛋白质分子分解为多个短的多肽。
这一过程中,蛋白质的结构发生的改变是 A .氨基酸的数目B .氨基酸的种类C .氨基酸的排列顺序D .多肽的空间结构 1.(20嘉定二模)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A .磷脂、脂肪酸B .淀粉、半乳糖、C .氨基酸、丙酮酸D .DNA 、脱氧核糖1.(20宝山二模)图1是对刚收获的种子所做的一系列处理,下列序号代表结合水的是A .②B .③C .④D .⑤1.(20松江二模)维生素C 可增强机体抵抗力,但过量服用会改变体内维生素C 的调节机制,加速维生素C 的分解和排泄,使体内的维生素C 含量反而减少。
突然停止服用后,出现齿龈肿胀、出血等症状,使人体患 A .血友病B .脚气病C .坏血病D .佝偻病1.(20杨浦二模)维生素是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有机化合物,任何一种维生素缺乏都会引起相应的病症,但是摄入过量也不利于健康。
下列维生素一般可以在人体内储存的是A. 维生素B 1B. 维生素CC. 维生素DD. 叶酸 2. (20杨浦二模)若用图1分别表示组成DNA 和RNA 的基本单位,则两者 有差异的部分体现在A. ②B. ③C. ①和②D. ②和③1.(20青浦二模)水稻可从土壤中吸收NH 4+,其中的N 元素可用来合成( ) A .蛋白质和核酸 B .淀粉和纤维素 C .葡萄糖和DNA D .麦芽糖和脂肪酸 4.(20浦东二模)角蛋白是头发的主要成分,由2条肽链组成。
图2表示烫发的原理,据图分析,烫发改变了角蛋白分子的( )A .氨基酸种类B .氨基酸数量C .肽键结构D .空间结构5.(20松江二模)如图3所示,烫发时先用还原剂使头发角蛋白的二硫键断裂,再用卷发器将头发固定形状,最后用氧化剂使角蛋白在新的位置形成二硫键。
这一过程改变了角① ②③图1图1蛋白的A .空间结构B .氨基酸数目C .氨基酸种类D .氨基酸排列顺序图33.(20黄埔二模)图2为某多肽结构示意图,该多肽被人体消化及参与氧化供能所需改变的化学键或基团依次是A .①和④B .③和②C .③和①D .③和④1. (20金山二模)人类流感主要由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引起。
流感病毒属于包膜病毒,其结构如图5所示。
其中,编号①表示的化合物是 A .RNAB .多糖C .磷脂D .蛋白质 3.(20松江二模)图1所示为一种多糖的结构,关于该多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B .图1中所示多糖为麦芽糖C .由多个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D .经班氏试剂鉴定呈砖红色图11.(20黄埔二模)草莓出现叶脉缺绿,叶片变黄等症状时,说明体内可能缺乏A .Ca 2+B .Mg 2+C .Na +D .K +1.(20虹口二模)脚气病多发于亚洲,原因是亚洲人喜食大米,但习惯磨掉表皮食用雪白的米粒,这种磨皮过程会大量丢失A .维生素AB .维生素B lC .维生素CD .维生素D2.(20虹口二模)图1表示胰岛B 细胞中胰岛素原分子加工形成胰岛素分子的过程,此过程图13016613012187胰岛素原胰岛素H 2NNC H O CH 3 H CH 3 CC C NC C H O HH HOOH ①②③④图2图5 ①图 4A .氨基酸数目增加B .肽键数目增加C .多肽链数目增加D .肽键数目不变1-2细胞膜2.(20普陀二模)下图示意水分子(图中①所示)进入成熟植物细胞的运输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进入成熟植物细胞时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B.②表示磷脂分子C.③的数量是限制①进入细胞的可忽略的因素D.当成熟植物细胞内的渗透压低于细胞外渗透压时,①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 3. (20静安二模)图2中的a~c 表示三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a 可以表示蛋白质通过细胞膜B .b 可以表示钠离子通过细胞膜C .b 和c 都表示顺浓度梯度运输D .a 和c 都表示逆浓度梯度运输5.(20嘉定二模)图2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细胞膜上几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下列相应运输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A 为主动运输B. B 为协助扩散C. C 为胞吞胞吐D. D 为自由扩散7. (20奉贤二模)图4是植物细胞局部的电子显微镜照片,箭头所指细胞结构是 A.细胞核 B.高尔基体 C.线粒体 D.细胞壁 4.(20崇明二模)当蓝细菌在高盐环境胁迫下,细胞开始快速合成并积累蔗糖,目的是A .降低细胞内的渗透压B .防止水向细胞外渗透C .降低细胞外的盐浓度D .促进蔗糖向细胞外转运15.(20宝山二模)某班级为探究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程度的关系,用原生质层长度(B)与细胞长度(A)的比值(B/A)表示质壁分离程度,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图8。
下列分析图2能量a b c图2错误..的是 A .浓度1可能是清水对照B .细胞在浓度2下已发生质壁分离C .B/A 越小,则质壁分离程度越小D .蔗糖溶液浓度3小于蔗糖溶液浓度5。
6.(20松江二模)图4所示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不同化合物,下列关于各物质的主要功能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 .物质①——进行细胞识别B .物质②——构成膜的基本“骨架”C .物质③——调节细胞膜的流动性D .物质④——作为能量供机体利用图45.(20浦东二模)在“探究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程度关系”的实验中,若测得细胞的原生质层长度为B ,细胞长度为A ,则能用来衡量细胞质壁分离程度的指标是( ) A .AB .BC .B/AD .A+B8.(20黄埔二模)在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显微镜下依次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三种状态,如图3所示。
分别测量甲、乙、丙细胞的长度A 和原生质层长度B 。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液浓度甲>乙>丙B .细胞液浓度丙>乙>甲C .由甲到乙,B/A(%)值变大D .丙的B/A(%)值最大2. (20金山二模)探究“植物细胞外液浓度和质壁分离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原生质层长度(B )与细胞长度(A )的比值,(B/A )表示质壁分离程度。
表1是某同学对4个洋葱表皮细A 、B 值测量后处理的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表1A .细胞ⅠB .细胞ⅡC .细胞ⅢD .细胞Ⅳ 3.(20虹口二模)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程度可用原生质层长度(B )与细胞长度(A)的比值(B/A )表示。
小勇同学用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对3种不同植物细胞处理后,测量、计算的结果如表1,由此可推测表1细胞 细胞Ⅰ 细胞Ⅱ 细胞Ⅲ B/A110.82图3细胞 细胞I 细胞II 细胞III 细胞IV B/A 1.2 0.9 0.8 0.7图8A .细胞Ⅰ发生了质壁分离B .细胞Ⅰ未发生质壁分离C .细胞Ⅰ与细胞Ⅰ的细胞液浓度一定相等D .细胞Ⅰ的细胞液浓度一定大于细胞Ⅰ 3.(20青浦二模)图1细胞是质壁分离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植物细胞模式图,对该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A .该细胞可能是根尖生长点细胞B .结构①弹性较大且物质透过性小C .②③④构成选择透过性的原生质层D .外界溶液浓度越高则⑤的空间越小 10.(20松江二模)洋葱是很多实验的材料,图7是紫色洋葱植株示意图,下列实验与图中材料标号组合适当的是图7A .AB .BC .CD .D1-3细胞器、核2.(20长宁二模)在“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实验中,观察到两者的主要差异是A. 有无细胞膜B. 有无细胞壁 C .有无光合色素 D. 有无成形细胞核 10.(20长宁二模)图4中,a 、b 、c 为某真核细胞内三种结构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是A. 图a 表示线粒体,H +与O 2结合发生在其基质中 B. 图b 表示叶绿体,H +与NADP +的结合发生在类囊体上 C. 图c 表示细胞核,其孔道是RNA 和核糖体出入的通道D. 图a 、b 、c 所示结构中,内外膜之比值最大的是b1.(20徐汇二模)下列物质或结构在原生质层中一般不存在的是( )A .纤维素B .DNAC .氨基酸D .核糖体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结构①④与蛋白质加工和运输有关实验A B C D 鉴定组织中还原性糖① ③ ④ ②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③ ② ⑤ ④ 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② ② ③ ① 观察有丝分裂①③①⑤图1图4B.结构②与该细胞的分裂有关C.结构③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D.结构⑥由蛋白质和DNA 组成4.(20宝山二模)图3四个方框代表乳酸菌、衣藻、蓝藻和酵母菌,其中阴影部分表示它们都具有的某种结构或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