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笔记肖复兴【篇一:我的读书笔记】我的读书笔记初读《林清玄散文自选集》林清玄信佛,他的文章也富有禅意。
虽然我不太信佛,可很佩服这本书中词句的精彩,语言描写的细腻。
下面是我在看这本书时摘抄的一些精彩句子及对对应的看法。
? “该走的路,我走过了;该行的道,我行过了;该爱的人,我爱过了;该打的仗,我打过了。
” 我思:这句话富于哲理。
从这句话,不难看出作者的思想是多么的豁达。
不过理论上,当人经历过这么些磨难,我们的确也将看破一切世界纷争。
? “在阳光下,所有的事物自有他的颜色。
当阳光隐去,在黑暗里,事物会失去了颜色。
”我思:人何尝不也这样。
“钱”“权”不过人世间浮云耳,为名为利的活着,是多么意见不值得的一件事。
即使你拥有显赫的地位以及万贯的财富,如果你缺少救济帮助别人的心,你的精神是空虚的。
换言之,你是多么的精神匮乏。
我想说的是,无论一个人穷与富,始终保留一颗全心全意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心吧!? “生活在两度空间的蚂蚁,平坦与艰苦的路对它并没有区别,平地与高山对它而言都是平等的。
” 我思:这是多么不简单的道理呀。
有些事看似简单,然却蕴含深度,就像作者所说的蚂蚁。
缺少生活发现的我们,常常会嘲笑蚂蚁不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我们又何知。
对于蚂蚁,它们所能看到的只有平面,始终看不到空间,你叫它们如何分辨是高山还是平地。
或许这就是学习者的通病,不循事物的实质,只一味记着别人得出的结论。
真不该啊!这里就只简单提这本书中的几句吧。
我所说的只是“冰山一角”,希望有一天,大家也会去慢慢寻找它的其他真谛吧。
初读高尔基之《童年》中学就知道高尔基有三本著名的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寒假初读了其中的一部《童年》,另外两部以后再抽出时间阅读了。
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有些悲惨。
他自幼丧父,跟着母亲和外祖母、外祖父家一起住。
他的外祖父脾气非常急躁,视财如命。
阿廖沙时常因为犯错遭到痛打。
他的舅舅们“继承”了其外祖父的“品性”,常常为了钱和阿廖沙的父亲争吵。
而爱阿廖沙的外祖母,却在家中地位卑微,不能真正庇佑到主人公。
从读者的角度来看,主人公的命运确切悲惨,在他所处的那个世界似乎亲情一文不值,是多么可怕的一个利益至上的悲惨世界。
“冷漠”是伤人的毒药,它慢慢吞噬着可怜的小阿廖沙。
可笑的一个地方是,其祖父因为吝啬,不愿支付其他人的生活开支而提出与外祖母分居。
当然,从这里可以看出,其外祖父的吝啬是到了一种多么骇人的程度。
这不得不赞赏一下高尔基的文学功底深厚,通过各种语言动作描写,将各个角色的性格特征逼真的描绘出来并展现在读者面前。
阿廖沙还有一个很要好的伙伴,曾经一起去为了生活一起去海边偷东西。
可惜的是,他的朋友也被别人打死,成了这个世界的牺牲品。
朋友之死的事情不得不也给经历万苦的小主人公的心中留下了另一块伤疤。
一篇以“真情”为线索的文章或作品往往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即使文章作品的语言朴实。
这本小说就是如此,自身情感的渗入,使得作者对角色的爱慕憎恨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可以说,这也是一部励志性小说。
初读《初读梁启超全集》受《恰同学少年》中毛润之的影响,开始翻阅起来梁启超的文章。
他的文章多数是与国家命运、社会现象有关。
说理严谨,条理清晰。
不管他所言之正确与否,看其文章,我们可以从中学到许多为人处世修身治学的道理。
如其中的一篇《少年中国说》。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我思:在《恰同学少年》中毛润之学杨昌济晨起沐浴晨诵,当读到这篇《少年中国说》时,他的同学闻着毛润之的读书声,也来到旁边跟着朗诵起来。
就这篇文章就足以证明他写的文章生命力之宏博。
另外一篇《论不变法之害》:“一食而求永饱者而必死,一劳而求永逸者必亡”,梁启超利用打比方的方法阐述不变法的危害。
“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
我思:他的作品里这种字字警醒的做法比比皆是。
若撇开爱国的情感,他的文章则会略显空洞,也怪不得《恰同学少年》里袁吉六如此憎恨梁启超的文章。
中国近代为救国图存,涌现出许多派别的爱国志士,梁启超的“保留”思想虽不符合历史进步的规律,可是他把自己的急切救国,强国之心赋予文中,可谓字字催人上进!陈平原之《老北大的故事》读这本书的直接原因就是“老北大”三个字,在我心中,它是那么的具有吸引力。
当然,也正因为它,自己内心也时常的忧伤。
北大,现在一说起来就令无数还正为高考的学子们着迷,更何况是当年名师云集的老北大呢?这本书是在江西理工大学本部附近的旧书店找到的。
看样子它是遭到了遗弃,别人对它不闻不理。
所以,它被我发现,不得不说是我与它的缘分。
神往北大,神往北大的浓厚文学气氛,神往北大云集的名师,只可惜生不逢时,才疏学浅。
叹现在那么博学并且一心专研于学术的老老教授已无几人。
看得到的是,现在许多教授利用炒作宣传自己,有些不惜放弃专研学术的机会,盲目在某某讲坛开课,滑天下之大稽!我前些年为高考拼尽全力,连续三次高考,最后才进入江西理工大学。
大家都说,“既来之,则安之”,我也这么认为的。
不管以后怎样,希望自己始终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圆满的度过四年的大学生活。
专业学习、健身、书法、舞蹈等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并提升。
如此,何患四年之大学匆匆而过?“坚守自己的原则,不随波逐流”将会是我的大学四年一定铭记于心并遵循的最基本原则。
身处江西理工大学也好,心往浙江大学也好,不管如何,都必须好好珍惜这四年的大学生活的机会,“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人的黄金时期就在于大学这四年,好好努力吧!初读茅盾之《子夜》这是上大学后看的第二本长篇小说。
人们看小说总是有一种无法克服得毛病,那就是人们通常是循着故事的情节,从前面第一章开始翻起,然后囫囵吞枣的翻到最后一章最后一页,读起来还蛮津津有味的。
而这样的结果通常是,未能得其真正要点。
我就是。
虽然看完这本书后有故事的梗概,可毕竟是未经过细细品味其中的一番滋味,说一些想法不免有些武断,因而前面我把我的读书笔记称作是“初读”是实有原因的。
从阶级利益上来看,主角吴荪甫是代表民族工业资本家,而他的对手赵伯韬则代表买办资本家。
故事的背景,当时正处于世界经济危机,吴荪甫不仅面对工人阶级的“反剥削,反压迫”运动,而且还要抵制外国帝国主义与买办资本家联合的赵氏企业。
学过历史都知道,中国近代的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大,其无法匹敌于外国资本主义垄断企业,而且随着中国近代工人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力量不断加强,所以最后的故事结局也理所当然,吴氏企业被吞并。
他的悲剧也正代表着中国近代企业家生不逢时、壮志未酬的悲剧。
从全书来看,作者以主人公的角度身份抨击中国共产党雏形阶段时的工人阶级领导的反剥削运动。
所以读完这本书后,我有几个疑问始终不得其解。
矛盾是代表哪个阶级的呀?他是否就是民族资本家的一员?这样的作品怎会为中共所接受?毕竟是初读,想法有些肤浅,但这些也算是我的真实想法了。
【篇二:我的读书笔记】我的读书笔记——读《窗边的小豆豆》琅琊小学吴琛《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的代表作。
这本书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
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
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
这本书不仅带给全世界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思考,成为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我花了很短的一段时间,将这本书翻了一遍。
可是翻完一遍之后,我总觉得有些地方还不够,于是才仔仔细细再看了一遍。
说实在话,我很是羡慕小豆豆的,她非常幸运。
她碰到了一个好老师——小林校长。
小林校长听六岁的小豆豆连续说四个小时的话而不打呵欠,最可贵的是他在聆听小豆豆的谈话中始终面带微笑,并对小豆豆话表示出极大的兴趣!他多么爱护他的学生啊!在小林校长的身上,我知道了: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才是教育孩子的出发点。
作为老师,教育不能统一化,必须从学生的内心世界出发,学会“倾听”,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让孩子们有一个愉快的生活。
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巴学园最妙之处是倡导学生尊重别人,尊重自己,用我们的传统文化来说,即所谓是“爱人,爱己”。
小林校长真正地做到了这一点。
如何尊重自己,爱自己呢?那就是通过实现别人对孩子的尊重,让他自己赢得信心和自尊,那么自重也就在心中建立起来了。
对身体上有缺陷的孩子要给予特别爱护,这种爱护不是溺爱,而是适当地用一些方法帮他跨越一些自己因为身体缺陷而无法完成的任务。
书中描写了高桥同学是一位身患残疾的学生,校长不但没有歧视他,而且在运动会上安排的比赛项目都便于高桥同学取得第一名,目的就是为了消除他那因身体残废而产生的害羞心理,此外校长还采取了一些尽可能的措施,比如让孩子们不穿游泳衣一起跳入游泳池,其目的也全是为了使高桥同学呀,泰明同学呀,以及其他身体上有残疾的孩子们能消除自卑感和“自己不如别人”的心理。
由于校长的这一番苦心,那些生理缺陷的孩子都没有了自卑感。
小林校长为了一名普普通通的残疾学生竟如此关爱,让我们回到现实,我们又是如何对待我们自己的学生呢?我们的学生身体健全,头脑聪明,作为老师的我们是否真正的向小林校长那样为学生考虑,小豆豆可以把校长当做好朋友。
然而我们的学生是否真正的把我们当作他们的好朋友呢?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欣赏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个体,固然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教师也要保持用欣赏者的眼光看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怀、爱护和肯定。
也许教师对他的欣赏正是他勤奋学习和创新的目标和动力。
给每个孩子信任的目光、鼓励的话语吧,也许你的一个眼神、一段话语就是一个孩子即将成功的基石。
书中的小豆豆,身上有很多优点,但同时也有不少缺点,大家对小豆豆的抱怨和担心的声音,已经传到小林校长的耳朵。
可是每当小林校长看到小豆豆,就会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
”如果一个大人仔细听这句话,就会发现,“真是”这个词中,含有非常深的意义,遗憾的是,小豆豆明白这一层意思,是在经过了几十年之后。
不过当时的小豆豆虽然还不能理解小林校长话中真正的含义,但她的心中,已怀有了“我是一个好孩子的自信。
”每当小豆豆要做一件什么事的时候,她都会想到这句话,正是这句宝贵的话,决定了小豆豆的一生。
从小林校长身的教育理念上使我感受到,学生在学习中未免做出一些令人发笑、幼稚无知的事情,教师绝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审视一个孩子的所为,而应积极地鼓励他,正确地引导他,从而使其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