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档案价值的鉴定学习目标:熟悉档案收集及档案鉴定工作的程序,掌握档案收集的方法,会编制档案保管期限表,并能运用档案保管期限表鉴定档案。
档案管理是机关或单位的文书部门将立卷归档好的文件移交给档案部门,档案部门对于处理完毕并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实体及信息进行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开发和提供利用等一系列业务活动。
档案鉴定:从广义上包括鉴定档案的真伪和鉴定档案的价值两个方面。
档案业务工作中经常进行的鉴定工作主要是鉴定档案的价值。
档案价值鉴定对保证档案质量,开展档案利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档案价值鉴定开始于文书立卷,贯穿于档案管理始终,决定着每一份档案文件的去留。
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提高认识,掌握鉴定方法,确保档案鉴定工作的质量。
第一节档案价值鉴定工作概述一、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含义:(一)含义:所谓档案价值的鉴定工作,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和方法,分析和判定档案的价值,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剔除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加以销毁。
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档案内容对以后工作的作用,来判定其是否具有保存价值以及保存多长时间。
基本内容:第一、制定鉴定档案价值的统一标准和档案保管期限表。
第二,具体分析,判定档案材料的保存价值,并确定其保管期限。
第三,挑选无保存价值和保管期限已满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予以销毁或作相应的处理。
在档案界通常所说的档案的鉴定,是对档案价值的鉴定,这里所说的档案的价值是指档案对社会的有用性,对社会有用的,就是“优”的,就是“玉”,对社会没有用的,就是“劣”的,就是“石”。
说的形象一点,档案鉴定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区分“玉石”。
(二)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特点: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包括两个阶段,即首次鉴定和再次鉴定。
首次鉴定是在文件转化为档案之时,有文书立卷部门进行的,主要是确定应该保存的文件以及这些文件的报关期限,其重点在于文件的现世价值的鉴定;再次鉴定是在档案形成几年甚至十几年之后,由档案部门进行的,主要对保存期将满的档案进行再次鉴定,是在新的范围,又一个层次上的分析、判定,比首次鉴定要求高、难度大,其重点在于文件的历史价值。
特点:1.规范性: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规范性,是指在鉴定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主管部门及本单位所制定的档案鉴定的原则和标准,建立严密的组织,参与鉴定的人员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鉴定方法上要突出研究性。
2.全面性: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全面性,是指在鉴定的指导思想上,从利用需求趋向和档案实际状况来研究判定档案对社会各方面的有用价值,即把档案放在更大的范围,多层次、全方位地来分析人士,防止因片面造成失误;3.长期性: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长期性,是指档案价值鉴定工作虽然具有阶段性,却是长期的。
它贯穿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始终。
在收集、整理、鉴定以及提供利用(三)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作用: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具体内容主要是判定每一份档案有无保存价值,和确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的保存时间。
档案鉴定工作在档案工作种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通过鉴定分清档案的主次,便于进行科学的管理。
随着时间的发展,各单位都会产生数量庞大的档案,这些档案中只有部分是真正有保存价值、利用价值的档案,通过鉴定保存了重要档案,减少了档案的数量,优化了档案部门保管的档案。
2、通过鉴定工作,优化档案质量,建立精品档案,便于提供利用。
开展档案价值鉴定,分清“珠”和“玉”,提高保管档案的质量,有利于后继工作的开展。
通过鉴定工作,挑出无价值的档案,为精炼和销毁档案提供科学的依据。
3、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在方便计算机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档案管理现代化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档案。
当然,要将有价值的档案信息输入计算机,使计算机处理档案信息迅速和优化,前提是做好档案的价值鉴定工作,筛选有价值的档案信息输入计算机,使计算机管理更加高效、便捷。
(四)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原则:鉴定档案必须遵循从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的原则,用全面、历史、发展的观点确定档案的价值。
首先,用全面的观点分析档案的价值。
具体来说,一是必须从国家的全局利益出发,对档案的价值进行衡量和判断,不能仅局限于某一部门、单位或地区的局部需要。
二是必须全方位、多层次的分析档案价值,既要考虑对形成者具有的近期查考价值,也要考虑对社会具有的长久的历史文化价值;既要着眼于其政治价值,也要着眼于其经济等其他价值。
三是鉴定时要从一个全宗或一个全宗群的角度来综合分析档案价值,才能做到既保证立档单位档案全宗的完整性,又可避免档案的大量重复。
其次,用历史的观点判定档案的价值。
档案室历史纪录,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社会环境中形成的,鉴定时应从其产生的历史条件、时代背景及所发生的历史作用来分析判断,防止用现实政治需要去片面的确定档案的价值。
第三,用发展的观点来衡量档案的价值。
鉴定档案价值是一种预测性的,必须把档案的近期价值和远期价值结合起来考虑,尽量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防止金石观点,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鉴定的科学性。
鉴定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应当以全国统一的鉴定标准为依据,不得各行其是。
(2)宽严问题:采取留有余地的弹性处理方法。
保存从宽,销毁从严;孤本从宽,复本从严;本机关从宽,外机关单位从严;首脑机关从宽,基层机关从严;建国初期从宽,最近的从严;撤销机关从宽,现行机关从严;两可(如可永久保存也可长期保存)之间就高不就低。
鉴定档案价值必须掌握以下标准:首先,确定档案保管期限的标准。
现行档案保管期限分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种。
1、永久保管的档案。
其期限在50年以上。
凡是反映本机关主要职能活动和基本历史面貌的、对本机关、国家和历史研究具有长远利用价值的档案,列为永久保管的档案。
主要包括:(1)本机关制定的法规性政策性的文件,处理重要问题形成的文件材料,召开重要会议(党代会、党委会、职代会、行政会等)的主要文件材料,重要的请示、报告、皮肤、规划、总结、综合统计报表和机构变化、领导人任免的文件材料。
(2)直属上级机关颁发的属于本机关主要业务并要贯彻执行的重要文件材料。
(3)非直属上级机关针对本机关主要业务并要贯彻执行的重要文件材料。
2、长期保管的档案。
其期限在16—50年。
凡是反映本机关一般工作活动,在较长时间内对本机关工作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列为长期保管的档案。
主要包括:(1)本机关一般工作问题的文件材料,一般会议的主要文件材料,人事管理工作问题的文件材料。
(2)直属上级机关颁发的属于本机关主要业务并需要贯彻执行的一般文件材料。
(3)下级机关报送的重要总结、报告和统计报表等文件材料。
3、短期保管的档案。
其期限在15年以下。
凡是在较短时期内对本机关有参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列为短期保管的档案。
主要包括:(1)本机关一般事务性的文件材料。
(2)上级机关或同级机关颁发的非本机关主要业务但要贯彻执行的文件材料。
(3)下级机关报送的一般工作总结、报告和统计报表等文件材料。
其次,销毁档案的标准。
按现行有关规定,档案销毁的标准包括期满档案的销毁标准和剔除档案的销毁标准。
1、期满档案的销毁标准。
(1)短期保管档案15年期满后,经复查并报领导批准,即可销毁。
(2)长期保管的档案在50年期满后,经过再次鉴定,确认已无继续保存价值的,经领导和上级机关批准,方可销毁。
2、剔除档案的销毁标准。
档案馆、室对接收档案进行复查、整理,或对散乱档案进行清理、整理时,都可能剔除一些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
主要有:(1)重份文件。
(2)一般事务性、临时性文件。
(3)一般的未经签发的文电草稿,一般文件的历次修改稿(不含定稿),铅字打印文件的各次校对稿。
(4)为了参考目的从各方面收集的一般文案材料。
(5)参加非主管部门召开的会议耳带回来的不需贯彻执行、无查考价值的文件材料。
(6 )下级机关送来得不应抄报或不必备案的文件材料,(7)上级机关任免、奖惩非本机关人员的文件材料。
(8)越级或非隶属机关抄送的、一般的、不需办理的文件材料。
(9)外机关送来的征求意见的文件未定稿。
(10 无特殊保存价值的信封。
一般性建议或意见的人民来信。
以上文件剔除后,应经领导批准方可销毁。
二、档案的价值(一)档案价值的含义:档案价值是指档案的使用价值,就是档案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效用。
档案的使用价值包括档案的现实价值和历史价值,即档案既有现实作用,又有回溯作用;既有依据和凭证作用,又有历史研究和总结经验教训的作用。
使用价值和历史价值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又是相辅相成的。
鉴定档案的价值,就是为了准确判断档案的现实价值和历史价值,使档案的价值在时间的流逝中不被淹没。
档案价值的具体内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档案的查考价值:指的是档案对人们的物质产品生产活动、精神产品生产活动以及军事、政治等各项管理活动所具有的借鉴、启迪、仿照等价值。
2.档案的史料价值:指的是档案可以作为历史凭证载入史册的价值。
其史料价值是多层次的,能载入全国史、行业史、地方史、党委历史的档案内容,都可以说具有史料价值。
3.档案的文物收藏价值:是指有些档案具有文物性质的纪念价值和欣赏价值。
(二)档案价值的特点从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角度考虑,要进行鉴定工作,必须先弄清楚档案价值的特点。
1.档案价值的多元性。
无论是整体档案还是单份档案都是具有多元性的特点的,例如,一份经济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它可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会有使用价值;同一份档案可能既有史料价值,又有查考价值,甚至同时具有文物收藏价值。
2.档案价值的层次性:主要表现在两个层次上,即在立档单位的使用价值和在全社会的使用价值两个层次。
不同内容的档案在立档单位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不同内容的档案在社会上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在鉴定档案价值时,除了文物收藏价值的鉴定之外,都是立足于立档单位来确定保管期限的,因为立档单位的使用价值是档案最基本的价值,档案只要在立档单位里有使用价值就要保管;而对立档单位有史料价值的应该永久保管。
3.档案价值的潜在性:档案价值具有潜在性的原因有两点,首先由于档案是由现行文件转化而来的,因此档案的使用价值只是有关问价的现世价值的转换和扩展。
其次,档案使用价值的实际发挥也是无规定的。
那么,在管理档案时,就不能轻易对一个档案作出无价值甚至是销毁的决定,而应当以档案能为人们解决问题的重要程度,以及它的使用有效期的长短为依据来识别档案的使用价值,并且发掘其潜在的价值。
(三)档案价值的形成与发展我们知道,当现行文件转化为档案时,档案的价值也就形成了,然而由于档案价值的多元性、层次性以及潜在性的特点,又使得档案价值的凸显变得复杂起来。
1.档案价值形成与发展具有渐进性:表现在从开始形成时的查考价值大于史料价值,到后来的史料价值与查考价值相等,再到最后的史料价值变得大于现实价值,甚至取代现实价值。
例如,我们现在所了解的我国古代的档案,它们就只具有史料价值,而不再有查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