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中提高提高学生的文本逻辑关系分析能力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在设计任务时,要有助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高中英语课程要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阅读是一种积极的信息加工过程,是大脑运用语言和非语言信息进行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的过程。
阅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语言信息的理解过程。
理解就是思考,是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的过程,也就是思维的全过程。
语言水平是提高思维水平的必要条件,反过来,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水平的提高。
关于思维的定义,心理学、哲学、逻辑学等分别从学科领域的角度作出了不同的解释,思维的种类也因划分标准的不同而不同。
本文将思维能力界定为分析与综合、推理与判断、抽象与概括能力。
实施深层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笔者认为,深层阅读教学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通过设计概括主旨、推理判断、分析篇章结构、领会作者意图等各种深层阅读任务,激活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能动地、创造性地理解文本深层含意的一系列教学活动。
因此,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把阅读能力的训练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目前阅读任务设计存在的问题
笔者曾经观摩了一节高中英语同题异构阅读教学研讨课。
课堂上笔者发现,授课教师的任务设计仅是处理文本浅层信息,学生基本无需思考就能从文中直接找到答案。
该教师忽视了任务设计的目标,设计的任务缺乏梯度和深度,对启发思维毫无意义,降低了教学效果。
笔者反思了近年来所观摩的阅读教学,发现不少教师在任务设计环节存在一些问题:(1)任务过于简单,缺乏深层理解。
在完成文本的表层理解之后,不能挖掘文本设计深层次理解的任务。
(2)任务不够严谨,误导思维倾向。
任务设计存有争议,科学性不强,容易误导学生,造成思维混乱。
(3)任务形式单一,造成思维盲区。
例如,涉及文本结构等概括性任务、有关作者意图等推理性任务缺乏,结果造成学生思维的盲区。
(4)任务目标不明,缺乏有效训练。
任务带有随意性和局限性,并且不够灵活,既无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本,又缺乏有效的思维能力训练。
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思维能力的内涵了解不清,对如何结合专业课程教学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教法不熟悉。
三、设计深层阅读任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针对以上英语阅读任务设计存在的问题,根据任务设计的目标性、典型性、多样性和开放性原则,本文结合教学案例,探讨如何设计深层阅读任务,以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推理与判断、抽象与概括等思维能力。
设计问题探索性任务,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分析是人们在思维活动中将客观对象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对其各方面特性和因素分别加以认识。
综合是人们将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的认识联结起来,形成对研究对象的统一整体的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
教育家杜威认为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
有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大部分是记忆性问题,难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此,教师应设计更多的思索性问题,并且关注问题的有效性。
思索性问题是指那些不能仅依赖记忆或回忆,而是需要通过更多的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