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
辐射的概念
辐射,是以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周围空间传播能量的统称。换句话说,也就 是携带能量的波或者粒子。辐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在我们赖 以生存的环境中,无处不在。
按照辐射作用于物质时所产生的效应不同,根据电离能力将辐射分为电离 辐射与非电离辐射两类。
Part 1 辐射与电离辐射
1.辐射的概念 2.辐射的来源及危害 3.辐射的分类 4.电离辐射的概念
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 IV类放射源为低危险源: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
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 ➢ V类放射源为极低危险源: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Part 2 放射源、射线装置的分类
1.放射源分类 2.射线装置分类
射线装置分类
根据射线装置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射线装置分为Ⅰ类、Ⅱ类、Ⅲ 类。 ➢ Ⅰ类射线装置:事故时短时间照射可以使受到照射的人员产生严重的放射损伤,其安全与防护
Part 1 辐射与电离辐射
1.辐射的概念 2.辐射的来源及危害 3.辐射的分类 4.电离辐射的概念
沟通知识概述
辐射危害
辐射污染对人体带来的危害:辐射会使细胞的衰亡加速,使新细胞的生成受到抑制, 或造成细胞畸形,或造成人体内生化反应的改变。
在辐射剂量较低时,人体本身对辐射损伤有一定的修复能力,可对上述反应进行修 复,从而不表现出危害效应或症状。
具体参见《放射源分类办法》(国家环保总局公告2005年 第62号)。 ➢ Ⅰ类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 ➢ II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 ➢ III类放射源为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
沟通知识概述
不同天然辐射对人的照射
Part 1 辐射与电离辐射
1.辐射的概念 2.辐射的来源及危害 3.辐射的分类 4.电离辐射的概念
沟通知识概述
人工辐射
来源于人类实践活动的电离辐射称为人工辐射。人工辐射源主要有核设施、核技术应用的 辐射源和核试验落下灰等。在人工辐射源中,医疗照射是最大的人工辐射源。主要有以下几类: ➢ 医学应用 ➢ 核能及核燃料循环设施 ➢ 工业应用
250-500mS
体弱者可能死亡 身体有损伤,而且
0-250mSv v
可能感到全身无力
血球发生变化且有一 些损害,但无疲劳感
没有显著的伤害
可以引起血液的 变化,但无严重 伤害
辐射的来源及危害 3.辐射的分类 4.电离辐射的概念
沟通知识概述
2
• 放射源分类 • 射线装置分类
Part 2 放射源、射线装置的分类
1.放射源分类 2.射线装置分类
放射源分类
放射源的种类和用途很多,他们的主要区别在于不同的放射性核素和不同的放射性活度。 我国国务院第449号令根据人们在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接触和接近放射源时对人体健康和环 境的潜在危害程度(其主要决定于放射性核素种类和它的放射性活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 分为五类,即Ⅰ类(极高危险源)、Ⅱ类(高危险源)、Ⅲ类(危险源)、Ⅳ类(低危险 源)、Ⅴ类(极低危险源)。V类源的下限活度值为该种核素的豁免活度。
沟通知识概述
居民在生活中受到的部分辐射照射
Part 1 辐射与电离辐射
1.辐射的概念 2.辐射的来源及危害 3.辐射的分类 4.电离辐射的概念
天然辐射
自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来,就一直受到天然辐射源的照射。这种天然存在 的辐射源称为天然辐射源,把这种辐射称为天然辐射。
天然辐射源主要来自宇宙射线、宇生放射性核素和原生放射性核素,如下图。
✓ 工业辐照 工业辐照是指利用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物理效应、化学效应和生物效应,对 物质和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一种核技术。在消毒灭菌、提高农作物产量、食品保鲜、材 料改性和处理工业三废等方面都有应用。工业辐照的辐射源可以分为两大类:
• γ辐射源,包括60Co和137Cs。 • 加速器辐射源,包括电子束和X射线。 ✓ 工业射线探伤 ✓ 核子仪 ✓ 放射性测井 ✓ 放射性示踪 ➢ 核武器试验与生产 ➢ 其他
辐射的来源
辐射源指可以通过发射电离辐射或释放放射性物质而引起辐射照射的一切 物质或实体。例如,钴-60是发射β和γ射线的辐射源,医用加速器是放射治疗 实践中的辐射源,核电厂是核动力发电实践中的辐射源。居民在生活中受到的 部分辐射照射如下图。辐射源的种类很多,从辐射的产生来源可分为天然辐射 源和人工辐射源两种。
但如果剂量过高,超出了人体内各器官或组织具有的修复能力,就会引起局部或全 身的病变。机体在短时间内受到大剂量(>1Gy)电离辐射照射,引发急性放射病。
4000mSv
2000-4000 mSv
1000-2000 mSv
500-1000m Sv
掉头发,血液发生严重病
变,50%的人2 至 6 周内 有损伤,全身无力, 死亡
以波的形式传播能量的被称为电磁辐射,其波普非常宽,从0Hz到大于1023次方Hz, 波长越短,频率越高,携带的能量也越大。通常来讲,携带的能量大于10eV或者波长小于 100nm的电磁辐射,也都属于电离辐射,比如X射线和γ射线。不同辐射的频率和波长见下 图辐射波谱图。
辐射波谱图
放射源、射线装置的分类
辐射的分类
Part 1 辐射与电离辐射
1.辐射的概念 2.辐射的来源及危害 3.辐射的分类 4.电离辐射的概念
沟通知识概述
电离辐射的概念
电离辐射的全称是致电离辐射,是指其携带的能量足以使物质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成 为自由态,从而使这些原子或分子发生电离现象的辐射。电离辐射种类很多,包括带电粒子 和不带电粒子。带电粒子有α(阿尔法)粒子、β(贝塔)粒子、质子,不带电粒子有X射线、γ (伽玛)射线以及中子。
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
目录
CONTENTS
1
辐射与电离辐射
2 放射源、射线装置的分类
3
辐射法律法规
4
辐射剂量与生物效应
5
辐射防护
6
辐射事故案例
辐射与电离辐射
1 • 辐射的概念 • 辐射的来源及危害 • 辐射的分类 • 电离辐射的概念
Part 1 辐射与电离辐射
1.辐射的概念 2.辐射的来源及危害 3.辐射的分类 4.电离辐射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