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安装调试技术规范(电气部分)1.目的鉴于我公司所涉及的门类繁多的自动化设备以及加工的零部件,均属精度较高而批量较小甚至是单机独台的状况,形成互换件比例较小,但工艺灵活性较大的条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依赖于精湛的装配工艺技术来完成生产任务,故对装配的要求除一般性之外还具有特殊性,安装调试技术规范适应这一特殊性成为必要。
为规范设备安装和调试的技术操作,保证人身机器安全和装配质量,以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特制定本《设备安装调试技术规范》。
2.适用范围本规范涉及电器、气动等领域。
3.文件内容3.1电气安装技术要求3.1.1电气安装的准备工作1)首先应当读懂电气原理图,熟悉各个电气元件的相互连接关系、作用以及安装的技术要求;2)确定适当的装配工作地点,准备好必要的设备、仪表、工具和装配时所需的电气元件、导线、端子及线号;3)在选择工作场地时应注意设备对环境的特殊要求如防尘、防磁、防辐射,防静电等;4)安装的的电气元件及配件,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一些易坏的元件一点要进行仔细的检查测试确定好坏,再进行安装以免返工;5)准备好号码管,导线号的字体粗度选择3.2mm、长度为15mm气管号Ø4字体粗度选择4.2mm、长度为25mm,Ø6字体粗度选择5.2mm、长度为30mm,Ø8字体粗度选择5.2mm、长度为30mm;6)电气元件安装时要充分地注意到与机械位置是否干涉,导线和气管是否于机械动作干涉以及维修是否方便;7)按照规定做好安装调试记录。
3.1.2整机装配1)电子、电气设备整机(总体)的装配应符合产品设计文件和工艺文件的要求。
2)整机装配一般应先进行机械装配,如对机柜、框架、抽屉的组合,然后进行电气装配。
3)整机电气装配的顺序一般应先绑后装、先轻后重、先里后外、上道工序不应影响下道工序的安装。
设备安装调试技术规范(电气部分)4)元器件线束、电缆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a)线束、电缆的敷设路径应便于其它部件的安装和整机的检查、测试和维修;b)在满足电气性能和结构要求的前提下,应取最短距离布设线束或电缆;c)活动部位的线束或电缆应用软导线,并留足够的长度和弯曲半径;d)线束、电缆应避免与其他部件的棱角和锐边相接触,当穿过金属底板、外壳或屏蔽罩孔时,应加绝缘护套;e)固定线束、电缆的金属卡箍应外套绝缘套管或加绝缘衬垫;f)线束、电缆中的接地搭接线端子安装时,应将搭接部位的金属表面锉磨出金属光泽,其面积应为搭接片直径的1.2~1.5倍;g)线束、电缆与元器件的间隙距离一般应大于2mm;h)线束、电缆采用走线槽内的导线一般不应超过走线槽容量的70%。
5)面板元器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a)显示器、指示器、开关、表头、接插头和电连接器与金属面板之间的装配,一般应加橡胶、塑料等柔性绝缘材料衬垫;b)面板元件的紧固螺钉应按对角线位置逐次紧固,不允许一次紧固完或沿周边顺序位置逐个紧固,以防元器件变形、损坏或接触不良;c)电连接器的金属接触对严禁挤压和触摸,防止变形或污染,安装完后应及时盖好保护盖。
3.1.3电子组(部)件的装配与安装电子组(部)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用于机械连接或电气安装的金属紧固件应有良好的防护涂覆;2)紧固时,必须选用与螺钉、螺母大小相适应的螺丝刀、套筒扳手旋紧,不得滑扣和起毛刺。
小于等于M6的螺钉必须旋出螺母1~2扣,大于M6的螺钉必须旋出螺母2~3扣;3)某些特殊用途的紧固螺钉拧紧后应点标记漆;4)安装弹簧垫圈时要将其压平。
有螺母时,弹簧垫圈应安装在螺母一端;无螺母时,弹簧垫圈要安装在螺钉头一端;5)紧固螺钉时,不得损坏部件的表面涂层,应紧固牢靠不得松动。
设备安装调试技术规范(电气部分)3.1.4配线1)电控设备所有电气连接导线、电缆,一律采用铜芯软导线、软电缆。
导线、电缆的额定绝缘电压应与电路的额定工作电压或对地电压相适应。
导线截面积应按规定的载流容量选择,符合GB 5226.1-2002中13.3、13.4和13.5的规定。
2)所有导线, 电缆应符合相应技术条件要求,外表平直、清洁,绝缘层完好,芯线中间不允许有断股和接头,绝缘层的耐热性应与容许温升和环境温度相适应。
3)导线与器件的连接除必须采用焊接的情况(如接插件、指示器件、电子式器件等)外,一般应采用接线端头冷压连接。
接线端头插线孔截面积应与导线截面积相适应;接线端头的结构应与器件端子相适应。
导线在冷压连接过程中不允许损伤或夹断芯线;所有导线的连接(特别是保护电路的连接)必须牢靠,不得松动。
冷压连接处应套大小合适的绝缘套管。
4)不同材料的母线或导线的接合,以及它们同电气元件的接头连接时,应尽量避免和消除可能引起的电化学腐蚀现象。
5)电器端子上的接线一般是一个端子接一根导线,最多不超过两根导线。
从柜外进入柜内的导线、电缆不宜直接连接在器件端子上。
柜内必须提供外部接线用的端子板。
所有导线及电缆从一个端子到另一个端子之间应是连续的,不应有中间接头。
动力电路和测量电路的连接可以直接连到电器端子上。
接地保护线(PE)应直接连接,禁止使用开关、熔断器及插头插座连接。
关键部位的连接应采用双线双点连接。
6)柜内导线、电缆均采用板前线槽布线(电子组、部件走线允许例外)。
走线槽外的走线采用竖直走向。
线槽内的导线一般不允许超过线槽容量的70%。
导线长度应适宜, 应有足够的活动余量。
3.1.5屏蔽导线的处理屏蔽导线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a)屏蔽导线可分带外绝缘层的屏蔽导线和不带外绝缘层的屏蔽导线,一般使用带外绝缘层的屏蔽导线;b)屏蔽导线端头不屏蔽的长度为10mm~15mm(工作电压在500V以下);c)屏蔽层的接地端按下列方法处理:1)在外屏蔽层扩一小孔(带外绝缘层的屏蔽线应先去除外绝缘层),由此孔把内导线挑出,不允许挑破和拉断内导线的绝缘层,并尽可能保持屏蔽网完好不受损伤;2)将内导线剥头,芯线扭紧搪锡,拉直屏蔽层端头搪锡,屏蔽层搪锡或焊接地线时应采取保护措施,不允许烫伤内导线绝缘层。
设备安装调试技术规范(电气部分)3.1.6电磁兼容及隔热处理1)信号线不能与电源线敷设在同一个线槽内或绑扎在同一个线束内,但屏蔽的电源线应与信号线敷设在同一个线槽(或线束)内。
2)模拟信号线需使用屏蔽线。
3)数字信号线及模拟信号线不能与交流控制信号线装在同一个线槽内。
4)当安装低阻等电位线到各屏蔽电线(缆)接地端有困难或只考虑排除低频或静电干扰时,线缆屏蔽在一端接地较为适用;输送小信号(µV或mV)的模拟信号屏蔽层应一端接地。
5)数字信号线缆的屏蔽层两端接地可较好地排除高频干扰,但必须安装低电阻等电位线。
6)强、弱电信号线,数字信号地线与模拟信号地线应分开布设,控制箱进线处的屏蔽一定要接地。
7)导线与电缆的安装应避免与元器件、零部件、整件的棱角边缘直接接触。
当导线及电缆通过底板、外壳或屏蔽罩孔时,应采用橡皮衬套或其他措施,保护线缆不受损伤。
8)固定导线束、电缆的金属卡箍应套绝缘套管或垫上衬垫。
9)导线、电缆靠近热源时,应采用耐热绝缘导线和电缆。
当高热有损于导线、电缆绝缘层时,应采取有效的隔热措施。
3.1.7电子组件的导线束安装1)导线、导线束及电缆的安装应避免与元器件、零部件及整机的棱角边缘直接接触。
当其通过外壳或屏蔽罩孔时,其可能发生机械损伤的活动部位应加保护层。
2)导线束、电缆要可靠地固定在壳体、安装板或其他规定的部位上。
固定导线束、电缆的金属卡箍应套绝缘套管或垫上衬垫。
导线束、电缆靠近热源时应采用耐热导线或电缆;当高热有损于导线、电缆绝缘层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安装在门上或其他可动部件上的导线长度应适宜,应有足够的活动余量,其安装固定位置应符合规定。
3)绑扎成束的导线分支,一般应从线束的侧下方分,打结也应配置在下方,以保持线束上部平整。
4)导线束、电缆需要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其直径的2倍;在插头插座外壳根部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其半径的5倍;柜内所有导线与器件端子的连接均应保护一定的过渡圆弧,并应整齐一致。
5)电子组(部)件的连接导线或某些特殊电器的连接导线,需要绑扎成束。
6)同一走向的导线应扎成线束。
7)绑扎导线束时,应根据导线束的粗细选择锦丝绳、缠绕管或尼龙扎带的规格。
设备安装调试技术规范(电气部分)8)用锦丝绳扎线时,扎线间距为:a) 当线束直径小于10mm时,扎线间距为15mm~20mm;b) 当线束直径为10mm~30mm时,扎线间距为20mm~30mm;c) 当线束直径大于30mm时,扎线间距为30mm~40mm。
9)线束内的导线每端留1~2次的再焊余量。
高频导线不留余量。
导线束、电缆需要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其直径的2倍;在插头插座外壳根部弯曲时,弯曲半径一般不得小于直径的5倍。
控制箱内所有导线与器件端子的连接均应保持一定的过渡圆弧,并应整齐一致。
3.2常见工具使用方法电烙铁的使用方法1、电烙铁电烙铁是最常用的焊接工具。
我们使用40W内热式电烙铁。
新烙铁使用前,应用细砂纸将烙铁头打光亮,通电烧热,蘸上松香后用烙铁头刃面接触焊锡丝,使烙铁头上均匀地镀上一层锡。
这样做,可以便于焊接和防止烙铁头表面氧化。
旧的烙铁头如严重氧化而发黑,可用钢挫挫去表层氧化物,使其露出金属光泽后,重新镀锡,才能使用。
电烙铁要用220V交流电源,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安全。
应认真做到以下几点:电烙铁插头最好使用三极插头。
要使外壳妥善接地。
使用前,应认真检查电源插头、电源线有无损坏。
并检查烙铁头是否松动。
电烙铁使用中,不能用力敲击。
要防止跌落。
烙铁头上焊锡过多时,可用布擦掉。
不可乱甩,以防烫伤他人。
焊接过程中,烙铁不能到处乱放。
不焊时,应放在烙铁架上。
注意电源线不可搭在烙铁头上,以防烫坏绝缘层而发生事故。
使用结束后,应及时切断电源,拔下电源插头。
冷却后,再将电烙铁收回工具箱。
设备安装调试技术规范(电气部分)2、焊锡和助焊剂焊接时,还需要焊锡和助焊剂。
(1)焊锡:焊接电子元件,一般采用有松香芯的焊锡丝。
这种焊锡丝,熔点较低,而且内含松香助焊剂,使用极为方便。
(2)助焊剂:常用的助焊剂是松香或焊锡膏。
使用助焊剂,可以帮助清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利于焊接,又可保护烙铁头。
焊接较大元件或导线时,也可采用焊锡膏。
但它有一定腐蚀性,焊接后应及时清除残留物。
二、焊前处理焊接前,应对元件引脚或电路板的焊接部位进行焊前处理。
1、清除焊接部位的氧化层可用断锯条制成小刀。
刮去金属引线表面的氧化层,使引脚露出金属光泽。
2、元件镀锡在刮净的引线上镀锡。
可将引线蘸一下松香酒精溶液后,将带锡的热烙铁头压在引线上,并转动引线。
即可使引线均匀地镀上一层很薄的锡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