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视觉和听觉写边塞的凄凉:戍楼上更鼓响起,边城开始宵禁,路上已没有行人;秋天的边地传来孤雁的哀鸣。
B.颔联写客观实景:白露已至,放眼看去,眼前的霜露开始变白;那天上的月儿,就是故乡的月亮,分外地明亮。
C.颈联:上句是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
两句写得伤心折肠,折射出战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D.尾联中“长”是“一直、总是”的意思,这两句是说平时寄出的书信尚且无法到达,更何况是在战争还没有停止的时候!
E.全诗语意多处照应,如“未休兵”照应“断人行”;“寄书”“不达”照应“无家”;“问死生”照应“弟皆分散”等。
16.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解析】
15.B(B项中“客观实景”理解有误,这两句所写的白露、月亮都融进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本来夜夜一样洁白的霜露,也偏偏在今晚显得格外苍白,本来到处一样的月亮,在诗人眼中也只有故乡的最亮,可见两句中的景为虚写)
16.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3分,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