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金属材料失效分析基础与应用第四单元 表面损伤失效分析PPT课件
金属材料失效分析基础与应用第四单元 表面损伤失效分析PPT课件
螺栓表面磨损失效裂纹磁粉检测磁痕
模块一 磨损失效
3.磨损失效分析的步骤 (1)现场调查及宏观分析 (2)测量磨损失效情况 (3)检查润滑情况及润滑剂的质量 (4)摩擦副材质的检查 (5) 进行必要的模拟试验 (6) 确定磨损机制
模块一 磨损失效
(1)现场调查及宏观分析。详细了解零件的服役条件和使 用状况,了解零件的设计依据、选材原则及制造工艺。确定 分析部位并提取分析样品,分析样品应包括磨屑、润滑剂及 沉积物等。对磨损表面进行宏观分析,记录下表面的划伤、 沟槽、结疤、蚀坑、剥落、锈蚀及裂纹等形貌特征,并初步 判断磨损失效的模式。
第四单元 表面损伤失效分析
模块一 模块二 模块三 模块六
•磨损失效 •腐蚀失效 •接触疲劳失效 •腐蚀失效分析及预防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总体概述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模块一 磨损失效
模块一 磨损失效
一 、磨损失效 1.磨损的概念
磨损是零部件失效的一种基本类型。零部件失去原有设 计所规定的功能称为失效。失效包括完全丧失原定功能;功能 降低和有严重损伤或隐患,继续使用会失去可靠性及安全性。
模块一 磨损失效
(2) 磨损程度的度量。为了评价材料磨损的严重程度,一 般采用长度磨损量WL、体积磨损量Wv 和重量磨损量Ww 来 表示。 (3) 耐磨性。材料的耐磨性是指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材料 抵抗磨损的能力。可分力绝对耐磨性和相对耐磨性两种。
模块一 磨损失效
2、磨损失效模式的判断 (1)粘着磨损的特征及判断。 (2)磨料磨损的特征及判断。 (3)疲劳磨损的特征及判断。 (4)腐蚀磨损特征及判断。 (5)冲蚀磨损特征及判断。 (6)微动磨损特征及判断。
模块一 磨损失效
(1)粘着磨损的特征及判断。两个配合表面,只有在真实 接触面积上才发生接触,局部应力很高,使之产生严重塑性 变形,并产生牢固的粘合或焊合。才可能发生粘着。当摩擦 副表面发生粘合后,如果粘合处的结合强度大于基体的强度 ,剪切撕脱将发生在相对强度较低的金属亚表层,造成软金 属粘着在相对较硬的金属表面上,形成细长条状、不均匀。 不连续的条痕迹;而在较软金属表面上则形成凹坑。
模块一 磨损失效
(3) 磨屑分析。磨屑是在磨损过程的产物,一般可分为两 类。一类是从磨损失效件的服役系统中回收的和残留在磨报 件表面上的磨屑。这对判断磨损过程和预告设备检修是一个 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另一类磨屑是从模拟磨损零件服役工况 条件的实验和试验装置上得到的,具有原始形貌的磨屑。第 一类磨屑不易得到时,就用第二类磨屑来研究磨损的发生过 程。
模块一 磨损失效
(1)磨损表面形貌分析。 磨损零件的表面形貌是磨损失效分析中的第一个直接资料。 它代表了零件在一定工况条件下设备运转的状态,也代表了 磨损的发生发展过程。 1)宏观分析。可以通过放大镜观察,实物显微镜观察等, 得到磨损表面的宏观特征,初步判定失效的模式。 2)微观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磨损表面形貌进行微 观分析。可以观察到许多宏观分析所不能观察到的缅节,对 确定磨损发生过程和磨屑形成过程十分重要。
模块一 磨损失效
(6) 确定磨损机制,分析失效原因,提出改进措施。综合 上述分析,判定早期磨损失效的机制及原因,磨损机制及失 效原因往往不是单一的而多属交合作用,应确定它们之间的 主次关系,并按照主要机制提出提高零件耐磨性的措施。当 然,这需在实际生产条件下进行验证。
模块一 磨损失效
二、磨损失效分析的内容 1、磨损失效分析的内容 (1)磨损表面形貌分析。 (2) 磨损亚表层分析。 (3) 磨屑分析。
模块一 磨损失效
(2) 磨损亚表层分析。磨损表面下相当厚的一层金属,在 磨损过程中会发生重要变化,这就成为判断磨损发生过程的 重要依据之一。在磨损过程中,磨损零件亚表层发生的变化 主要有下列三方面:
模块一 磨损失效
1) 冷加工变形硬化,且硬化程度比常规的冷作硬化要强烈 得多: 2) 由于摩擦热、变形热等的影响,亚表层可观察到金属组 织的回火、回复再结晶、相变、非晶态层等: 3) 可以观察到裂纹的形成部位,裂纹的增殖、扩展情况及 磨损碎片的产生和剥落过程,为磨损理论研究提供重要的实 验依据。
模块一 磨损失效
(2)测量磨损失效情况。确定磨损表面的磨损曲线。这可 与该表面的原始状态比较而定。磨损前后表面几何形状的变 化,不仅可以发现磨损表面各处的磨损变化规律,还可以查 明最大磨损量及其所处部位。确定磨损速率,分析磨损情况 是否正常,是否属于允许的范围。 (3)检查润滑情况及润滑剂的质量。检查润滑剂的类型, 使用效果,是否变质等情况。检查润滑方式是否合理,过滤 装置是否有效等。
单位工作量下的磨损长度 单位工作量下的磨损体积 单位工作量下的磨损重量
模块一 磨损失效
2、磨损失效 【案例1-1】 泵壳近轴孔的端面沿着圆周分布有许多腐蚀沟 槽,会导致泵壳局部腐蚀穿透而失效报废。
模块一 磨损失效
磨损与断裂、腐蚀并称为金属失效的三种形式,其危害 是十分惊入的。除由于磨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外,由于磨 损还导致构件断裂或其他事故,甚至造成重大的入身伤亡事 故。
模块一 磨损失效
(4)摩擦副材质的检查。检查摩擦副材质的各种性质,如 力学性能。组织状态。化学成分以及钢中气体、夹杂物含量 等。注意摩擦副工作前后的变化情况。表层及附近金属有无 裂纹、异物嵌入、二次裂纹、塑性变形以及剥落等情况。。
模块一 磨损失效
(5) 进行必要的模拟试验。在对磨损失效零件具有模拟性 的实验室装置上,进行选材的模拟试验,并分折磨损表面、 亚表面及磨屑的组织结构、形貌特征,另一方面与上述分析 对照,可改变磨损参量。观察材料耐磨性与磨损参量的相关 关系。筛选出最佳材料。作为提出改进措施的依据之一。
模块一 磨损失效
类别 磨损量 磨损率 磨损速度
名称 长度磨损量 体积磨损量 重量磨损量
长度磨损率 体积磨损率 重量磨损率
长度磨损度 体积磨损度 重量磨损度
意义 磨损过程中的长度改变量,基本量 磨损过程中的体积改变量,基本量 磨损过程中的重量改变量,基本量
单位时间或单位滑动距离的磨损长度 单位时间或单位滑动距离的磨损体积 单位时间或单位滑动距离的磨损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