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摘要 (1)一、低碳经济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概述 (3)(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3)(二)低碳经济的特征 (3)(三)低碳经济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意义 (4)二、低碳经济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5)(一)低碳经济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优势 (5)(二)低碳经济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劣势 (7)三、低碳经济下新能源汽车发展是湖北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7)(一)湖北能源资源相对贫乏 (7)(二)湖北汽车新能源的现状 (8)(三)湖北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8)四、我国低碳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创新思路探索 (9)(一)大自主研发的力度 (9)(二)政府持政策要加强 (10)结论 (11)致谢 (12)参考文献 (13)摘要2009年我国汽车工业在扩大内需及汽车下乡政策的扶持下,产销量分别达到1 739.1万辆和1364.48万辆,分别增加48.3%和46.巧%跃居世界首位。
我国已成为继美、日之后第三个汽车年产破千万辆的国家,进人千万辆汽车大国行列。
这些汽车几乎都是以传统能源—石油为动力的汽车,低碳汽车俨然是凤毛麟角。
我们所处的社会,正遭遇着空气污染与气候变暖趋势日益严重的现实,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承诺2020年碳减排40%,国家越来越关注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的问题,汽车产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同时也是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有数据显示,一辆轿车一年排出有害废气是其自身重量的4倍,而当一个城市的汽车尾气排放减少50%时,这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环境就会有一个质的变化,降低汽车的碳排放已经成为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
研发低碳汽车替代传统化石燃料汽车是我国汽车工业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低碳经济空气污染一、低碳经济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概述(一)低碳经济的概念所谓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人类社会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开发和利用,逐步从原始社会的农业文明走向现代化的工业文明。
然而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上升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化石能源、生物能源等常规能源的使用造成的环境问题及其后果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近年来,废气污染、光化学烟雾、水污染和酸雨等的危害,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已被确认为人类破坏自然环境、不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常规能源的利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
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及以前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经济的特征低碳经济特征低碳经济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低碳经济相对于高碳经济;二是低碳经济是相对于化行能源为的经济发展模式;三是低碳经济相对于人为碳通量。
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改变人们的高碳消费倾向和碳偏好,减少碳足迹,实现低碳生存。
发展低碳经济与经济发展当前,继美国之后,中国是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圉。
高排放、高耗能的发展方式已经不能再适应世界经济发展。
在依靠新能源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中,如何处理好传统能源向新能源的转换将直接影响到经济的持续发展,两者之问合理有步骤的转换,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能源支持。
(三)低碳经济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意义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
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
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经济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优劣势分析(一)低碳经济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优势新能源汽车包括有: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醇醚汽车等等。
大家知道中国处在快速城市化过程当中,目前城市化水平不到46%,距离美国和其它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距离。
处在每年将近以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的快速城市化过程当中。
专家估计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可能到55%,到2030年在65%左右,2050年可能会达到中国城市化高峰(75%左右)。
中国这样的城市化看似一年不到一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但是其中内含的问题非常巨大,意味着一年有1200万—1300万人走入了城市。
这样对城市化而言,我们带来的问题就非常多。
就汽车而言,随着老百姓消费结构的升级,2010年到1380万辆,较去年增长了46%,这样的态势还要持续下去。
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乘用车总量,当年的消费总量将近2000万辆,这里指的是乘用车。
预计2030年中国消费总量在3700万辆,通用做的是3700万辆,这种快速增长的态势还将持续下去。
随着这样的增长,中国的新能源需求,温室气体排放都面临着一些挑战。
新能源需求我们分析了不同的情景,面向2050年分析,我们也试图寻找低碳发展道路。
不管怎么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高峰即使我们付出最大的努力,可能在2030年左右出现高峰,随之出现下降。
我们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讨论了很久,目前仍然有一个比较热的问题,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问题。
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领域当中就包括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首先要解决的是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图,就是我们发展的技术主导方向是什么。
从新能源汽车不同技术路线来讲,五花八门,多种多样,全球技术进步很快。
大体上分两大类,第一类改变燃料系统,第二类发展替代燃料。
改变燃料系统当中又有很多的技术,包括纯电动,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油电混合。
替代燃料分几大类,生物燃料、煤基燃料和天然气。
目前在关注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试图加快纯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应用。
现在的问题是发展纯电动汽车是否符合我们国家的原则,是否符合环保的原则。
也有人讲煤电比例,装机占75%,发电量占25%,用煤相对肮脏的能源发出来的电驱动电动车,在能源转换,二氧化碳排放上是否合适。
就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以纯电动,全生命周期能源消耗定为1的话,汽油车显然高一些,柴油车同样高,煤基燃料要高很多。
也就是从全生命周期能源消耗分析发展纯电动汽车,即使电力百分之百按照煤电考虑,同样在能源消耗上还是符合我们可持续发展原则的。
在二氧化碳排放上,百分之百的煤电略低于汽油,更低于柴油。
如果在能源优化方面,比如我们更多发展非化石能源,用非化石能源发电,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等。
比如在我们提高煤电发电效率,采取IGCC的技术,中国完全有可能使得纯电动车全过程,二氧化碳排放也低于汽油和柴油。
电动汽车发展应该说已经经历了两个五年的时间,“十五”、“十一五”,一共投入了20亿人民币,制定了三纵、三横汽车,全面推进新能源汽车的研发。
三纵: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三横:动力电池以及燃料电池、驱动电机、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
机动车能源要两条腿走路,第一条腿就是显著提高传统内燃机技术的能源利用效率。
传统汽柴油车内燃机效率跟国外比还有比较大改善的空间。
还有一些诸如先进柴油车技术的应用方面也给我们改进能源效率提供了很多机会。
第二条腿就是发展新能源汽车,重点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综上所述我国第一个优势即市场规模大,且呈现多样性,多样性是我们非常重要的特点。
另外一个就是我们增量部分很高,去年我们增加了46%。
增量部分高,也就意味着既得利益的调整,传统汽车资产的沉淀带来的一些问题不像发达国家这么高,这么大。
多样性意味着我们在低速电动汽车,在一些特殊场合,或者说农村市场,我们有可能率先实现商业化应用。
比如现在正在研究当中的低速电动汽车的率先应用。
第二个优势,技术取得局部突破。
比如锂离子电池取得先进水平。
第三个优势,制造成本低,我们也调查了锂离子调查,和其它国家做了对比,中国成本低的优势是比较明显的。
第四个优势,资源保障能力强,中国锂离子资源量全球第三,资源相对有保证。
(二)低碳经济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劣势劣势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整车企业支配能力不强。
国内现在搞新能源汽车很活跃的是非传统汽车企业,比如做电池的,还有其它企业,很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
二是技术基础不牢固。
基础研究能力比较差一些,电池性能理论上还有数倍提高的空间,但是这个空间能不能够利用起来,取决于基础研发能力。
材料技术的科学发展,中国在这方面是有差距的。
三是充电设施需要大规模的投资。
中国很多汽车用户没有私人车库,马路停车现象比较多。
所以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需要投资建设。
三、低碳经济下新能源汽车发展是湖北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湖北能源资源相对贫乏湖北是一个能源资源相对短缺的省份,缺煤、少油、乏气,煤炭、石油等能源产品供给主要依靠从外省调入,水电资源虽然较为丰富,但电力的支配权在国家电网,电力由国家统一调配,从而形成了能源消费对外依赖性强的格局。
(二)湖北汽车新能源的现状汽车作为现代交通领域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趋势,已成为全球汽车企业争夺的焦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谁能率先实现汽车新能源的产业化、市场化,谁就能占据未来的发展先机。
在省市政府的支持下,武汉在全国率先启动汽车新能源研发和运营,近年已为电动汽车建充电场站28个。
目前,全市投入运营的319台各类新能源汽车运营总里程超过1600万公里,运送乘客超过3000万人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100吨,节油1100万升,其示范效应已全面凸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