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大纲模板74432知识讲解

教学大纲模板74432知识讲解

教学大纲模板74432《××××××》课程教学大纲(居中,黑体,小二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1.5倍)(模板)一、课程基本信息(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1.5倍)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1.5倍)(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段前段后为0,单倍行距)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表(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1.5倍)其中实验安排内容:四、教学内容及要求(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1.5倍)(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段前段后为0,单倍行距)(此部分根据具体课程,可以按章节列出具体内容,也可以根据内容分块。

同时,不同专业在内容选择上要有所删减。

)如:第一章××××××[教学知识目标]:[教学能力目标]:[教学重、难点]:………………………………实验内容及要求:五、教学方法与手段(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1.5倍)(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段前段后为0,单倍行距)六、考核方案(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1.5倍)(考核方案可先由指定教师写出,然后由课程组成员集体研讨商定)七、教学材料(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1.5倍)(指课程教材或讲义、参考资料、所需仪器、设备、教学软件等)(教学材料若涉及到相关大型仪器、设备、教学软件要填写,若无可不填写。

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段前段后为0,单倍行距。

)1、课程教材:格式:编者,教材名称,出生地:出版社,时间。

例: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教研室,《计算机基础》(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参考资料:格式:编者,教材名称,出生地:出版社,时间。

例:[1]丁杰主编,《电工学简明教程》,北京: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3、教学所需相关条件:如:仿真软件。

八、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如:本大纲适用于××××××专业《××××××》专业基础课程。

或本大纲在教学过程某一方面可以再适当调整等等。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样例)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无机化学》是应用化工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新能源应用技术、油气储运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中学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化学反应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化学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化学工作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氧化还原、配合物、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等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理解化学变化中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初步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变化的特征,掌握常见元素及化合物主要性质、结构、存在、制备方法及应用。

为以后学习、科研、工作打下牢固的专业基础。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表其中实验安排内容:四、教学内容及要求(一)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气体与溶液[教学知识目标]: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和混合气体分压定律;2、各种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及相互之间浓度的换算;3、稀溶液的通性,以及用相关公式对稀溶液进行计算。

[教学能力目标]:1、使学生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混合气体分压定律,并能熟练地进行有关计算;2、重点掌握溶液浓度的重要表示方法(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摩尔浓度、质量浓度、质量分数、摩尔分数);3、掌握非电解质稀溶液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渗透压四个依数性,熟练掌握有关计算;4、了解真实气体的概念以及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要点。

[教学重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稀溶液的依数性。

[教学难点]:分压定律、分体积定律的应用。

掌握稀溶液的。

……………………………………………………………………………………………………………………………………………………(二)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实验一溶液的配制[实验知识目标]:介绍无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规格、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练习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锥形瓶等仪器的洗涤和操作,学习粗天平的使用。

[实验能力目标]:1、掌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能熟练使用托盘天平、量筒、移液管;2、掌握试样的称量、溶解、溶液转移、定容等基本操作,会配制一般溶液;3、掌握几种常用的粗略配制溶液的方法,学习容量瓶的正确使用。

[主要仪器设备]:烧杯,移液管,容量瓶,量筒,试剂瓶,托盘天平。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以多媒体、黑板讲授与辅导相结合方式,借助学院《无机化学》精品课程网站,本课程的教学大纲、课件、教案、期末复习资料、考试说明等重要学习资料在课程网上发布,教学班应及时下载,供学生学习和辅导教师参考,提高课堂效果。

同时,布置适当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使学生加深理解概念、掌握各种公式、熟悉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以达到消化掌握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精选习题,做到难易适中、题量适度、认真批改、及时解惑;学生应独立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除了学习理论外,必须在实验室按实验要求自己独立地进行实验,学会使用一般的化学实验仪器、观察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形成概念,学会简单实验的操作技能,从而深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加深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六、考核方案1、考核要求:采用闭卷考试,独立完成。

2、评定成绩办法:总评成绩 = 期中考×20%+期末考×60%+平时作业×10%+实验成绩×10%实验成绩 = 实验报告×50% + 实验效果×50%。

七、教学材料1、课程教材: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第五版),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2、参考资料:[1] 高职高专化学教材编写组编.《无机化学实验》(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魏祖期主编,基础化学(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许善锦主编,无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傅献彩主编,大学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八、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1、由于个别专业文理兼收,本大纲在教学过程某一方面可以再适当调整等等。

2、本课程的对象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故应增加重要化合物在实际中的应用介绍,加强新知识应用介绍。

注重与边缘科学知识的联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对所学知识归纳总结能力,利用参考资料与网络途径的自学能力,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与创新能力。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模板)一、课程基本信息(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1.5倍)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1.5倍)(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段前段后为0,单倍行距)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1.5倍)(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段前段后为0,单倍行距)四、实验项目与内容(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1.5倍)(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段前段后为0,单倍行距)五、考核方式(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1.5倍)(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段前段后为0,单倍行距)六、教学资料(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1.5倍)(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段前段后为0,单倍行距)七、说明(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1.5倍)(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段前段后为0,单倍行距)《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样例)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课程性质《无机化学实验》是《无机化学》的配套课程,它与无机化学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是学生必修的一门独立的基础实验课程。

本课程主要包括四个部分:(1)基础实验;(2)基本操作技能训练;(3)为配合教材中各个章节的知识面而设的各种实验;(4)为了与实用相结合而设的综合设计实验,并配有习题。

以课前预习、课上操作、课后实验报告的方式来完成这门课的教学。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正确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操作,系统地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为后续课程的理论和实验,以及学生将来从事化学教育及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目的和任务(1)掌握常用的无机化学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技巧。

(2)掌握常见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制备、分离提纯方法,加深对无机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学会某些常数的测定方法。

(4)培养细致观察和记录化学反应现象的能力,达到正确归纳、综合处理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进而达到能独立进行综合性实验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采用教师演示和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基础理论,突出应用操作。

开课后,教师首先需向学生介绍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考试方式、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针对具体实验时,要充分围绕各实验的教学要求,向学生讲清楚实验目的、内容、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和报告,使每个学生自己能独立完成实验。

课程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1)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理解实验原理,熟悉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并写好预习报告。

(2)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保持室内安静、整洁,实验台面保持清洁、仪器和试剂摆放整齐有序。

(3)实验时,根据各个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实验(有时2或3人1组)。

(4)实验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进行,要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勤于思考。

实验数据必须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不得涂改,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记录认真整理、分析、归纳、计算,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项目与内容五、考核方式本课程采取平时操作观察、实验结果或笔试来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着重考查学生基本操作、实验结果的准确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实验的能力。

实验成绩 = 实验报告×50% + 实验效果×50%。

六、教学资料1、教材: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参考书:(1)杨春等编,《无机化学实验》,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年(2)翟永清、马志领、李志林,《无机化学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

(3)朱湛、傅引霞,《无机化学实验》,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

七、说明1、《无机化学实验》是一门针对实验的课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