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隆中对ppt课件

初中语文隆中对ppt课件


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2021年最新
17
读文思考
3.诸葛亮是根据什么提出这个战略方针的?
根据当时形势而提出的。


⑴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⑵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21)枉(wǎng)驾:屈尊。枉:委屈。驾:车马,借车马指刘备。
(22)顾:拜访。由是:因此。
2021年最新
8
理解全文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
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
安出"

(23)遂(suì):于是,就。 (24)诣:去,到。这里是拜访的意思。凡:总共。
(35)出:产生。自:从。
2021年最新
9
理解全文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
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
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

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 中
隆中对 作 者 : 陈 寿
2021年最新
1
读诗猜谜,导入新课
咏史
白居易

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

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

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
前后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这首诗涉及了哪两个历史人物和典故?
2021年最新
2
作者介绍
《隆中对》选自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
2021年最新
12
随堂小测试
解释下列句中红色的词语。
1.亮躬耕陇亩
亲自
2.时人莫之许也
承认、同意

3.谓为信然。
确实这样

4.将军宜枉驾顾之。
拜访

5.凡三往。
总共
6.欲信大义于天下。
通“伸”,伸张
7.遂用猖蹶。
失败
8.汉室倾颓。
崩溃、衰败
9.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谋取
10.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大概
(4)躬:亲自。陇亩:田地。
(5)好(hào):喜爱。为:唱。
(6)《梁父(fǔ)吟》:又作《梁甫吟》,古歌曲名。传说诸葛亮曾经写过一首《梁父吟》歌词。
(7)管仲:名夷吾,春秋时齐桓公的国相,帮助桓公建立霸业。
(8)乐(yuè)毅:战国时燕昭王的名将,曾率领燕、赵、韩、魏、楚五国兵攻齐,连陷七十余城。
2021年最新
11
理解全文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
,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82)日:一天天。 (83)悦:高兴。 (84)之:代词,代与诸葛亮关系变好这件事。 (85)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86)犹:好像。 (87)愿:希望。
2021年最新
13
随堂小测试
请说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欲信大义于天下。
倒装句(相当于:欲于天下信大义)

2.时人莫之许也。
倒装句(相当于:时人莫许之)


3.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被动句
4.贤能为之用
判断句
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反问句
6.君与俱来。
省略句(相当于:君与之俱来)

(12)先主:先,先帝,主,刘备。屯:驻扎。 (13)新野:现河南省新野县。
中 对
(14)器:器重、重视。
(15)谓:对,说,告诉。
(16)岂:大概,是否。
(17)之:代词,代诸葛亮。
(18)与俱来:与(之)俱来,和(他)一起来。俱。一起。
(19)就见:意思是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就,接近、趋向。
(20)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致,招致、引来。
隆 中

存恤(xù) 夷越(yí) 胄(zhòu)
殆(dài)
沔(miǎn) 诣(yì)
2021年最新
5
朗读节奏
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隆 中
⑵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⑶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
为了达到这个目 标,诸葛亮提出 了什么战略方针?
诸葛亮是根据什 么提出这个战略 方针的?
诸葛亮对形势分 析中,特别强调 人谋的重要作用 的句子有哪些 ?
2021年最新
16
读文思考
1.在诸葛亮的对策中,他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中 对
2.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诸葛亮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
2021年最新
6
理解全文
隆中对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 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1)隆中:地名,今襄阳城西13公里古隆中。 (2)对:回答、应对。
中 对
(3)亮:即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徐州琅琊阳都人。
(9)莫之许:就是“莫许之”。莫,没有人。之,代词,指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许,承认同意。
(10)惟:只有。友善:友好,关系好。
(11)信然:确实这样。
2021年最新
7
理解全文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 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

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
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
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
去邓县隆中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促成三国鼎立的战略决策)。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

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主要作品 《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
并称“前四史”。
2021年最新
3
故事背景
刘备问计于诸葛亮是在公元207年,当时曹操已基本上统一了黄河 流域,孙权经过父兄及自己三世的经营,也比较牢固地占有江东,刘备兵 隆
《三国志》作为史传文 学一要尊重历史,不能 对情节夸大渲染。二要 惜墨如金,此文重在突 出诸葛亮的政治才能, 因此简写三顾而详析对 策,意在用诸葛亮的远 见卓识打动读者。
2021年最新
23
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借助《隆中对》这篇千古名文,聚焦一代 名士诸葛亮,重温三顾茅庐的君臣佳话,聆听卧龙先生的一席 策论,近距离感受了这位人物的风采。让我们更加钦佩这位智 者,请同学们把这份情感转化为课外作业。
(59)天府之土:指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 (60)高祖:刘邦。 (61)因:依靠,凭。 (62)刘璋暗弱:刘璋(当时的益州牧)昏庸懦弱。 (63)殷:兴旺富裕。 (64)而:但是。 (65)存恤:爱抚、爱惜。恤:体恤、体谅。 (66)胄:后代。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汉景帝刘启的儿子)的后代,所 以称它“帝室之胄”。 (67)信义:信用道义。 (68)著:闻名。 (69)总揽:广泛地罗致。揽,这里有招致的意思。 (70)岩阻:险阻,指形势险要的地方。 (71)西和诸戎:向西和中国西部各族的和好。 (72)南抚夷越:向南安抚中国南部各族。 (73)内:对内。 (74)修:治理。 (75)政理:政治。 (76)将荆州之军:将:率领。 (77)宛、洛:河南南阳和洛阳这里泛指中原一带。 (78)身:亲自。 (79)川:平野。 (80)箪食壶浆:形容人民群众热情迎接和款待自己所爱戴的军队。 (81)诚如是:如果真像这样。
2021年最新
24
2021年最新
25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
教师课堂用语在学科专业方面重在进行“引”与“导”,通过点拨、搭桥等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得出结论,而不是和盘托 出,灌输告知。一般可分为:启发类、赏识类、表扬类、提醒类、劝诫类、鼓励类、反思类。
一、启发类
1. 集体力量是强大的,你们小组合作了吗?你能将这个原理应用于生活吗?你的探究目标制定好了吗? 2. 自学结束,请带着疑问与同伴交流。 3. 学习要善于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4.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5. 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二、赏识类
2021年最新
14
文章结构
思考:全文共几个自然段?可分为几部分,怎样分?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对” 诸葛亮的出身及年轻时的抱负,徐庶推

之前
荐诸葛亮


“对” 之时
问计和对策。文章的主体
时间 顺序
“对” 之后
刘备的评价
2021年最新
15
读文思考
在诸葛亮的对策 中,他替刘备策 划的最终目标是 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