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历史《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课件
部编版历史《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课件
新课探究
一、隋朝的统一
1.南朝与北朝的政权更替:
581
隋
589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隋文帝,在隋朝统一后,采取了哪些措 施巩固统一
①经济:发展经济, 编订户籍,统一南北 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政治:加强中央集 权,提高行政效率。
D、为了对高丽战争
3.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
( C)
①通济渠
②永济渠
③邗沟
④江南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4、魏晋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 C)
A、才能 B、财产 C、门第 D、民族
5、科举制诞生时,统治者选拔人才的考试内容是
( B)
A、儒家经书
B、对时事的看法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程目标
一、知道隋朝的统一(时间、首都、疆域、措施); 了解科举制的创建(时间、内容、作用); 了解大运河的开通(时间、中心、线路)。
二、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玉树后庭花 陈叔宝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隋文帝杨坚
2.隋文帝在采取这些措施之后,结合课本, 说说他采取这些措施后的影响。
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 迅速恢复和发展,使 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 大幅度增长,隋朝成 为疆域辽阔、国力强 盛的王朝。 ②出现了“开皇之治” 的盛世局面。
含嘉仓示意图
3.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时间 项目
人口 垦田 粮仓
隋初
议一议:
• 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呢?
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 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 无度,致使民不聊生,社 会矛盾激化,最后在农民 起义中被部下(司马德戡、 宇文化及)在江都杀死。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是 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
拓展
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隋朝是在中国经历长期分裂之后建立的统一王朝,外表强盛至极, 但在大一统的躯壳下涌动着各种割据势力的暗流。统治阶级内部埋 藏着不安定因素,统治基础很不稳固,这种缺陷是隋朝在强盛之际 迅速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
材料研读
《旧唐书·李密传》中写隋末的社会状况是:“父母不保其赤子, 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隋炀帝征发大批劳动力营建东都洛阳,开通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还多 次巡游、三次东征,这一系列的徭役和兵役耗费人力、财力无数,影响正常 生产活动,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导致了这种状况的出现。这也是隋朝灭 亡的直接原因。
一言以蔽之:为了加强南北交通, 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
海河
涿郡(北京)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长 洛阳 黄河 安
淮水
长江 钱塘江
二长:二千多千米 三点:三个城市
四段:分为四 段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江都(扬州) 六省:跨越六个省份(从北至
南)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
4.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 型即词 语解释 题、句 子翻译 题和内 容理解 题。对 于不同 的题目 则采用 不同的 解题方 法.
•
5.首先,能够读懂文章,理清文章的 思路, 把握文 章层次 之间的 关系, 并且能 够概括 出文章 各个层 次的含 义。其 次,能 够抓住 文章的 关键语 句,概 括文章 的要点 ,把握 文章的 主旨。 在答题 之前我 们要结 合注释 ,疏通 文意, 读懂语 段。
总结
随堂训练
1.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 A )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 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
③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 ④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2.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 A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加强水利灌溉
C.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
江南河 余杭(杭州)
问题二:对于大运河,你是持什么看法的?
材料一: 炀帝此举, 为其国促数年之
祚(国运), 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 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
——明人《谷山笔麈》
材料二: 汴河怀古
唐朝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三: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C、科技知识
D、风俗民情
6、最早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员是在( B)
A、魏晋时期
B、隋朝时期
C、唐朝初期
D、唐朝中期
•
1.从以往的选文看,高考虽说回避社 会的焦 点和热 点问题 ,但倡 导并弘 扬真善 美是永 恒的时 代主题 ,结合 当前反 腐倡廉 和社会 舆论看 ,对忠 臣廉吏 的价值 判断依 然会影 响高考 文言文 的选文 。
•
6.赫鲁晓夫因退一步成就了自己,卡 耐基因 退一步 获得友 谊,由 此可见 ,退一 步不但 给他人 留下一 片天地 ,同时 也给自 己留下 了更宽 阔的天 地。退 一步不 仅表现 了对他 人一份 爱,更 表现了 自己对 自己的 爱,这 种爱已 经超出 了人与 人的界 限,于 社会每 一个角 落中显 示着它 的力量 。
泊秦淮 杜牧 (唐代)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导入新课
一支《玉树后 庭花》,成了一 个没落政权的亡 国之音;
一首《泊秦淮》 ,感慨一段历史兴替的变幻无常;
一株琼花,深院绽放,演绎一个淫 逸暴君的穷奢传奇;
一条古运河,千淌,见证一个繁盛 帝国的短暂兴亡……
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门阀世族,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 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 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材料二:魏隋唐时期,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 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 又急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机构中去,从而使政令畅通, 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实现进一步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巩固中央 集权的目的。
•
2.可以根据上句或下句推导提醒。内 容提示 的默写 ,可先 在头脑 中默背 有关内 容,选 取与提 示相对 应的内 容默写 。如果 默写的 内容印 象不深 ,可先 记得几 个字默 写几个 字,暂 时放过 ,后面 记起来 了再默 写。
•
3.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 会给出 标题。 同学们 要留意 并仔细 分析文 段的标 题。因 为大部 分标题 本身就 概括了 文言文 的主要 内容。 理解题 目可以 帮助自 己理解 材料的 内容, 从而正 确答题 。
•
7.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管失败还是痛 苦,我 们如果 能快乐 地笑一 笑,高 歌生活 多么好 ,蓝天 白云多 么美, 那我们 就会获 得微笑 的幸福 ,甚至 能拥有 金灿灿 的硕果 。朋友 ,为了 生活更 加美好 ,快快 亮出你 的笑容 吧!
•
8.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 ,重在 强调能 处理好 自我与 社会的 关系, 养成现 代公民 所必须 遵守和 履行的 道德准 则和行值 实现, 推动社 会发展 进步, 发展成 为有理 想信念 、敢于 担当的 人。
隋盛世 结论(表现)
3000多万人 1900多万顷
长安太仓
4600多万人
5500多万顷
洛阳含嘉仓、 兴洛仓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大运河
问题一:隋炀帝为什么要修 大运河?
政治目的:加强南北交通, 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经济目的:搜刮江南财富;
军事目的:为攻打高丽转 运军事物资便利; 个人目的:贪恋江都美景。
想一想:
• 科举制选拔官吏的依据不再是家族名望,而是考 试成绩,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想一想:
• 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科举制度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 政的机会(如唐初名相房玄龄,著名经学家孔颖达。);同时, 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动脑筋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 大运河?(课本上哪些内容体现出这一点)开通后
的影响是什么?
原因:1、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 2、以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为基础。 3、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 政治、经济和文化 交流。
1.读史料:
材料一: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 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
•
1、乐学善学重点是能正确认识和理解 学习的 价值, 具有积 极的学 习态度 和浓厚 的学习 兴趣; 能养成 良好的 学习习 惯,掌 握适合 自身的 学习方 法;能自 主学习 ,具有 终身学 习的意 识和能 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