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本管理】第三章作业成本计算法

【成本管理】第三章作业成本计算法

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 量和成本动因的选择,提供相对准确真实的产品成本信息, 从而提高决策,计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作业成本法是一 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和管理系统。
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动态地追踪反应和作业分析, 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善增值作业,提高顾客价值, 提供及时有用的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 从而促使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各种作业的间接费 用采用不同的间接费用分配率进行成本分配的成本计算方 法,它是对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的革新。
作业成本计算法
陈小卉
第一节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产生及基本 原理
第二节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程序及适用 条件
第三节 作业成本法计算法的举例
3.1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产生及其基本原理
3.1.1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产生
1)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内涵
作业成本计算法简称ABC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它 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学者创建的。
传统计算方法是以某一总量为基础,计算统一的间接费 用分配率来分配间接费用。其主要目的是为分摊间接费用 提供统一的基础,以便于存货计价和利润计算。这种以产 品的直接人工,直接材料或直接工时总量为基础的间接费 用分配的方法,在间接费用项目较少,间接费用在总成本 中所占比重较小,对成本管理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是可行的。 随着生产自动化的日益发展,对机器人,特殊机器设备以 及计算机控制程序的不断增加,使成本中的间接费用比重 急剧增加。
作业成本计算理论的深入为作业成本法的推行提 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1)技术背景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生产技术变得越来越复杂,技术
变革速度变得越来越快且不确定,这使得企业的经营,生 产环境也随之变化。管理者普遍认识到,旧的经营方式已 经落后于时代,必须在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方面有所创新。 (2)社会背景 技术进步使得产品市场寿命缩短并加剧了生产者的竞争, 从消费者角度看,竞争加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顾客需求 的个性化,多样化,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发展,社会财 富急剧彭增,人们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迫于市场竞争的 压力,许多企业不得不改变其生产模式,生产方式的变革, 使传统成本管理会计方法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 变化,因此,变革传统的成本管理会计方法势在必行。
作业成本法由于对不同作业的间接成本采用不同的间接 费用率进行分配,因此,它能够克服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中 存在的问题,对于正确分析作业成本,核算产品成本,进 行资本支出评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成本法产生的时代背景
技术背景
社会背景
电子计算机及通讯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作业 成本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4)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与发展
产生
美国大会计师埃里克·科 勒,在其1952年编制的 《会计师词典》首次提出 作业、作业账户、作业会 计等概念。
“作业”和“作业会计” 等概念提出之后,引起了 会计学界对传统的成本会 计系统的深刻反思,尤其 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 随着生产自动化的普及以 及适时制的产生与发展, 作业成本法的研究也有了 质的飞跃。
(4)作业成本计算理论研究的深入为作业成本法的推行 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作业成本法最早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是由美国著名教 授科勒斯托布斯的长期研究逐渐发展起来的。由于外部环 境的变化,特别是高科技的迅速发展,许多西方会计学家 开始对传统的成本会计提供的质量表示怀疑,试图对传统 的成本会计方法进行改革,于是提出将作业成本会计与适 时生产制度管理方法相结合。
3)传统成本计算系统的局限 传统的间接费用分配法是以直接人工工时,直接人工成本,
机器台时等作为分配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 法。按传统成本计算法,某产品的成本是由直接成本和间接 费用两部分组成的。 一般情况下,间接费用的计算公式是:某产品间接费用=该 产品直接工时(或台时数)总数*间接费用分配率

间接费用分配率=

间接费用总额 产量 *单位工时
在这种方法下,从总体看,生产的产品产量越多,间接费用分配率计算 公式中的分母越大,从而间接费用分配率就越小。在间接费用总额和单 位工时一定的情况下,产量越高,间接费用分配率越低,单位产品成本 就越低。这就可能引导许多企业为了降低单位产品成本,而进行大批量 的产品生产。实际上,间接费用并不与产量成正比,因此,这种方法又 将造成产品成本计算结果的不正确。
(3)电子计算机及通讯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为作业成 本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有其本身内在的 新因素要成长,而且还要有邻近学科的配合及赖以生存的 社会环境和技术基础,因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以 及通讯信息技术的诞生和成长,为实现多元化间接费用分 配标准的作业成本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3.1.2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计算的核心是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先将制造
费用归于各个作业,然后再将各个作业成本分摊到产品 上。因此进行作业成本计算,首先必须明确作业成本计 算的几个基本概念:作业与作业中心、作业链与价值链 及成本动因。
1)作业与作业中心
作业中心:将类似的会发生成本且具有附加价值的经济 活动归集在一起便构成了作业中心。
发展
此后,科技的发展与应 用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学 术界也掀起了对作业成本 法的研究高潮,其中比较 有代表性的有詹姆斯·布 林逊于1991年编著的 《作业会计:作业基础成 本计算法》。
当前,作业成本法已经 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从 地域范围来看,作业成本 法的应用范围已由美国、 加拿大、英国,迅速地向 澳洲、亚洲、南美以及欧 洲其他国家扩展。
2)作业链和价值链
作业链:企业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建立的一系列有序的 作业集合体。一个企业的作业链可以表示为:
研究开发 设计
生产
营销
配送
售后服务
价值链:企业的价值创造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基本活动和辅助 活动)构成,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的活动就构成了一个创 造价值的动态过程。称之为价值链。 3)成本动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