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二节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掌握乙醛的结构和性质,认识醛类物质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2、通过乙醛结构的分析,培养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学科素养。
3、通过实验探究乙醛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4、通过对醛用途的学习,明确化学学科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教学重点:乙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学情分析:在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中,学生已经通过乙醇的催化氧化所得的产物对乙醛有了初步认识,在选修五第一章第一节对乙醛的官能团醛基有了初步了解,可以说学生对于乙醛已经不是很陌生了,在通过前一章乙醇的结构对性质的学习,学生对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分析的模型有了接受的基础。
设计思路:(1)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课前布置前置作业和每课一题,使学生建立有机物的结构分析模型,然后运用此模型对醛进行性质分析,然后用实验探究的方式验证性质,培养科学的化学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3)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和可控性提高教学效果,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堂导入展示生活中花的照片,除了好看之外,而且很香,引出花中含有醛观察,思考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而且花香是因为醛引起的课前思考前置作业:问题一:必修二中学习的葡萄糖的检验方法都有哪些?通过它的结构式CH2OH (CHOH)4CHO,判断其含有几种官能团?试预测哪种官能团决定了葡萄糖的检验。
问题二:请写出乙醇的催化氧化方程式每课一题:根据乙醇的结构,填写下表反应类型反应条件断键位置学生回答:1、用银氨溶液,有银镜现象,2、用新制氢氧化铜溶液,有砖红色沉淀生产两种,羟基—OH和醛基—前置作业:在高一阶段已经接触到了乙醛的概念,让学生回忆。
与活泼金属反应Cu或Ag催化氧化浓硫酸加热到170℃与HX加热反应与乙酸在浓硫酸条件下加热概括归理:CHO学生填表学生整理有机物机构分析模型每课一题:通过对乙醇的化学键的断裂与化学性质的巩固分析,给学生建立有机物结构性质分析模型,并用此模型,运用于乙醛的教学。
主题一:物理性质给学生药品:请你观察、描述、推测乙醛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沸点溶解性乙醛学生观察药品,结合预习内容填写表格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强学生对乙醛物理性质的认识和了解。
给学生树立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一,物理性质,二化学性质。
主题给学生乙醛的分子式:C2H4O由乙醛的分子式二乙醛的结构性质分析【问题1】知道乙醛的分子式,能确定它的结构吗?请写出此式有几种结构?【问题2】下图为乙醛的核磁共振氢谱,请据此判断乙醛的分子结构,并说明判断理由。
【问题3】:请对比C2H4O的两种结构式,根据学过的官能团性质,设计一个实验确定乙醛为哪种结构?概括归纳:检验有机物的结构:1:现代科学仪器,2:官能团的特性【问题4】、根据有机物结构分析模型,类比乙烯和乙醇的断键方式,预测乙醛中的哪些键会发生变化?学生小组讨论乙醛的结构式,并回答氢谱中的数据代表什么?学生根据碳氧双键的不饱和性和碳氢键的极性预测可能的断键方式及发生的反应C2H4O推出它的结构式,加深学生对同分异构体的认识,并且加深学生对核磁共振氢谱的数据的处理,和官能团的化学性质的简单判断。
给学生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分析有机物的结构,就能预测它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
主题三乙醛加成反应根据加成反应的定义,借鉴烯烃和氢气的加成,写出乙醛和氢气的加成反应的方程式学生写出乙醛和氢气加成反应的化让学生体会类比的思想CH3COH的化学性质问题一、这个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为什么?问题二、乙醛除了能和氢气加成之外还能Br2(水、HCl)等物质发生加成反应吗?归纳总结问题三:若乙醛能发生氧化反应,给你四种氧化剂:酸性高锰酸钾(强),新制银氨溶液(弱),新制氢氧化铜溶液(弱),氧气(中),选用哪种试剂可以快速检验乙醛发生氧化反应?【实验探究一】:乙醛和酸性高锰酸钾的反应教师演示该实验引导:乙醛具有还原性,那么怎么才能检验还原性的强弱呢?应选用哪种试剂?【实验探究二】:乙醛和新制银氨溶液的反应分析CH3CHO+2Ag(NH3)2OH →CH3COONH4+2Ag↓+3NH3+H2O教师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该反应并从守恒的角度分析该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引导:乙醛能和弱氧化剂新制银氨溶液发生氧化反应是个例还是共性呢?【实验探究三】:乙醛和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学方程式学生回答还原反应,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加氢或去氧的反应是还原反应学生记录规律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并填写表格学生记录到学案上定量分析1mol- CHO2molAg记忆口诀一水二银三氨乙酸铵对有机物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进行巩固和复习让学生用对比的方式记忆碳碳双键和碳氧双键的加成反应强调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给学生树立守恒的观念分析反应原理2Cu(OH)2+CH3CHO+NaOH Cu2O↓+CH3COONa+3H2O教师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该反应并从守恒的角度分析该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问题四:乙醛能被酸性高锰酸钾(强),新制银氨溶液(弱),新制氢氧化铜溶液(弱)氧化,那么能被氧气(催化剂)(中)氧化吗?若能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问题五:通过对以上乙醛化学反应的学习,请说明乙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特点?问题六:有乙醛中的官能团-CHO的化学性质推断丙酮中的官能团羰基有什么化学性质?【概括归理】醛类的化学性质学生按照要求完成探究实验定量分析1mol- CHO1molCu2O学生书写乙醛和氧气的反应学生回答学生记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乙醛和两种不同的弱氧化剂发生反应说明乙醛的还原性较强推出工业制乙酸的方法强化有机物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沟通乙醇乙醛和乙酸之间的联系有个例到共性,有乙醛的化学性质推出醛类的化学性质主题四醛的应用制镜香料同样是甲醛的水溶液,目的不同,对社会造成的贡献和伤害也不同学生加深了解通过对比的方式给出甲醛水溶液的用途,起到强烈反差的作用,给学生树立:物质没有好坏之分,不同目的的人使用时就有了好坏。
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化学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小结和当堂检测练习当堂检测:1.下列物质不属于醛类的是()A.B.C.CH2===CH—CHO D.CH3—CH2—CHO2.从香荚兰豆中提取的一种芳香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 8H8O3,遇FeCl3溶液会呈现特征颜色,能发生银镜反应。
再一次树立有机物结构分析模型,前后呼应该化合物可能的结构简式是( )A.B.C.D.学情分析在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中,学生已经通过乙醇的催化氧化所得的产物对乙醛有了初步认识,在选修五第一章第一节对乙醛的官能团醛基有了初步了解,可以说学生对于乙醛已经不是很陌生了,在通过前一章乙醇的结构对性质的学习,学生对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分析的模型有了接受的基础。
本节通过对乙醇的化学键对性质的影响,建立有机物结构性质分析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乙醛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确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化学学习模式,在对乙醛的结构分析中,学生对于同分异构体的理解还不到位,通过对官能团的判断和红外光谱的分析,引导学生加深对同分异构体的理解,学生对于乙醛的两个氧化反应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要从原理入手,运用守恒的观念,分析此方程式的书写,培养学生有机物中官能团之间的转换,为以后有机物的合成打下基础。
效果分析从课的流程上说,条理清晰,主题明确,围绕有机物结构分析模型来对乙醛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确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一化学的学习方法,在对醛基这一官能团分析时,对比羟基和醛基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变化的观点去思考问题,从微观探析到宏观现象,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从实验的形式上,有教师演示,有分组实验,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总结能力,切实的让学生体会到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一思想。
从重难点的突破上,重点讲解了乙醛和银氨溶液和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使学生从定性分析乙醛到定量分析,加深学生对乙醛化学性质的认识。
总体来言,本节课是一节成功的课,全面完美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在教学中,时时刻刻的渗透化学学科思想,并且联系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明白化学物质在生活中担负的责任,并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材分析醛是有机化合物中一类非常重要的衍生物,由于醛基很活泼,醛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各种含氧衍生物相互转化的中心环节。
通过对本节课乙醛的学习,掌握醛类物质的化学性质。
从乙醛的结构入手,引出乙醛的两个重要化学反应:乙醛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从加氢和加氧的方式对有机物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进行重新定义。
而这两个反应,又把乙醇和乙酸通过乙醛联系起来,明确了乙醇、乙醛和乙酸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能更好的掌握醛类及其与醇类、羧酸之间的关系,建立有机知识网络。
因此本节课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下列物质不属于醛类的是( )A.B.C.CH2===CH—CHO D.CH3—CH2—CHO2.下列物质沸点最低的是( )A.甲醛B.乙醛C.丙酮D.乙醇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饱和一元醛的通式可表示为C n H2n O(n≥1)B.属于芳香烃C.所有醛类物质中一定含有醛基(—CHO)D.醛类物质中不一定只含有一种官能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