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师测试复习题

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师测试复习题

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师测试复习题2014年7月一、填空题:1.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2.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综合实践课程在我国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活动教育时期,从“(课外活动)”到“第二课堂”、“第二渠道”,又从“活动”“(活动类课程)”,最后明确提出在中小学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过程。

3.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4.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是:——突出主体;——(回归生活);——注重实践。

5.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主要围绕下列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和组织的: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6.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必修)课程,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三课时。

7.3-6年级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阶段目标是:增强服务意识,初步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和充实进取的生活态度;(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实践能力,强化(社会责任感);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质量。

8.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关注学生现实和未来的需要。

9.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自主”。

10.综合实践课程发展要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如:课程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资源开发管理制度11.活动总结与交流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活动结果)、活动体验、(活动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交流与反思。

12.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点: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生成性)、开放性。

1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目标是:走进社区,(理解社会),获得(直接经验),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识。

14.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1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必修课程,要求每周3学时,每学年108学时,可以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与相关学科相结合几种方式。

16.一直以来,教育都是强调学习前人的思想成果,综合实践却主张通过解决(现实问题)进行学习的。

17.撰写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大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活动选题2. (活动目标)活动形式和方法4. 活动准备 5.(活动过程)6.活动建议7自主性教学评价8.教学资源链接等。

18.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在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的前提下,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

19.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程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收集(证据)——提炼解释——做出评价——开展(交流)20 .研究性学习小组一般由3—6名同学组成,通常采用自愿结合的原则结组。

具体操作可以(先选题后分组),也可以(先建小组后选题),还可以将两种办法结合起来。

2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调查法、实验法和(观察法)22.调查法包括:问卷调查、(采访)、实地考察、座谈会。

23.访谈,也叫访问,是指调查者通过与调查对象(面对面谈话)来了解情况,搜集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24.在结构上,方案一般包括:活动名称、(活动实施者)、活动指导者、(活动时间)、活动形式、活动目标、活动实施步骤、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活动总结评价等内容。

25.注意保存第一手资料:指导学生做好(活动记录)。

如写日记、录音、绘画、照相机录像机等设备记录学生的活动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1.( C )对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A、教师的学识B、教师的言行C、教师的人格D、教师的教学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以学生的( A )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A、经验与生活B、知识与生活C、经验与技能3.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目标是实现( D )A.专业责任B学历达标C技能提高D角色转变4.( B )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规定。

A、注重研究性学习B、注重实践性C、注重自主探究5.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引导学生( A );初步学习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精神和能力。

A、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问题意识;B、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C、引导学生走进社区服务,参与社会实践;D、联系实际,学习方法、积累经验;6.构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是( A ),也是推动人们认知活动的内部机制。

A、兴趣 B 、好奇心 C 、求知欲 D 、热情7.(C ),就是记录学生学习情况、有目的的汇集起来的材料,它表现了学生在较长的课程的一个或多个领域中所做出的全部努力、进步、学业成就。

A、开题报告B、结题报告C、学生档案袋D、活动记录8.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应由面向结果变为面向( B )A、灌输B、过程C、领会D、记忆9.课程目标的确定要以《纲要》所提出得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A )和学生的特点为依据的。

A、总目标B、四个纬度C、具体目标10.在活动中,学生往往处于“当局者迷”的状态,教师应该“旁观者清”,及时发现学生活动中问题进行指导。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A )。

A、望、闻、问、切 B 、发现、观察、了解C、感受、倾听、调查11.放风筝应该怎么放。

( B )A、顺风向前跑B、逆风向前跑C、没风向前跑12.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都能得到自己的发展,这是检验教育者是否坚持( A )的一块试金石。

A、育人为本B、以德兴教C、面向全体D、精英教育13.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类型课程的目标相比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强调知识与技能、( D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维度的目标,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现课程的发展价值。

A、亲身经历与体验B、处理信息解决问题C、行为体验与生成D、过程与方法1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有效的指导,应该遵循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指导要( A ),有针对性、民主的指导。

A、适度、具体B、把握的特点C、随时抓住问题指导15.将劳动与技术教育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个学习领域,明确表明,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学习应采用( A )学习方式.A、操作性B、模仿性C、发现性16. 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应成为学生成长的( C )A、守护者B、督促者C、引领者D、约束者17.在对待学生的不同态度中,下列哪种类型普遍受学生欢迎(B )A、对立型B、民主型C、放任型D、权威型18.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D )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19.对学生的培养及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的( C )。

A、能力B、学识C、态度D、方法20.新课程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建立哪种新的学习方式(C )A、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和体验学习B、探究学习、实践研究和反复巩固学习C、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D、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2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侧重于( C )。

主张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

A、目标取向评价B、过程取向评价C、主体取向评价22.设计与制作活动,从根本上讲,应着眼于培养学生“(C )”这样一个大的目标。

A、做中学、研究中学、创作中做B、先设计、后制作、改善做C、爱劳动、会技术、能创造23.课程资源即指学校课程设计和实施全部条件的总和,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

课程资源大体上划分为( B )。

A、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B、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C、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D、文本资源和非文本资源24.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 C )比道德宣言或道德演讲更能教育学生。

A、人格魅力B、知识学问C、道德行为D、教学业绩25.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学的评价的是教师自己的( D )A、教育行为B、教育理想C、教育方法 D 、教育观念三、多选题1、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指定领域,可以说融合了当代综合课程、经验课程和活动课程的思想和方法,在活动的目标、过程、内容和方法体现如下特点:(A B C D)。

A、自主性与探究性B、综合性与整合性C、体验性与实践性D、开放性与生成性2、在活动中,学生往往处于“当局者迷”的状态,教师应该“旁观者清”,及时发现学生活动中问题进行指导。

郭元祥教授认为指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A B C D )。

A望、B闻、C问、D切、E发现、F观察、G了解、H感受、I倾听、J调查3、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划分为:( ABC)。

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策略性知识D、隐性知识E、显性知识4、教学评价一般应遵循原则(ABCDE)A、客观性B、全面性C、指导性D、科学性E、激励性5、“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说明学生( ABCDE)A、生理和心理都不太成熟B、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C、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D、学生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E、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在所难免6、心理学认为,无论何种问题都具有三个特点,即( ADE )A、问题的初始状态B、问题的提出C、问题的假设D、问题的目标状态E、从原始状态到目标状态转换的一系列认知和操作7、吉尔福特认为智力应从( CDE )三个维度去考虑。

A、言语B、技能C、操作D、内容E、产物8、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ABCD )。

A、合作者B、组织者C、促进者D、指导者9、教师上课必须按课表(A ),不得擅自(B )、私自(C )、代课。

A、上课B、停课C、调课D、代课10、教师讲授知识必须准确无误。

教学力求(ABCD ),提高教学效益。

A、突出重点B、突破难点C、精讲多练D、讲练结合四、简答题1、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请你描述一下教师的新角色。

(答案要点:教师的角色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4、教师是研究者5、教师是专业工作者。

只要言之有理,表述的方式或用语可以不同。

)2、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一,加强学科的综合性。

第二,设置综合课程。

第三,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3、新课程提出课程实施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1)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2)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

4、反映教师创新能力发展评价体系应包括哪些容?(1)职业道德;(2)了解学生,尊重学生;(3)教学设计与实施;(4)交流与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