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休闲食品行业研究-行业基本情况

中国休闲食品行业研究-行业基本情况

中国休闲食品行业研究-行业基本情况一、行业基本情况1、国际休闲食品行业发展概况休闲食品指通常在餐间消费和食用的包装食品,如糖果、蜜饯、糕点类、饼干、脆米饼、膨化食品、炒货及坚果等。

其中,糖果、膨化、谷物类、蜜饯是休闲食品行业起步最早、发展最为成熟、市场规模较大的品类。

目前休闲食品不再局限于日常的随口零食,而成为了一种加餐或代餐食品。

依据Statista 统计数据,2018 年包括饼干、薯片和巧克力糖果等在内的全球休闲食品行业总收入为3,902.05 亿美元,总体呈现增长态势,2018~2021 年间的年均增速将达3.67%。

休闲食品市场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地区为休闲食品行业最大的两个区域市场,占据全球近65%的份额,其中北美市场增长较快,2018~2021 年间的年均增速为3.20%,欧洲市场整体发展较为平稳。

受益于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新兴市场已成为全球休闲食品行业的增长引擎,亚洲休闲食品总收入已接近欧洲,2018~2021 年间平均增速将达5.72%。

拉美、澳洲等地区虽然消费量相对较小,但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休闲食品行业在规模增长的同时,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偏好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Statista 统计数据显示,欧洲、北美与澳洲等地区最为偏爱巧克力糖果,饼干在亚洲地区的消费比重较大。

随着休闲食品消费的繁荣,消费者愈加关注健康和营养方面,绿色、健康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消费者开始关注他们所消费食品的营养成分,低糖、低盐、低热量、低脂肪、营养价值高的健康型休闲食品将更受青睐,注重营养均衡和安全健康已成为休闲食品行业的发展重点。

2、甜食行业发展概况根据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统计口径,甜食主要包括巧克力、糖果和胶基糖(即口香糖)三大类品类,是较早发展起来的休闲食品类别,其包含的口味、功能、色彩、形态等因素的创新成为了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

糖果市场品类丰富,可分为中低档和高档产品,中低档糖果为传统普通型产品,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低,产品创新性不足。

高档糖果则被赋予情感因素和对生活品位的追求,不仅品质好、包装精美、趣味性高,而且口味和功能创新层出不穷,口味创新如水果味的菠萝、草莓、香橙、青苹果、葡萄等,功能创新如采用新材料植物蛋白、微量元素、维生素、新型凝胶以及含钙糖果、无糖糖果、茶糖、止咳糖等。

巧克力可细分为白巧克力、牛奶巧克力和黑巧克力三大品类。

巧克力富含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可可成分,其中黑巧克力的可可成分含量最高,而牛奶巧克力不仅营养价值高,更具有口感优势,赢得市场的广泛欢迎。

(1)全球甜食市场规模稳定增长根据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数据,2010~2014 年全球甜食类食品产业的规模以2%的速度增长,2014 年行业规模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1,980 亿美元,其中巧克力市场份额最高,糖果市场平稳增长,口香糖市场规模呈现略微下降趋势。

2015 年由于汇率波动带来的影响,全球甜食市场下滑7.5%;2016 年零售额重新取得增长,增幅达4.1%,巧克力、糖果和口香糖的总销售额从1,697.50 亿美元增长到1,767.20 亿美元。

(2)新兴国家和地区增长潜力较大从消费市场的区域分布来看,西欧、亚太和北美为最大的甜食消费市场,2014年亚太地区正式超越北美,成为全球第二大糖果巧克力消费市场,2016 年上述地区消费了全球超过70%的糖果巧克力产品。

全球主要甜食消费市场中,美国为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规模为244.55 亿美元,其次为中国和英国。

数据显示,欧美地区占据全球大部分巧克力消费市场份额,而糖果类食品在亚太地区是最受欢迎的甜食类。

从增长速度和潜力来看,亚太、中东/非洲、中南美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展趋势明显。

以消费巧克力等高端品类为主的美国、西欧、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甜食市场已趋于成熟,而发展中国家整体消费量取得了显著增长。

Mintel的数据图显示,2011~2016年间,印度、中国、越南、土耳其等发展中国家糖果和口香糖的人均消费额复合增速超过5%,同期美国、英国、西班牙、德国等发达市场几乎没有实现增长。

2016 年,全球人均消费甜食约23.83 美元,中国、印度、中南美、中东/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人均甜食消费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发展潜力较大。

全球人均甜食消费情况(3)多种品牌模式并存的发展格局从品牌竞争来看,全球甜食行业市场规模庞大、品种丰富多样,整体品牌集中度较低,主要由制造商品牌、自有品牌和许可品牌等几大阵营构成。

国际知名大型食品制造商品牌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如玛氏、亿滋、费列罗、雀巢等,以上企业销售额已超百亿美元,建立了全球化研发生产和品牌运营体系,形成了掌控上游原料的成熟一体化产业链模式,在全球分别拥有52 间、156 间、22 间、436间工厂,在欧洲、北美、澳大利亚等西方市场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发展中国家的甜食市场集中度较低,区域制造商品牌、自有品牌与国际制造商品牌形成充分竞争,其中区域品牌通常能够在当地取得领先优势。

自有品牌与制造商品牌对应,由零售商或零售商所属批发集团所创立,已经成为甜食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零售商较易掌握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信息,对商品的销售趋势能够作出更为准确的判断,直接连接厂家和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有效降低成本。

数据显示,经营制造商品牌一般利润空间在6~12%,经销自有品牌商品则可实现高达40%的利润率,这主要受益于零售渠道规模的扩张和产品线的日渐丰富,以及自有品牌的推广策略逐渐从价格促销转向提供独特和高品质的高附加值产品。

自有品牌主要分布在甜食、宠物食品、生鲜、饮料、生活用品等快速消费品领域,在全球7,950 亿美元的各类预包装消费品零售市场中占据约14%的份额(超1150 亿美元)。

自有品牌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成熟,自有品牌制造商协会(PLMA)指出,自有品牌产品的制造商主要有三类,有能力生产自身品牌和自有品牌的大型品牌制造商、专注于为自有品牌研发生产的中小型制造商、以及自行生产的大型零售商或批发商。

因此,在甜食领域,零售商与制造商分工进行自有品牌运营、产品推广、研发和生产已经成为了重要的产业发展模式,生产企业和经销零售企业形成了稳定的协作关系。

自有品牌于上世纪60年代兴起于欧美发达国家,发展至今已较为成熟,乐购、家乐福等欧美大型渠道商将自有品牌发展作为战略重点。

据自有品牌制造商协会(PLMA)援引的尼尔森最新数据显示,2016 年西欧自有品牌零售份额创下新高,英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家占据了近50%的市场份额。

具体到甜食领域,由于发达国家有众多老牌强势的制造商品牌,消费者对其忠诚度较高,自有品牌份额较低,据2015 年IRI 监测数据显示,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市场中,甜食类的自有品牌零售份额分别仅占12.10%、3.30%和4.70%。

(4)营养和健康日益成为主流消费理念营养强化和功能性、健康性以及趣味型糖果和巧克力,是在传统产品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成,针对高端消费人群的新品类,也是全球糖果业的发展趋势。

网站2017 年度全球调查报告显示,功能性甜食被认为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根据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的数据,66%的千禧一代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含有水果的休闲食品,2017 年健康和保健型食品已经显示出高于普通食品的发展速度,这一趋势将有望延续至2021 年。

预计2016~2021 年间,健康型巧克力(包括功能性、有机、少糖等类型)零售量和零售额的年增长率将分别达到2.60%和3.50%,传统巧克力糖果品类增长率分别仅为1.30%和2.30%。

(5)中国是重要的休闲食品加工基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休闲食品企业在缺乏品牌、技术、营销网络的条件下,主要采用产品出口和代加工模式融入国际休闲食品产业体系,通过把握国际市场产品品类、口味、包装形式等流行趋势,逐渐积累产品设计、先进技术以及管理经验,在品质控制、交付服务等方面严格执行国际标准,出口产品普遍具有较高的品质。

中国糖果、巧克力产品出口规模不断增长,2017年达37 万吨,在全球糖果产业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广东是中国最大的糖果、巧克力等休闲食品生产基地,广州、深圳、潮汕、佛山等地云集了众多糖果食品加工和出口企业,在国内率先引进欧美、台湾等地先进的技术装备,拥有发达的配件、模具、包装等配套性产业,涌现出徐福记、金帝等一批知名的糖果、巧克力品牌。

3、行业发展趋势(1)食品生产技术不断提升出于提升安全性和生产效率的需要,在行业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各种食品加工设备、检测设备、包装机械等机器设备的先进程度不断提升,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将不断提高。

同时优势企业将加深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对食品加工生产各环节的管理水平,加强对生产过程数据的采集与分析,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

(2)食品生产向着健康化、高品质的方向发展休闲食品市场,特别是中高端市场,糖果产品所具备的最简单、最初级的功能在向时尚、流行等附加情感的功能转化,创新品类层出不穷,行业不断向趣味化、健康化、功能化的方向发展。

天然植物营养功效成分的分离纯化以及食品中糖分减少、口感的改善等需求,将直接促进行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升,并朝着健康化、高品质的方向发展。

(3)生产专业化和标准化食品生产的安全和营养,离不开专业化和标准化的生产,通过专业化设备的改进,注重原材料的选择搭配和标准生产。

例如膨化食品生产中,油炸后增加脱油工序、采用天然原料代替含铝添加剂、应用臭氧技术控制微生物污染等,尽可能做到低脂、低糖、低盐、安全、营养,改善膨化食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随着国家行业标准的不断出台和实施,不少企业在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更加严格的原料、加工、工艺、产品、检测等一系列标准,以保证产品的高品质。

食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行业协会进行专业技术的沟通交流,在原辅材料、天然食品添加剂、生产工艺、包装物、包装机械以及食品机械等方面加强专业化协作攻关,为产品创新、质量提高、工艺改良等提供技术支持,休闲食品生产将更趋专业化和标准化。

(4)应用物联网与信息技术,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是以消费者为导向,从原辅材料采购到深加工、质量检验、品牌推广、食品销售等环节,应用食品追溯技术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追踪,形成安全、营养、健康的食品生产和供应过程,以保障食品质量和安全。

不管是传统的肉类、乳制品类企业,还是预包装类深加工食品企业,都十分强调产业链全程可追溯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近年来,中国发布的《轻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食品安全“十三五”规划》等文件均提出推进食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建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