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卫生基础建设容及要求
(各子公司、部、相关业务部门)
项目
容
要求
1
组织
机构
和规
章制
度建
设
(
6
项)
1.1
设置或指定职业
卫生管理机构★
明确设置或指定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职责。
1.2
配备专职或兼职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危害严重或超过
100
人的公司配备专职或
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确定管理人员具
体管理业务情况。
1.3
职业病防治工作
纳入用人单位主要负
责人目标管理
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实施方案和管理制度,由主要负责人负责。
1.4
建立健全职业卫
生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制度包括危害
防治责任制度、警示与告知制度等13
项安
监总局
47
号令要求的管理制度。
1.5
建立健全职业卫
生档案
职业卫生档案,
应当包括有毒有害因素动态
监测结果、
职业健康监护结果、
职业病人清
单、
防护设施清单等
12
项安监总局
47
号令
要求的档案。
1.6
确保职业病防治
管理必要的经费投入
职业病防治、
管理经费纳入成本预算,
包括
人员、
机构、
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
评价、
防护设施配置与维护、
个人防护用品配置与
维护、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职业健
康监护、
职业卫生培训、
职业病人诊断与管
理、工伤保险等方面。
2.1
职业病危害项目
申报★(独立取得营业执照的单位)
认真进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保存安监部
门申报回执,
重要事项变更要及时进行变更
申报。
—
2
—
项目
容
要求
2
前期
预防
(
4
项)
2.2
建设项目预评价
报告经安监或卫生行政部门审核通过★
新建、
改建、
扩建和技术改造建设项目情况。
(国家安监总局第
51
号令)
2.3
职业病危害严重
的建设项目,其防护设施设计经过安监或卫生行政部门审查★
(国家安监总局第
51
号令)
设计审查报告。
2.4
建设项目竣工时,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经安监或卫生
行
政
部
门
审
核
通
过,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安监或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
(国家安监总局第
51
号令)新建、改建、
扩建和技术改造建设项目验收情况。
3
材料
和设
备管
理
(
4
项
)
3.1
不生产、
经营、
进
口和使用国家明令禁
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
业病危害的设备和材
料
查阅最新国家产业政策文件
(工信部等部门
公布的淘汰目录和行业准入条件)
,并进行
核对。
3.2
对有危害的技术、
工艺和材料隐瞒其危
害而采用;主要原材
料有
MSDS
(物质安全
数据表)★。
主要检查原辅材料的有毒有害成份是否明确。
3.3
可能产生职业病
危害设备有说明书
现场查看,没有的要增加说明书。
3.4
在可能产生职业
病危害的设备的醒目
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
中文警示说明
依据
GBZ158
和
GBZ/T203
现场查看主要产生
粉尘、
有毒物质或放射性的设备,
无警示标
识、中文警示说明和告知卡的要增加完善。
4.1
工作场所职业病
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
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
生标准
完善检测报告
,
公司有毒有害因素超标要有
先进技术与装备,防护控制设施措施。
—
3
—
项目
容
要求
4
工作
场所
管理
(
11
项)
4.2
对产生严重职业
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按目视管理标准执行
4.3
可能发生急性职
业
病
危
害
事
故
的
有
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报警装置
按照
GBZ/T233
的要求执行
4.4
可能发生急性职
业
病
危
害
事
故
的
有
毒、有害工作场所,配置现场急救用品
可能发生急性职
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配置冲洗设备
4.6
可能发生急性职
业
病
危
害
事
故
的
有
毒、有害工作场所,配置应急撤离通道
4.7
可能急性职业病
危害事故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配置必要的泄险区
4.8
放射工作场所配
置报警装置
4.9
一般有毒作业场
所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
4.10
高毒作业场所设
置红色区域警示线
4.11
工作场所使用有
毒物品的,按照规定向安监部门申请办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