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一般均衡分析与福利经济学
一、选择题
1.局部均衡分析是对下列哪一项的分析?()
A.一个部门的变化对其他部门的影响
B.一个市场出现的情况,忽视其他市场
C.经济中所有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关系
D.与供给相独立的需求的变化
2.在甲和乙两个人.X和Y两种商品的经济中,达到交换的一般均衡的条件为()
A.对甲和乙,MRT XY = MRS XY B.对甲和乙,MRS XY = P X/P Y
C.(MRS XY)甲 = (MRS XY)乙 D.上述所有条件
3.在甲和乙两个人,X和Y两种经济中,达到生产和交换的一般均衡发生在()。
A.MRT XY = P X/P Y B.甲和乙的MRS XY = P X/P Y
C.(MRS XY)甲 =(MRS XY)乙 D.MRT XY =(MRS XY)甲 =(MRS XY)乙
4.生产契约曲线上的点表示生产者()。
A.获得了最大利润 B.支出了最小成本
C.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提高了总产量 D.以上均正确
5.边际转换率是下列哪一条曲线的斜率?()
A.消费契约曲线 B.效用可能曲线
C.社会福利曲线 D.生产可能曲线
6.如果对于消费者甲来说,以商品X 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3;对于消费者乙来说,以商品X 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2;那么有可能发生下述情况()。
A.乙用X向甲交换Y B.乙用Y向甲交换X
C.甲和乙不会交换商品 D.以上均不正确
7.由上题已知条件,在甲和乙成交时,商品的交换比例可能是()。
A.1单位X和3单位Y相交换 B.1单位X和2单位Y相交换
C.X和Y之交换比例大于2,小于3 D.上述均不正确
8.小李有5个鸡蛋和5只苹果,小陈有5个鸡蛋和5只苹果,小李更喜欢鸡蛋,小陈更喜欢苹果。
在帕雷托状态下,可能()
A.小李消费更多的鸡蛋 B.小陈消费更多的苹果
C.两人的苹果和鸡蛋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D.上面说得都对
9.社会福利函数是()
A.个人福利函数的综合B.是社会偏好的表达方式之一
C.是整个社会对事物进行排序的原则D.以上都对
10.福利经济学是()
A.实证经济学B.规范经济学C.宏观经济学D.科学经济学
二、判断题
1.为了达到帕累托最优,必须使任何两个厂商使用某两种投入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即使这两个厂商生产的产品很不相同。
()
2.现代经济学所认为的最有经济效率的状态,一般就是指帕累托状态。
()
3.从埃奇沃斯盒状图中某一初始禀赋开始,如果通过讨价还价达到的自由交易契约是符合帕累托最适度状态所要求的,那么该交换契约可以位于契约曲线的任何地方。
()
4.消费者均衡条件满足后,帕累托状态也达到最优。
()
5.对一个社会来说,只应有一个社会福利最大值。
()
6.社会福利的增进体现在消费者效用水平的提高上。
()
7.如果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意味着社会中任何一个成员的效用都能达到最大化。
()
8.将所有的社会产品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平均分配时,社会就会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
9.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遵循的是最大最小标准,即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标准应该是使境况最糟的社会成员的效用最大化,同时使所有人在机会平等的条件下都有事情可做。
()
10.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即任何竞争性的市场均衡都是有效率的。
()
三、计算题
1.小王有8个苹果和2个桔子,而小李有2个苹果和4个桔子。
小王用苹果换桔子的边际替代率是3,而小李的边际替代率是1。
画出埃奇沃斯盒形图,说明这一资源配置是否是有效率的。
如果是的,解释为什么。
如果不是,什么样的交换会使双方的境况都得到改善?
2.假定大炮(X)与黄油(Y)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为。
(1)请画出这个边界;
(2)如果个人在消费时总会保持的比例,经济会生产出多少X与Y?此时,RPT为多大?
四、问答题
1.假定某一经济牌全面均衡状态,如果某种原因使商品X的市场供给增加,分析:
(1)X商品的替代品市场和互补品市场有什么变化?
(2)生产要素市场上会有什么变化?
(3)收入分配会有什么变化?
2.论述生产和交换的一般均衡的条件。
3.查阅资料,说明福利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地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D 4.A 5.D 6.B 7.C 8.D 9.D 10.B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计算题
1.
此时资源的配置是无效的。
根据本章所学内容,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指,要使两种商品X和Y在两个消费者1和2之间的分配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则对于这两个消费者来说,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
代率必须相等。
本题中两人的MRS并不相等,因此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如图中B点处,资源配置的效率就高于A点的效率。
帕累托改进的方法,是小王用苹果去换小李的桔子。
2.
X=10,Y=20,RPT=2
四、问答题
1.(1)如果商品X的市场供给增加,按局部均衡分析,则其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由于实际生活中各种部门、各种市场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因此,需要运用一般均衡分析来考虑X商品市场的变化与经济其他部门的相互影响。
由于商品X的价格下降,人们会提高对其互补品的需求,降低对其替代品的需求。
这样对其互补品的需求量将增加,其价格将会上升;而对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将减少,其价格将会下降。
(2)在商品商场上的上述变化也会影响到生产要素市场。
因为它导致了生产X商品及其互补品的生产要素的需求增加,因此又引起了生产商品X和其互补品的要素价格的上升。
它同时又导致商品X的替代品的需求下降。
因此又引起生产商品X的替代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下降。
这些变化被替代生产要素价格的相对变化所削弱。
(3)由于(2)中所述的变化,不同生产要素所有者所获取的收入也发生变化。
商品X及其互补品的投入要素的所有者因对其要素需求的增加,其收入便随要互价格的上升而获得增加。
商品X的替代品
的投入要素的所有者因对其需求减少,其收入便随要素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这样变化转而又或多或少地影响包括商品X在内的所有最终商品的需求。
这样所有生产要素的派生需求都受到影响。
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所有的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又同时重新稳定,整个经济又一次进入全面均衡状态。
2.交换的一般均衡条件是,消费者的各自商品组合选择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如果再做任何一种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或者不使另一个人的境况变坏。
用数学语言说就是,在埃奇沃斯盒形图中消费者A的无差异曲线与消费者B的无差异曲线正好相切,因此这两条无差异曲线的边际替代率正好相等,即MRS A XY=MRS B XY。
生产的一般均衡条件是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于使用这两种要素而生产的商品来说都是相等的。
如果离开两曲线的切点,在任何一条等产量线上移动,都会使某一产品的数量减少。
因此就一种产品来说,保持相同的产出水平也许可以有许多种资源投入组合,但同时会使另一种产品的产出水平达到最高水平的只有一种。
两条等产量线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即MRT A XY=MRT B XY。
3.福利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论证的“看不见的手”远离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在于说明:完全竞争模型可以导致帕累托状态,而这一状态对整个社会来说又是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
福利经济学属于规范经济学的范畴,它从微观经济学主体的行为及其相互联系的角度出发,从生产资源有效率的配置和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这两个方面来研究一个国家实现最大社会经济福利所需具备的条件和国家为了增进社会福利应有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