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韧带损伤MR诊断
• 同时可以合并有髌股韧带的损伤,损伤的 比例约为50%。
• 可合并有股内侧肌的肿胀、出血和撕裂。
• 约有50左右是上述多个部位的韧带和肌腱 撕裂。
内侧支持带撕裂
内侧支持带撕裂
髂胫束的损伤
• 正常髂胫束:髂胫束为股部阔筋膜的一部分,其上端借臀 肌筋膜连于髂嵴,经股外侧肌表面向下止于胫骨外侧。
• 内侧副韧带的功能主要是防止膝关节外翻。当前交叉韧带 功能有缺陷时,内侧副韧带浅层和内侧半月板具有阻止胫 骨前移的作用。
• 外侧副韧带又称为腓侧副韧带,起自股骨外上髁上方,止 于腓骨小头下方,呈一个圆索状结构,长约5-7cm。
• 外侧副韧带在膝关节屈曲时呈松弛状态,其余位置均保持 紧张。功能是防止膝关节内翻,并于膝后外侧结构一起防 止膝关节的内翻和外旋。
Ⅱ级
Ⅱ 级撕裂
Ⅱ
级 撕 裂
内侧副韧带的Ⅲ 级撕裂
MRI表现
韧带的连续性中断,在T2加权(或STIR、FS )上呈弥漫性高信号。
伴有内侧副韧带附着点的撕脱骨折时,可 见局部骨皮质连续性中断,有大小不一的 T1加权、T2加权均为高信号的骨片和韧带相 连,
内侧副韧带远端的撕裂或撕脱可显示为波 浪状改变。
MRI表现
T1加权表现为皮下的低信号。 T2加权、STIR、FS呈高信号。 内侧副韧带的形态未见改变,为平
行于骨皮质的带状低信号影。
内侧副韧带的Ⅱ 级撕裂 MRI表现
部分纤维断裂,在T2加权(或STIR、FS) 呈高信号。
水肿和出血使韧带和周围脂肪分界不清 韧带可有移位,不再平行于骨皮质。
其余部分纤维完整
后交叉韧带部分撕裂
双 交 叉 韧 带 撕 裂
内侧副韧带撕裂
生物力学基础 胫骨相对于股骨的外翻,通常有 胫骨外侧平台和股骨外侧髁的损 伤。
正常内侧副韧带
内侧副韧带撕裂临床分级
Ⅰ级:很小的撕裂,无膝关节不稳定 。
Ⅱ级:部分撕裂,出现膝关节的不稳 定。
Ⅲ级:完全断裂,出现显著的不稳定 。
内侧副韧带的Ⅲ 级撕裂
内侧副韧带的Ⅲ 级撕裂
波浪状改变
内侧副韧带的Ⅲ 级撕裂
内侧副韧带的Ⅲ 级撕裂
O‘Donoghue三联征
(内侧副韧带的不同程度撕裂+前交叉韧 带撕裂+内侧半月板撕裂)
外侧副 韧 带 撕裂
正常外侧副韧带的MR表现
• 由于外侧副韧带较细小,不是每个膝关节 扫描图像上都能清晰显示外侧副韧带。
前交叉韧带完全撕裂
MRI直接征象
1.前交叉韧带信号增高 2.前交叉韧带走向异常(扭曲),
和胫骨的交角变小 3.前交叉韧带连续性中断 4.出现假瘤征、空虚征
假瘤
扭曲和空虚
正常
交角变小
前交叉韧带完全撕裂
MRI间接征象
1. 膝关节外侧部骨挫伤或骨软骨骨折, 即外侧胫骨平台和股骨外侧髁的挫伤 或骨、软骨骨折。
• 防止髌骨外脱位的支持结构有:内侧支持带 、髌股韧带、股内斜肌,其中髌股韧带是主 要的防止髌骨外脱位的韧带。
浅层股内斜肌,深 层为髌股韧带
浅层为髌股韧带,深 层为内侧支持带
收肌结节和髌股韧 带起点
内侧髌股韧带起于股内侧 髁的收肌结节,向前止于 髌骨内侧缘的上2/3。
• 内侧支持带的撕裂以髌骨附着点的撕裂最 多见,约占80%左右,约30%左右是其中 间部分。
MRI检查的目的
虽然临床体检对ACL完全撕裂的诊断准确率 很高,但手术前的MR检查是必需的。
• 进一步证实临床的诊断 • 确定撕裂的程度 • 发现其他合并的损伤
撕裂的程度
完全撕裂 部分撕裂
前交叉韧带完全撕裂
• 最好的观察层面是:斜矢状面,同时需要 结合横断面和冠状面。
• 最常见的撕裂部位是中部、其次是股骨髁 附着点,最少见部位是胫骨附着点。
外侧副韧带I度撕裂
外侧副韧带II度撕裂
外侧副韧带III度撕裂
内侧支持带撕裂
主要原因-髌骨脱位
• 髌骨脱位是一种常见的损伤,其损伤是短暂 性的,病人不一定意识到,二而在体检时由 于肿胀和疼痛而影响检查,因此有50%-70% 的患者在初次就诊时不能获得诊断。
• MR检查有助于髌骨脱位所引起的所有改变的 发现。
主要内容
• 正常解剖、功能 • 正常MR表现 • 前后交叉韧带撕裂 • 内外侧副韧带撕裂 • 内侧支持带撕裂 • 髂胫束撕裂 • 髌韧带撕裂
正常韧带解剖
• 前交叉韧带 起自胫骨髁间隆起的前方,向后上 外呈散开状止于股骨外髁的内下方。
• 后交叉韧带起自胫骨髁间隆起的后方,向前上 内止于股骨内髁的外侧面。
2. 后交叉韧带角度异常。 3. 胫骨前移(大于7mm)。 4. 半月板和其他韧带的撕裂。
轴移性骨挫伤 二者同时出现-ACL损伤机率大
Segond骨折:75-100% 合并ACL损伤
前交叉韧带部分撕裂
MRI表现 韧带内的信号增高但仍然见到有
连续性是完整的纤维束 前交叉韧带变细 在某个序列中见前交叉韧带撕裂
• 后交叉韧带由前外侧股和后内侧股所组成。
• 前外侧股较大,在膝关节屈曲时绷紧,伸直时松弛。后 内侧股较细,在膝关节屈曲时松弛,而在伸直时绷紧。
• 后交叉韧带的功能是防止胫骨向后移位。
• 内侧副韧带又称为胫侧副韧带,由深浅两层组成。
• 浅层是通常所称的内侧副韧带,由平行的和斜行的纤维所 组成,长度约11cm,宽度约1.5cm,起自股骨内侧收肌结 节之下,止于胫骨的内侧,相当于胫骨结节水平;深层为 浅层下方的关节囊增厚所致。
部分撕裂
完全撕裂
髌韧带撕裂
正常髌韧带
跳跃膝jumper's knee
髌韧带部分撕裂
髌韧带完全撕裂
膝关节韧带损伤诊断的关键
• 知道各个韧带的解剖部位和走向。 • 有无明确的外伤史。 • 出现信号异常 • 有/或无连续性中断是完全撕裂和部
分撕裂的分水岭。 • 在二个或二个以上扫描方向中观察
后交叉韧带完全撕裂
后 交 叉 韧 带 完 全 撕 裂
后交叉韧带完全撕裂
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的撕脱较常见,表现为胫骨平台后部有线形的T1加权低 信号,T2加权,STIR高信号的骨折线,撕脱的碎片和后交叉韧带相连而韧带的 连续性未见中断
后交叉韧带部分撕裂的
MRI表现
• 有外伤史,而无完全撕裂的MRI表现 • 后交叉韧带内有信号异常改变 • MRI示后交叉韧带部分纤维连续性中断而
内侧副韧带撕裂 MRI分级
Ⅰ级:皮下水肿(韧带挫伤)
Ⅱ级:韧带部分撕裂,表现为韧带 的信号增高,邻近的见水肿。
Ⅲ级:韧带的连续性中断,邻近可 见弥漫性水肿。
内侧副韧带撕裂MRI表现
内侧副韧带撕裂的发生部位: 近端多见,尤其以其股骨附着
点处撕裂最多见, 韧• 外侧副韧带起于股骨的外上髁,止于腓骨小 头,在其位于关节间隙的水平有腘肌腱将其 与外侧半月板隔开。后外方有弓型韧带,起 至腓骨头,上行分为二束,外束与腘肌腱融 合止于股骨外侧髁,内束覆盖于腘肌之后上 部,止于胫骨后面。
功能
• 前交叉韧带可以分为二个功能不同的纤维束:前内 侧股和后外侧股。
• 前交叉韧带的功能是防止胫骨向前移动,并与侧副韧带 、关节囊后方增厚部一起限制膝部过伸。在小腿固定的 情况下,防止股骨内旋。前交叉韧带在膝关节任何位置 都保持紧张状态,以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
的间接征象而在另一个序列中见完 整的前交叉韧带。
前交叉韧带部分撕裂
后交叉韧带 撕裂
生物力学基础 •胫骨相对于股骨的过伸、外旋和 后移。
撕裂的程度
完全撕裂 部分撕裂
后交叉韧带完全撕裂
MRI 表现
后 交 叉 韧 带 连 续 性 中 断 , 残 余 的 交叉韧带退缩、扭曲。
后交叉韧带缺如,多见于慢性损 伤后吸收。
• 前、后交叉韧带之间相互交叉。膝关节的滑膜 在交叉韧带处,自后向前绕经交叉韧带下形成 反折,将膝关节后方隔开,因此膝关节囊内、 外侧仅在前方相交通。
• 内侧副韧带上起自股骨内上髁的内后方深层 ,形态扁而宽,下至胫骨内侧平台的关节线 下缘。其又可分为深、浅两层,深层即为上 述的内侧关节囊的中部,而一般意义上的内 侧副韧带是指浅层。
•
正常韧带的MR解剖
• 了解各个韧带的走向。 • 正常韧带在各个序列中均为
低信号。
正常ACL
Blumensaat angle (-13°)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ngle(135°)
前交叉韧带撕裂
生物力学基础
•ACL撕裂的机制较复杂,主要是突然减速、过伸、 胫骨前移、外旋和外展、相对于股骨内旋。 •可同时合并关节其他结构的损伤:内侧副韧带撕裂、 内侧半月板撕裂、胫骨 后外侧平台骨折、胫骨 后内 侧平台骨折、股骨外侧髁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