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播音主持训练讲义(5):如何准备稿件

播音主持训练讲义(5):如何准备稿件

播音主持训练讲义(5):如何准备稿件一、理论基础这一讲的内容是准备稿件(简称备稿),乍一看,大家并不陌生,就像是语文课上的分析课文。

只不过,在播音主持的专业学习中,我们更多的是从符合播音主持创作的角度来备稿,为的是播音员主持人能达到“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的目标。

播音员主持人的每一次播出任务都是“有备而来”,他们通畅流利、侃侃而谈地表达来自于备稿的充分与认真。

如何把稿件(或即兴表达)和自己的声音结合为一体,是需要动脑子的。

如果只是简单得把文字变成了语音,那可就成了“读字机器人”了,现在有好多机器合成的语音留言,如查询手机余额,听到“您的账户余额是一百零八元四角,有效期至2008年6月19日”。

声音一字一顿的,听得很别扭,这就是没有经过“二度创作”的语言。

有感而发、有动于衷、有的放矢、有声有色的语言才是二度创作的结果。

在“理解稿件——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受众”的过程中,第一步就是理解稿件。

理解的目的是为了表达,不能只是自己看懂了就行,你必须让别人能够听明白。

稿件的种类有很多,内容包罗万象,形式多种多样,这就要求朋友们在备稿上狠下工夫,才能做到应付自如,把稿件变成自己要说的话,准确清晰地传达稿件内容,为受众服务。

备稿分为广义备稿和狭义备稿。

广义备稿是播音创作的基础,播音员主持人掌握稿件、表达稿件的思想文化基础及语言基本功的锤炼,实质上反映播音员主持人的修养。

这就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平时要注意各方面的学习和积累,培养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积累广博的文化知识和生活体验;具备较丰富的艺术修养和熟练的语言表达技巧。

为播音再创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广义备稿是这个职业永远的朋友,需要大家时时积累,处处留意,要备稿的不仅仅是本专业的知识、某一稿件的内容,更主要是在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与准确的职业判断。

广义备稿不能急于求成,趁年轻多学多听多看。

白岩松在回答做主持人需要具备的条件时曾经说过:“做好做长跑的准备,不能以短跑姿态参加到长跑的比赛之中,甚至根本就不是一个比赛,而是一个人的赛跑,必须按照长跑节奏。

如果按照短跑节奏,流星瞬间消失可能很容易。

做恒星做长跑必须做好这种准备。

”狭义备稿是播音员主持人播出一篇稿件的具体准备方法、要求和步骤。

我们把狭义备稿概括为六个步骤,简称“备稿六步”。

第一步,划分层次。

指稿件的布局,结构。

拿到一篇稿件后,首先要对稿件的句、段进行整理,将内在联系紧的文字归类。

稿件的自然段,是从写作角度形成的,层次是为了播音的需要形成的,层次是对自然段的进一步整理。

第二步,概括主题。

主题不是主要事实,是指主要事实中包含的思想意义,也称“稿件的中心思想”。

主题有利于提示出深刻思想含义和调动播讲者的思想感情。

一般用“通过……表扬(或批评)揭示了……”的句型来概括主题。

第三步,联系背景。

主要指文章的播出背景。

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稿件中的政策精神和播音的针对性。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另一方面,是指国际、国内的形势,各方面的现实情况及其变化。

第四步,明确目的。

知道了针对什么而读的文章后,还要明确通过朗读达到什么宣传目的。

解决的是为什么要朗读这篇文章。

明确目的可以调动朗读愿望,加强与听众的交流感。

第五步,分清主次。

找出重点,由大处着手。

重点一般是直接表现主题、体现目的、抒发感情、感染听众的地方。

在重点上下工夫,其他只是重点的陪衬,为重点服务。

第六步,确定基调。

基调,是指文章总的感情色彩和分量,播音时总的态度倾向,不是指某一句或一段的感情色彩和分量,不是声音的高低。

基调体现的是播音员主持人对文章认识、感受的整体结果。

基调的概括要贴切,态度要鲜明,要注意整体感。

备稿六步示例分析1:听课嘉宾《听课嘉宾》配有示范录音。

邓必彦1备绺绱蛹依锶?阒葑龉ぃ特地到学校来看我。

2备缰淮笪乙凰辏他很喜欢画漫画。

高三那年,他没考上美术学院。

眼看着我也要上高三,弟升高一,哥对妈说:“弟妹读书要很多钱,我不读了,我去广东打工吧。

”钱啊,妈也没办法。

哥这一去到如今,5年了,他用每个月刷油漆、做木雕的1000块钱供着我和弟弟读书。

3备缯驹谖颐媲埃笑着说:“大学生,带我去你们课堂上听听,看你们都学些什么东西。

”4闭饨谑枪攀创作与鉴赏课,同学们一如既往地聊天、睡觉、看小说。

哥哥惊奇地问我:“你们这些大学生就是这样上课的呀?也太浪费家里的钱了吧?”他无奈地摇摇头,认真听起课来。

5薄翱追蜃印崩鲜Υ笊说道:“虽说古诗的形式已经不适应今天的时代趋势了,啊,可是能写出好句子、能品出好诗的神韵,可不是三脚猫的文学修养可以办得到的啊!来来来,今天谁能对出我的下句,我就违反教学纪律——提前下课!”6苯淌依锒偈焙浣衅鹄础!翱追蜃印贝蠼校骸扒坤容我静——”7贝蠹野簿擦艘幻耄又吵闹起来。

哥哥很兴奋,然后好一会儿没做声,眨眨眼睛,在纸上写了几个字,推推我说:“阿妹,你试试这一句。

”8蔽乙豢矗立刻举起了手。

“孔夫子”眼睛一亮,指着我:“想必是位才女,念来听听!”同学们都笑着叫道:“才女,提前下课就靠你啦!”我却使劲推哥哥,小声催他站起来念。

大家都惊奇地看着我俩。

哥哥涨红了脸,只好站起来大声说:“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9比堂哗然!大家忽然鼓起掌来,“孔夫子”眼睛大放光彩:“难得,难得!才思敏捷,对仗工整,意境高超,实在难得!你叫什么名字?把学号报上来,我要给你加分!”10笨翁蒙弦徽蠛逍Γ“他是中央派来的听课嘉宾!”“孔夫子”连连称道:“那更是难得!”11备绺缂ざ地坐下来,我知道,他很开心。

12毕乱唤诳危我们到多媒体教室去上外国文学史。

哥哥看着墙上的电脑投影画面,很羡慕地说:“你们可真幸福,能享受这么现代的教学,怪不得学费这么贵!”13蔽一勾哥哥去上网,看我们学院的“容谷”网站,打开漫画频道让他看学生的作品,鸟山鸣风格的有,北条司风格的也有,还有蔡志忠的。

哥哥仔细看完后,扭过头很认真地跟我说:“阿妹,要是我像你们一样有空,我绝对比他们都画得好,你信吧?”“那当然!”14备绺绲纳袂槿戴龅了下来:“我要是能上美术学院,现在或许已小有成就了。

”我鼻子一酸:“哥,以后你把你画的画寄过来,我帮你传到网上去,让别人也看到你的作品,还可以投稿呢。

”哥哥长吁了一口气,伸出手来给我看:“这么久雕木头、刷油漆,我的手指都硬了,拿笔的感觉没以前灵敏了。

”他又笑起来,“不过一有空,我还会画的”。

15蓖砩衔宜透绺缛?嫡敬钇车,车快开时,哥哥忽然从又臭又闷的车厢里探出身子来,叫我到面前来小声说道:“阿妹,认真听点课,挺好听的,别浪费钱。

行了,你回去吧。

”16蔽艺驹诔荡氨叱樽疟亲樱不争气地流着眼泪。

长大以后,我还没在哥哥面前哭过。

我看着车子走了,我知道哥哥回去后,就像许多年少出门打工的人们一样,常常只靠成龙、周星驰的影片来获取短暂畅快的笑声。

电影结束后,明天的劳苦又在等待着他们,冷酷而沉默。

第一步,划分层次。

这是一篇记叙文,有16个自然段,从字面上看,自然段落多。

备稿不仅仅是像中学语文分析课文结构,而是要找到稿件的线索,使内容紧凑、清晰、集中,让没有看过稿件的受众通过你的语言表达能够听明白故事的来龙去脉。

本文的线索是哥哥“听课”的过程,全文的层次可以划分为:全篇稿件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交待哥哥辍学打工的背景第二部分第3~14自然段哥哥“蹭课”的整个过程层次一第3自然段哥哥对大学的学习生活很感兴趣,要“听课”层次二第4~11自然段哥哥课堂上的优异表现层次三第12~14自然段哥哥对学校的向往第三部分第15~16自然段哥哥对妹妹的期许第二步,概括主题。

通过辍学打工的哥哥到妹妹所在大学听课的故事,鞭挞了现代大学生的不良学风。

第三步,联系背景。

一方面,党中央、国务院对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特别是全教会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近年来,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技术创新的重大作用,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

另一方面,多数大学生积极进取,学习自觉性不断增强,学习氛围愈见浓厚。

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学风不正,致使“挂科”补考。

第四步,明确目的。

呼吁加强高校学风建设。

第五步,分清主次。

重点层次是第二层。

第六步,确定基调细腻真诚,意味深长。

二、实践练习(一)诗词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

基调喜悦明快,其中也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这一规律。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上阕写“欢饮达旦,大醉”的情状,下阕写佳节思亲的惆怅,全词充盈着奇特的想象和俊逸的浪漫气息。

基调豪放舒展。

(二)文章最美的眼神马德一所重点中学百年校庆时,恰逢德高望重的老教师雒(luò音同洛)老80寿辰。

雒老师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他所教过的学生,许多已经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教授、学者以及活跃在时代前沿的IT精英。

是什么原因使雒老师桃李满天下呢?学校决定在百年校庆之际,把这个谜底揭开。

于是,学校给雒老教过的学生发出一份问卷,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雒老师的哪些方面最让他们满意。

五花八门的答案很快反馈了回来,有人认为是他渊博的学识,有人认为是他风趣的谈吐,有人认为是他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有人认为是他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有的学生说喜欢他营造的课堂氛围;有的学生干脆说,雒老师的翩翩风度是他们最满意的。

然而,学校对这些答案并不满意。

在学校看来,这些闪光之处,也可能是其他老师所具有的,并没有代表性。

仓促之中,学校在众多的学生中,选出100位最有成就的人。

学校认为这100位学生的成功,肯定或多或少受到了雒老师的影响。

为了得出较为一致的答案,这次的问题很简单:你认为,雒老师的哪一方面对你的人生影响最大。

答案很快就以传真、电话、电子邮件的形式反馈了回来。

出乎预料的是,这次的答案居然惊人的一致。

几乎所有的学生认为,雒老师给他们人生影响最大的,是他的眼神。

这下轮到组织者为难了,本来他们打算通过这种问卷的形式,揭秘雒老师,同时把得到的答案,作为学校的传家宝流传下去;然而“眼神”这个答案非但没能起到揭秘的效果,反而使事情更加扑朔迷离了。

百年校庆的日子很快到来了。

庆祝大会隆重地举行,校长讲完话后,便是各界名流的致辞。

一位知名的教授上台,先向端坐在中央的雒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说:“今天我有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聚一堂,首先得感谢雒老师。

我刚上这所中学的时候,成绩非常差,说实话,那时我已经丧失了信心和勇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