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作用:前后对
比,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强烈印象,增
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 7、(前后)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 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 得紧凑、严谨。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 节严丝合缝。 • ●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 突出主题。 • ●议论文:强化论点。 •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 度。
• (3)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具 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 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 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 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 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 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 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 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 统一。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 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 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 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
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
• A、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
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 ③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 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联想、想象: 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 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 型。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 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 观念的思维过程。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 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 情节更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 1.比喻、拟人: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 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
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 使 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 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 的效果。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 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 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 三、说明方法与说明方式 • 说明方法和说明方式通常只能在说明性文 体中出现。 • (一)说明方法:一般包括分类别、作比 较、用比喻、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 分类别、引资料、画图表、类比、下定义、 作诠释、配图表等。
•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
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 好处: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 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更具体、 更详细。
• 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表现手法: • 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 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 •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 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 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 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 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现手法:想象、联想、 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抑扬、 用典等。 •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传统表现手法有:“赋、 比、兴”。用现代的观点来说,主要的有三种: 比拟、夸张、借代等
(二)表达方式:
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
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1)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 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 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 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 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 用较为广泛。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 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 等;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 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序。
• 10、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 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含蓄地寄托作者的 主张、哲理,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 象的空间。 • 11、直抒胸臆:即景抒怀,直接表达诗人 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情感和富有哲理性 的思想。 • 12、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作者 或喜或悲的情感。 • 13、融情于景: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 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 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 14、衬托或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 的描写形容,以突出事物的特点,营造氛 围。 • 15、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 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 16、以静衬动:突出了事物的动态(热闹、 灵活、敏捷等)特征。 • 17、以动衬静:突出环境静谧、安静、寂 静的特点。
• 18、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 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 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 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 借古抒怀。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 感。 • 19、白描:不用华丽的辞藻,用最经济、 最俭省的笔墨勾勒鲜明生动的形象。寥寥 几笔就能起到突出事物神韵的效果。
• 20、开门见山:文章开头直入正题,不拐 弯抹角。 • 21、点面结合: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 住某个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二者结合能 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 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 22、以小见大: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 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活哲理的 小事件来叙写。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 • 23、悬念:在情节发展中设置某种疑端或 矛盾冲突,使人产生关心事物发展或人物 命运的心理活动,引人入胜。 • 24、伏笔: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 件在不大引人注意的地方预先作出暗示或 提示,到适合的实际给予呼应,以收到前 后连贯、结构严谨的效果。
表现方法(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 想象、联想、象征等。
二、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
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实际上都是一种创作方
法,但其内涵不同。
(一)表现手法内涵可从如下多个方面考虑: 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 胸臆等。) A、借景抒情: 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 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B、融情于景: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 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C、直抒胸臆: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 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D、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 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 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 借古抒怀。
• 5、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 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 成因、功用(功能)等属性的异同,把事 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 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分类别是将 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有时事物 的特征、本质需要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 说明也属分类别。 • 好处: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 2、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 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 人名言等,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 好处: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体现说明文语
情画意 。
• 3、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 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 方法。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 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 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 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往往在比 较中显现出来。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 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 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 比”。 • 好处: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 影响等。
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表现方法
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
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
(一)修辞方式: 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 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 强烈而又引人入胜。初中课文常见的修辞方 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 、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引用、 互文、婉曲、顶真、回环、通感等。
• 3、场面描写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从描 写的详略看,可分为细描和白描。从描写 的方法看,可分为实写和虚写、正面描写 和侧面描写。 • 作用:使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文章生动 • A、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 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 情感。 • B、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 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 (2)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 出来 (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 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 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 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 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 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 强烈的艺术感染。
• 2、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 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节。它可以显示情 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 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 关注。 • 3、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 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 思想和感情。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 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 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耐 人寻味。
• 4、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 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 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 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 好处: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 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 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 的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准 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 4、对比(对照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
形作对照,互相比较。作用是突显对象的
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 5、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 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 种。作用是突出本体的某个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