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鼓浪屿,位于福建省厦门的东南面,它四面环海,从高处往下看,就像一头巨大的公牛,随时准备撒开四蹄,冲向遥远的天边。
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福建之旅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福建之旅心得1
春节期间,我们全家一起自驾去福建。
我们先去了福州,然后去了厦门,在厦门玩了两天以后,我们去了世界遗产——福建南靖土楼的田螺坑土楼群。
一大早,我们就开车出发了。
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沿途看到了一大片一大片的香蕉园。
在刚听到土楼这个名字时,我有一个疑问:土楼难道都是用土做出来的吗?
3 个小时过去了,我们终于到达了土楼。
首先,我们去了“四菜一汤”土楼群,这个名字可形象了。
因为,一共有四个圆的土楼和一个方的土楼,从高处往下看,四个圆的好像四盆菜,一个方的好像一碗汤,所以叫做“四菜一汤”。
在土楼里边的介绍上写着:土楼是用土、石灰、细砂、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做成的,墙厚一米五多,土楼可以抗震、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等等关于土楼的知识。
原来土楼里边还有可以吃的糯米饭和红糖啊,哈哈,真有趣。
我还看到,土楼一般都是四层,第一层是厨房,第
二层是仓库,第三第四层是卧室,每家都是每层各一间。
有的土楼可以住三四十户人家,大的甚至可以住两百户人家呢。
第二站,我们去了有七百年历史的“东倒西歪“楼。
它是世界第一奇楼,因为里面有许多歪歪扭扭的柱子。
据说这座土楼建成后不久,楼内木柱便开始从左向右倾斜,看起来摇摇欲坠,但经过几百年至今依然如故,有惊无险。
真是奇迹呀。
我觉得造土楼的人们真厉害,能在高山上用土造楼呀!
福建之旅心得2
“五一”长假期间,我们全家开车跨过浙江、江西两个省,来到了福建著名的旅游胜地—武夷山。
几天里,我们游览了虎啸岩、天游峰等景区,爬了许多山,其中我最难忘的是竹筏漂流。
那天天公不作美,下了一场大雨,可是导游却说:“在雨中漂流是可遇不可求的,还别有一番滋味。
”我们坐上竹筏,艄公们就开始撑船了。
一路上,溪底的鹅卵石随处可见,溪水清澈见底,远处的山峰云雾缭绕,若隐若现。
艄公们边撑边说:“我们今天要游过九曲十八弯,有的溪水伸手就能摸到底,有的却有二十八米深。
”听了这句话,我在竹筏上不敢乱动了。
我们来到一个弯道,溪水十分急,水花溅在我的脸上,冰凉冰凉的。
我们来到一个峡谷,两旁的山石有的像汉堡包,有的像乌龟,有的像蛤蟆,有的像……每一个栩栩如生,生龙活虎,都有一个动人的传
说。
竹筏游过一弯又一弯,一曲又一曲,当我们来到三曲的时候,山石上有一个又一个大洞,艄公介绍说:“这叫悬棺,上面是放棺材的。
”我们顺着他的方向看去,果然有许多木头凌乱的放在洞里。
棺材是怎么放上去的?至今还是一个谜,无人知晓。
在竹筏上,我们还看见了武夷山的标志--玉女峰,像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和对面的大王峰遥遥相对,传说中是一位仙女触犯了天条后被玉皇大帝变成石头的。
过了九道弯之后,进入一片酷似“热带雨林”的河段,岸边林木茂密,倾斜着长向水面,几乎覆盖了水面上的天空。
船夫说到南美亚马逊热带雨林了,还真有那么点风采,尽管很小。
我看艄公划的有点吃力,便用伞柄学着艄公的动作划着,划了一会,我的手非常酸痛,就躺在椅子上边休息边欣赏风景。
穿过雨林,我们就到了终点,可是我还意犹未尽。
武夷山,真是太美丽了,让我留恋忘返啊!
福建之旅心得3
踏上土家族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
远远望去,在一片绿色的土地上,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吊脚楼。
这就是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的土家民居。
吊脚楼多依山就势而建,吊脚楼三边悬空,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靠柱子支撑,高悬地面既通风,又能防毒蛇、野兽,楼下还可放杂物。
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
吊脚楼的建造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首先要备齐木料,用当地的方言说,这叫“伐青山”,备木料一般选用椿树或紫树,椿谐音“春”,紫谐音“子”。
“春”“子”代表吉祥,意为春常大,子孙旺;接着是“架大码”,就是加工大梁及柱料,在梁上还要画八卦、太极图、荷花莲籽等图案;然后就是“排扇”,就是把加工好的梁柱接上
榫头,排成木扇;最后是“立屋成柱”,主人选一个吉日,请左邻右舍帮忙,上梁前要祭梁,然后众人一心齐心协力,将一排排木扇竖起来,这时,鞭炮齐鸣,左邻右舍送礼物,表示庆贺又一座吊脚楼的诞生。
立屋竖柱之后就开始盖瓦、装饰房屋。
富裕人家还要在屋顶上装饰向天飞檐,在廊洞下雕龙画凤,装饰阳台木栏。
从前的吊脚楼将就朝向,坐西向东、坐东向西。
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应该是全部都悬空,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式建筑。
现在的吊脚楼比“干栏”成功的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
这就是巴楚文化的“活化石”——吊脚楼。
福建之旅心得4
爸爸、妈妈送我和姥姥回厦门。
途中去了永定县的初溪土楼群游玩了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