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综合题专项训练:以区域农业发展为背景的综合题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蔗为喜温、喜光作物,年积温需5 500 ℃~8 500 ℃,无霜期330天以上。
在广西,甘蔗的收割与种植基本同时完成,把收割后的甘蔗处理为一截一截的种苗,在田里开出一道道沟,把种苗排种在沟里,把种苗盖上土形成地垄,再把地膜覆盖在种苗地垄上。
甘蔗的收割没有任何机器介入,只能靠手砍、肩扛。
近几年,每到甘蔗收割季节,几万名越南人通过劳务派遣机构进入广西从事甘蔗的收割、加工作业。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广东是我国第一产糖大省,从1993年至今,广西的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始终稳居全国第一,蔗糖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5%,蔗糖产业成了广西绝对的支柱产业之一。
下图为我国广东、广西两省区甘蔗主产区变化图。
2018年广西各市蔗糖产量比例表(1)指出广西甘蔗种植季节把地膜覆盖在种苗地垄上的主要作用。
(2)说明广西甘蔗主产区利于甘蔗生长的自然条件。
(3)指出1990年、2010年广东省甘蔗主产区的分布及变化并分析主产区变化的原因。
(4)广西崇左甘蔗种植集聚度较好,有人建议崇左将扩大甘蔗种植面积。
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析该题考查农业区位条件分析。
珠江三角洲地区随经济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占地使得耕地面积减少,同时劳动力等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农业结构不断调整,单位产值低的粮食和甘蔗种植面积不断减少,花卉、蔬菜种植面积增大。
(1)甘蔗是喜温作物,为保证种苗的成活,广西种植甘蔗季节把地膜覆盖在种苗地垄上来提高地温;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肥力。
(2)从材料中看甘蔗为喜温、喜光作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西气候特征,说明对甘蔗生长的有利条件。
具体是纬度低,气温高,积温高,生产期长;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3)结合图示信息,1990年广东省甘蔗主产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雷州半岛,到2010年,甘蔗主产区只剩雷州半岛。
该变化结合珠三角经济发展进行分析,经济发达会带来地价升高,劳动力成本高,城市化会占用耕地,从生产成本方面分析甘蔗主产区变化的原因。
(4)赞同扩大种植面积从种植甘蔗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甘蔗种植在种植经验、政策和劳动力方面的有利条件分析,具体是该地种植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政策支持;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解决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邻近越南,可利用廉价劳动力。
不赞同从该地规模小;产业基础弱;机械化水平低,劳动力成本高等角度阐述理由。
答案(1)提高地温;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肥力。
(保温、保湿、保肥) (2)纬度低,气温高,积温高,生产期长;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3)1990年广东省甘蔗主产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雷州半岛,到2010年,甘蔗主产区只剩雷州半岛。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快,耕地面积减少;农业结构调整,用于种植蔬菜、花卉的耕地增加;经济发展水平高,地价贵,种植甘蔗减少。
(4)赞同。
该地种植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政策支持;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解决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邻近越南,可利用廉价劳动力。
不赞同。
该地规模小;产业基础弱;机械化水平低,劳动力成本高。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茶树是深根植物,好暖怕晒,喜湿怕涝,气温下降到0℃以下时易受冻害。
河南省信阳市是我国茶叶种植的最北界,这里纬度高,冬季长,茶树冬眠时间长,积蓄的营养物质多,出产的信阳毛尖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
优质的毛尖外形细、圆,大小匀整,都产自植被茂密的高大群山300至800米山腰茶园中。
成茶易变质,需在低温、干燥、避光、隔绝氧气的环境中保存,主要销售北方市场。
其中明前茶(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是一年中出产最好的茶,有“明前茶贵如金”的说法。
近年来,信阳毛尖的需求日渐增大,种茶效益逐步提高,不少低山地区也开始广泛种茶。
材料二河南省简图。
(1)分析信阳高大群山的山腰处优质毛尖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2)从气温角度分析信阳毛尖“明前茶贵如金”的原因。
(3)说明茶农在低山区广泛种茶对信阳毛尖茶产业的影响。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
若多答,则按所答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①说明信阳毛尖主要销售北方市场的理由。
②为了开拓信阳毛尖在南方市场有人采用网店销售,但效果不好,说明其遇到的主要问题。
解析(1)信阳高大群山的山腰处优质毛尖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要从气候、地形、土壤等角度结合材料中信阳毛尖的生长习性进行分析。
从气候条件看,“好暖怕晒,喜湿怕涝,气温下降到0℃以下时易受冻害”,高大群山的山腰多地形雨,湿度大;高山山腰多云雾,少阳光直晒;山区阻挡冷空气,少冻害。
从地形看,山地起伏大,排水良好。
从土壤看,植被茂密,枯枝落叶多,土壤有机质丰富,肥力较高,有利于优质毛尖种植。
(2)气温角度分析信阳毛尖“明前茶贵如金”的原因主要从气温对茶叶的产量、品质的影响进行分析。
从品质看,信阳纬度较高,清明节前气温低,有利于茶叶营养物质积累。
气温低,少病虫害,使叶片形态完好,农药使用少,绿色产品。
从产量看,清明节前段,气温低,茶叶生长速度慢,叶芽小,产量低,市场供应少。
由于品质高、产量低,所以价格高。
(3)茶农在低山区广泛种茶对信阳毛尖茶产业的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角度分析。
有利影响主要从经济效益分析,不利影响主要从生态效益及长远利益角度考虑。
从眼前的经济利益看,种植规模扩大,产量增加,短期内经济效益提高。
但是由于低山地区茶叶生长条件较差,茶叶品质下降,价格降低;品牌形象受损,影响茶叶整体经济效益;同时,由于低山地区种植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等生态问题。
(4)信阳毛尖主要销售北方市场的理由主要从市场距离、知名度及饮用习惯角度分析。
从市场距离看,毛尖茶运输过程易损耗和变质,北方市场距产地近,减少运输成本;从饮用习惯看,北方人有饮信阳毛尖的习惯;从知名度看,信阳毛尖在北方的知名度较高。
开拓信阳毛尖在南方市场效果不好的原因主要从市场距离、知名度及饮用习惯角度分析。
从市场距离看,南方市场距产地远,网购毛尖茶运输过程易损耗和变质,运输和保鲜成本高,且南方盛产茶叶,对于信阳毛尖的需求量小,竞争激烈;从饮用习惯看,南方人无饮信阳毛尖的习惯;从知名度看,在南方品牌知名度低,所以不易打开南方市场。
答案(1)山腰多地形雨,湿度大;高山山腰多云雾,少阳光直晒;山区阻挡冷空气,少冻害(或:山地逆温,山腰较温暖);山地排水良好;植被茂密,枯枝落叶多,土壤有机质丰富,肥力较高。
(2)信阳市纬度较高,清明节前气温低,有利于茶叶营养物质积累;(或:冬季长,茶树冬眠时间长,积蓄的营养物质多)气温低,茶叶生长速度慢,叶芽小,产量低,市场供应少;气温低,少病虫害,使叶片形态完好,农药使用少,绿色产品。
(3)种植规模扩大,产量增加,短期内经济效益提高;低山地区茶叶生长条件较差,茶叶品质下降,价格降低;品牌形象受损,影响茶叶整体经济效益;低山地区种植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等生态问题(或造成茶叶生长环境退化)。
(4)问题①:毛尖茶运输过程易损耗和变质,北方市场距产地近,减少运输成本;北方人有饮信阳毛尖的习惯;信阳毛尖在北方的知名度较高。
问题②:南方地区是茶叶的主产区,产量大,品种多,竞争大;南方市场距产地远,网购毛尖茶运输过程易损耗和变质,运输和保鲜成本高;南方人无饮信阳毛尖的习惯;在南方品牌知名度低。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腰果原产于巴西东北部,16世纪被引入非洲,为喜温、强阳性树种,耐干旱贫瘠,不宜在地下水位过高的地区栽种,以海拔500米以下生长为宜。
月均温低于17℃,易受寒害。
带壳腰果多出口到亚洲加工。
近几年,当地政府开始对腰果出口征收出口税,对本国腰果产业带来深远影响。
材料二非洲西部部分区域地图。
(1)分析图中甲地区利于发展腰果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2)在湿季末期,当地农民开始在植株周围的地面覆盖秸秆或杂草,简称“根圈覆盖”。
请说明其作用。
(3)简析当地政府征收腰果出口税对本地区腰果产业发展的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非地区国家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经济地理特征的理解掌握。
(1)读图可以看出,图中甲地区海拔低于500米,地势较低平;热带沙漠气候区,光照和热量充足;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沙质土壤通气透水,且不易积水或涝渍;临近港口,便于输出。
(2)甲地是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湿季过后迎来干季,蒸发量大,根圈覆盖可保持土壤水分;雨季之后进入冬半年,且昼夜温差大,根圈覆盖可以为土壤保温,预防低温冻害。
(3)当地政府征收腰果出口税,使得腰果出口利润降低,短期不利于本地区腰果种植业的发展;从长期看,会提高国外腰果加工企业的原料成本,有利于吸引国外加工企业到西非投资,提高本地区腰果加工的附加值,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答案(1)海拔低于500米,地势较低平;热带沙漠气候区,光照和热量充足;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沙质土壤通气透水,且不易积水或涝渍;临近港口,便于输出。
(2)湿季过后迎来干季,蒸发量大,“根圈覆盖”可保持土壤水分;雨季之后进入冬半年(且昼夜温差大),“根圈覆盖”可以为土壤保温,预防寒害(低温冻害)。
(3)征收腰果出口税使得腰果出口利润降低,短期不利于本地区腰果种植业的发展;从长期看,会提高国外腰果加工企业的原料成本,有利于吸引国外加工企业到西非投资,提高本地区腰果加工的附加值,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咖啡树适合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需要充足光热,常年无霜冻,降水量达1 500~2 000毫米的环境条件。
一般在海拔600~2 000米的范围内,海拔越高,咖啡的质量越高。
我国云南省普洱市栽培普洱咖啡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普洱咖啡味道独特,为世界著名的雀巢等咖啡公司所青睐。
1988年以来,普洱市(原思茅市,2007年更名为普洱市)政府围绕打造“中国咖啡之都”的战略目标,推进咖啡种植业的快速发展,现已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的咖啡主产区和咖啡贸易的主要集散地。
目前,全市有咖啡鲜果脱皮加工厂153个、脱壳加工厂42个、深加工厂3个。
下图示意普洱市的位置。
(1)分析普洱市咖啡种植的优越自然条件。
(2)简述普洱市咖啡生产的不利社会经济条件。
(3)指出进一步扩大咖啡种植规模,可能会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
(4)请就普洱市咖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解析(1)咖啡树适合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需要充足光热,常年无霜冻,降水量达1 500~2 000毫米的环境条件。
北回归线从普洱市中部穿过,纬度偏低,光热充足,冬季无霜冻,受西南季风影响大,年降水量丰富。
群山起伏,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海拔600~2 000米的范围内,利于咖啡生长,且品质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