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
1. C
2. D
3. C
4. D
5.A
6.B
7.C
8. C
9.A
10.(1)遏制苏联及共产主义。
(2)美苏战时同盟公开破裂,“冷战”全面展开。
11.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了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距离,运河船只通行费收入巨大,可成为埃及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获利甚丰,对于恢复和发展埃及经济至关重要。
同时,收回苏伊士运河,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殖民主义统治,促进了殖民体系的瓦解。
第二课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1. C
2. C
3. A
4. B
5. C
6. B
7. A
8. B
9.(1)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政权而进行的土地改革。
(2)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
10.朝鲜战争。
第二问答案略。
1 1.(1)人民公社化运动。
(2)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农民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被收归公社所有,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第三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 C
2. C
3. B
4. A
5.D
6.A
7.B
8.B 9.(1)C (2)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设立经济特区。
lO.(1)澳门。
中国。
(2)“他们”指葡萄牙殖民者。
16世纪中叶以后,澳门逐渐被葡萄牙人占领。
根据“一国两制”的方针,中葡两国政府于1987年4月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联合声明。
1 999年12月,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 1.(1)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2)美国总统访华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结束了两国长达20多年的敌对、隔绝状态。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12.(1) 2001年在上海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这次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规格的多边外交活动。
(3)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成立,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
这些都表明中国综合实力增强。
第四课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
1. A
2. B
3. D
4. A
5. B
6.B
7.C
8. A
9.D
10.(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非常大,人口占世界总人口85.1%的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只占世界总量的20. 8%,人均国民生产总
值更少,只有1 230美元。
(2)根本原因就在于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没有改变,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缓慢。
11.(1)人民生活的富裕、民主生活的健全、科教文化的繁荣。
(2)就是建设一个经济更加发达、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一个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
12.(1)“9.lI”事件。
(2)恐怖主义作为领土、民族、宗教、资源等矛盾交织的产物,给世界政治、经济、安全形势带来严重威胁。
我们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因为恐怖主义是国际社会的公害。
单元复习
1.B
2. D
3. A
4.D
5.D
6.C
7.B
8.C
9.(1)亚非会议 1955 (2)求同存异。
(3)是独立后的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地区重大问题的国际会议。
表达了获得独立的亚非人民要求掌握自己命运的共同愿望。
10.钢和机床。
棉纱和糖。
优先发展重工业。
当时正是中国的工业化起步阶段,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后,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在向工业化迈进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协调国民经济中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比例,避免因比例失调而带来负面影响。
第二单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第一课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1. C
2. B
3. A
4. C
5. A
6. B
7. C
8. C
9. B
lO.C II.(l)森林资源、淡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2)主要是由于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获取速度,超过了自然资源的补给、再生和增殖速度,从而造成资源的短缺。
12.(1)如“地球出汗”。
(2)由于工业生产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气体不断增多等原因,大气增温现象日趋明显,温室效应日趋严重。
13.①大气污染。
②自然因素:多“逆温”、无风的天气。
人为因素:居民燃煤和工业排放废气。
第二课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1.D 2.B 3.B 4.A 5.C 6.D 7.B 8.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9.答案一——数量问题:人口多,增长快,使自然资源消耗增多,生态环境压力变大,经济发展受阻,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人口多,还会影响教育发展,进而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
答案二——素质问题:人口素质不高,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还会影响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使人口数量难以有效控制。
答案三——既是数量问题,也是素质问题:人口多,增长快,自然资源消耗增大,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经济发展受阻,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人口素质不高,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课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选择
1. C
2. B
3. B
4. A
5. C
6.C
7.B
8.B
9.C
1 0.(1)自然因素:风力、气温、降水等气候因素以及与之相关的土壤表层状况;人为因素:植被破坏、沙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
(2)植树造林(种草)、
退耕还林,防止水土流失;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等。
II.材料中的“烧烤摊点”既污染环境,又消耗大量的森林资源,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所以两位小学生呼吁公众“口下留情救树林”。
1 2.(1)人均耕地少,耕地破坏严重;水资源短缺;(矿产)资源回收利用率低。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扩大资源开发的范围;建立以节水、节能、节材为中心的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服务体系。
单元复习
1. D
2. C
3. B
4. B
5. C
6. B
7. A
8. D
9.“开源”和“节流”,是解决自然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
其中,科学技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废弃物资源化”这一新兴产业的出现,加强了自然资源的回收利用等,能有效地解决资源问题。
第二问答案略。
10.(1)森林资源被破坏、土地沙化(生态破坏),长此以往,人类将自掘坟墓。
(2)如植被破坏、不合理开垦等。
(言之有理,答出两条即可) (3)如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依法治理,加大执法力度;植树种草,保护植被;进行合理开垦,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
11.(1)说明了大多数同学环保意识淡薄,在日常生活中环境保护自觉性不够。
(2)任选一环保行动,紧扣可持续发展观点说明即可。
如回收废旧电池能保护环境,保护好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和环境,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3)只要能围绕“环保”主题给小组取名即可;任写两条环保行动设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