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生体育锻炼论文学生体育运动论文

学生体育锻炼论文学生体育运动论文

学生体育锻炼论文学生体育运动论文
关于武汉市城区部分初中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分析与对策[摘要]全面了解武汉市部分初中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以及危害,促使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使他们达到相应年龄体育锻炼的标准。

[关键词]武汉市城区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对策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
武汉市部分初中学生以及部分体育教师和体育专家。

2.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对在校武汉市城区部分初中学生一共350名学生进行了“你的体育锻炼情况”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25份,回收率100%。

(2)访谈法:和武汉市城区部分初中学生进行交谈,了解体育锻炼相关情况,并访问有关体育教师和体育专家。

(3)文献资料法:参考各大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料,了解有关信息。

(4)统计法:对武汉市城区部分初中学生325份“你的体育锻炼情况”的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科学统计,并形成表格。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武汉市城区部分初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

从统计数据来看,有56%的同学都具有一定程度地喜欢参加体育锻炼,而只有14%的同学不喜欢参加体育锻炼。

由此可见,越来越多的初中生已能够正
确地看待体育锻炼这一问题,初中生正在以全面发展为目标,而不是单单做学习的机器,相信在今后的某一时刻,体育锻炼将成为初中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武汉市城区部分初中学生参加锻炼的时间段。

由统计可知,有62%的同学在体育课上锻炼,29%的同学在下课锻炼,9%的同学则选择在业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

根据这一现象,大部分初中生还是把体育锻炼当作一项任务,而不是爱好。

我想,如果某一天体育课、间操都取消了,就一定会有一大批同学不再参加体育锻炼了吧? 如此被动,又怎能拥有身体健康? 没有了健康,又何谈好的成绩与成功之果呢?
3.影响学生锻炼的制约性因素分析。

影响学生锻炼制约性因素首当其冲的是学习压力,占32.6%;其次是场地狭小,占30.2%;再者分别是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比较少和家长反对。

也难怪,由于现行体育中考才45分,而且有10分是学校自主打分,实际上只有35分,与其他正科分数比起来也是微不足道,迫于中考的竞争,从学校到社会,从家长到学生整天围着分数转,中学生课业较重、学习压力较大。

因此,学生的体育活动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另外,笔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武汉市城区不少学校运动场地普遍狭小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让学生能够锻炼到位,是当前学校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些重点学校由于人数过多,学校操场十分狭小,人均占有运动场地面积不到2平方米,学生做课间操都困难,更谈不上学生集体锻炼了。

三、对策与建议
1.学校健康工作者要做好宣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应以讲座、板报、知识竞赛、广播、网络、游戏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在中小学学生及学生家长中大力开展营养、学习、体育锻炼等的健康教育,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2.教育行政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减轻中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并在校内、校外积极开展适合于中学学生年龄特点、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保证他们每天1h的体育活动时间及足够的运动量。

3.整合体育资源,改善场地设施。

政府应着手规划布点,从学校用地、资金支付、师资配备等方面妥善安排,缓解学位紧张、班额过大、各项指标偏低的矛盾。

针对很多“麻雀学校”,政府应创造条件,使教育资源得到较好的整合优化。

例如:将尽快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和节假日向广大青少年开放,充分利用现有的学校体育场馆和设施,满足青少年在课余和节假日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

4.家庭父母在子女养育问题上应走出“重营养,轻运动;重文化,轻锻炼”的误区,鼓励他们多参加体育活动,并从体育活动中逐步培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以及健全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5.体育教师应该传授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特点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和运动处方,将从源头上避免或防止学生的肥胖现象。

6.加大体育中考分值,促进家长和学校重视学生体育锻炼。

现行有很多家长和学校教育机构不是很重视体育科目,其主要原因是体育中考分值偏低,为此应该加大体育科目中考分值,使之真正成为一门值得学生、家长和学校重视的杠杆学科。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初中7-9年级)[M].武汉市人民出版社.
[2]杨贵仁,郭敏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3]湖北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与研究——2000年湖北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报告[R].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中国学校体育,2005.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