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重点产业2016年度行动计划的通知【法规类别】行业计划【发文字号】豫政办[2016]24号【发布部门】河南省政府【发布日期】2016.03.04【实施日期】2016.03.04【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重点产业2016年度行动计划的通知(豫政办〔2016〕24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制定的《河南省重点产业2016年度行动计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重点产业2016年度行动计划》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食品工业、能源原材料工业转型发展、医药产业、节能环保装备、消费品工业等8个重点产业,制定了10个年度行动计划,分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2016年度行动计划》《电子信息产业2016年度行动计划》《食品工业2016年度行动计划》《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2016年度行动计划》《能源原材料(煤炭及煤化工部分)工业转型发展2016年度行动计划》《能源原材料(有色、钢铁、建材部分)工业转型发展2016年度行动计划》《医药产业2016年度行动计划》《节能环保装备2016年度行动计划》《消费品工业(现代家居部分)2016年度行动计划》和《消费品工业(纺织服装部分)2016年度行动计划》。
各行动计划重点项目由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另行印发。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3月4日高端装备制造业2016年度行动计划(省工业和信息化委 2016年3月)为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发挥特色优势、实现局部突破,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升级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面临形势。
高端装备制造业处于制造业产业链的高端和核心,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性产业,也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目前,国内高端装备制造业已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地区为中心,东北和珠三角地区为两翼,四川和陕西为代表的西部地区为支撑,中部地区快速发展的产业格局。
装备制造业作为我省的第一大产业和高成长性产业,近几年实现了较快发展,2015年全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404亿元,同比增长11.5%,但仍然存在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弱、高附加值产品少、高端供给不足等结构性矛盾。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全面实施,国家对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市场对装备制造业升级的需求进一步上升,我省高端制造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基本思路。
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理念,以促进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装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有竞争力的产品为着力点,完善装备制造业创新体系,开展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创新转型试点示范、智能制造新模式新业态和智能制造标准体系验证试点示范,着力抓好65个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我省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和绿色制造转变,打造全国先进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三)工作目标。
2016年,力争全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500亿元,同比增长9.6%。
二、重点领域做强做大输变电装备、农机装备、大型成套装备等我省优势装备制造产业,大力发展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产业,夯实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及基础材料(以下简称“三基”)产业,带动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水平全面提升。
(一)输变电装备。
依托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平高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着力突破智能电网和1000KV(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800KV及以上特高压直流输电成套技术,重点建设许继集团有限公司许继智能电网产业园和特高压直流试验中心项目、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节能环保型变压器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扩大输变电装备产品系列和成套优势,打造平顶山、许昌超千亿级输变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提升输变电装备产业链竞争力。
(二)农机装备。
以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洛阳中收机械装备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实施创新驱动、智能转型,重点推动实施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发动机检测试验平台项目,洛阳中收机械装备有限公司智能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产业化项目,提升大中马力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播种施肥机械等产品技术水平,形成超百亿的洛阳农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依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7研究所和郑州飞机装备有限公司,加快军工技术在农机装备领域的转化应用,利用军工技术研制电子控制、无人控制农机装备,提升我省农机装备水平。
(三)冶金矿山、油气装备、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大型成套装备。
以中信重工集团、郑煤机集团等企业为龙头,重点推进中信重工集团的高端电液智能控制装备制造项目,郑煤机集团的超大采高智能化液压支架及超重型刮板输送机研发项目,提升我省在高端大型选矿粉磨设备、液压支架、输送机、掘进机等产品制造与服务领域的优势,打造全国重要的郑州、洛阳冶金矿山成套装备研发生产基地。
以中原总机石油设备有限公司、河南信宇石油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中原中油特种车辆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重点,支持发展石油钻井机械、采油机械、抽油机、防盗采油树、钻井液振动筛、天然气采气树等石油、天然气设备,重点推进深层、深水、非常规油气钻采装备开发,打造濮阳石油、天然气装备制造基地。
依托中国中铁隧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郑州南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13所等企业,重点发展高速动车组、城际动车组、地铁、城市有轨电车等新型整车设计、制造及维修保养,积极推进郑州南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形成年总组装和调试城际动车组96辆、有轨电车60列、高速动车组三级修120辆的生产能力的轨道交通装备造修基地建设项目工程,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年产100台盾构机项目等,培育郑州、洛阳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以河南卫华集团有限公司、豫飞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为主体,推动我省工程机械向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大型化、专用化方向发展,培育新乡工程机械装备制造业集群。
(四)数控机床与机器人。
支持数控机床升级,大力推进“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工程,依托安阳鑫盛机床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科创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重点发展大型、精密、高速、专用数控机床设备及柔性制造单元智能专用装备和自动化成套生产线。
以河南欧帕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郑州科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码坯机器人、机器人抓盘、智能焊接机器人,形成郑州工业机器人制造基地;以洛阳中重自动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西普凌锐(洛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依托,推进自行式重型机械手等产品研发,形成洛阳工业机器人制造基地;以许继集团有限公司、许昌台湾数控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为依托,重点建设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以及应用于特殊环境下的特种机器人,形成许昌智能机器人制造基地。
(五)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及基础材料。
持续抓好“三基”工程,着力解决高端主机的发展与配套产品供应不足的矛盾,推动LYC轴承有限公司发展盾构机主轴承、大吨位履带吊转盘轴承、海上石油平台超大尺寸转盘轴承、3兆瓦及以上配套风电轴承、高铁轴箱轴承项目,新乡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按照工业4.0标准和高度智能化先进工程标准年产2000万套VVT/DCT粉末冶金产品生产线等项目,支持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推广应用,继续推进郑州机械研究所齿轮强度与可靠性试验检测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我省“三基”产业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开展工业强基示范应用,引导整机企业和“三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需衔接,形成协同创新、产用结合、以市场促基础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三、工作举措(一)建立创新体系。
以重大关键技术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产业迈进,全面提升设计、制造、工艺、管理水平,促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
一是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为引领,把智能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作为带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推动“互联网+”与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并着力解决产业配套、金融支持、土地保障、人才支撑等突出问题,做大输变电装备、冶金矿山装备、轨道交通装备规模。
二是推动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探索联盟运营新模式,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完善省机器人产业联盟和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使之成为全省工业机器人合作、研发、示范应用平台。
三是支持企业与国内外同行、知名院校深度合作,引进或共建一批创新平台,支持创建省级以上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盾构及掘进技术、矿山重型装备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主导产业搭建技术研究院、大学科技园等研发平台,利用外部资源推动产业集群创新发展。
(二)智能转型。
加快精益生产、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等在装备制造行业普及推广,推动机械、汽车、食品、纺织、电子等行业成套设备及生产系统智能化改造,开展智能制造标准体系验证示范,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提供数据积累和经验借鉴。
开展智能制造新模式新业态试点示范,支持装备制造业大数据、云平台和物联网建设,培育智能监测、远程诊断管理、全产业链追溯等工业互联网新应用。
全面推广“数控一代”技术和产品,促进数控技术和智能装备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力争2016年年底规模以上企业的数控技术应用率达到90%以上。
(三)服务转型。
鼓励输变电设备、工程机械、轨道交通、冶金矿山等高端装备制造企业逐步由单纯制造业向生产服务型企业转变。
积极推动企业从单纯加工组装的生产模式走出来,向研发、售后服务、工程承包、整体解决方案等方向发展,提高服务增值在装备制造价值链中的比重。
大力发展与制造业务密切关联的产品设计、技术服务、维护维修、人员培训、咨询及信息等服务业,支持中信重工集团、中国中铁隧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郑煤机集团、宇通重工集团等大中型装备制造企业向具有系统总集成、设备总成套、工程总承包能力的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向生产服务型制造转变。
(四)绿色转型。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着力点,一是强化节能降耗,在设计、生产、服务各个环节积极采用新理念、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加快发展高效、节能、节材、减排型绿色产品,为节能减排提供先进装备支撑。
二是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着力推动产业集聚区循环化改造,大力推进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积极开展再制造产品设计、剩余寿命评估、无损拆解、表面涂覆工程等技术研发,建立完善再制造技术规范、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快推进机床、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重点领域装备的回收利用和再制造,实现装备再制造规模化、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