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本临空城物流中心日本以中部国际机场、关西国际机场、东京成田国际机场为依托,分别规划建设三个现代航空物流区。
1.1中部国际机场a.空港岛发展区主要分为临空生产区、港湾交流区和综合物流区。
其中综合物流区占地32公顷,集中发挥国际物流的综合功能,如推进、配送、贮藏、分配、流通加工、展示和贸易的基础设施,并提供机场支持功能(清洁、飞行时的配餐、飞机配件的修理和维护)。
b.空港对岸区主要分为港湾区、中央区、生活文化区、研发生产区。
其中港湾区占地13公顷,由于其独特的海、陆、空交汇的地理优势和高效的配送设施,该区将发展成为重要的现代物流区。
1.2关西国际机场关西临空都市关西国际机场位于大阪湾东南泉州海面5千米,是一座填海建成的24小时运行的海上机场。
为了加强和完善机场性能,改善周边环境,振兴地方事业,日本在关西机场对岸建设了临空城。
临空城面积为318.4公顷,其中物流区的面积近25公顷,包括国际航空货物运输服务机构、物资与保税仓库;24小时货物装卸基地支持海、陆、空的物流。
临空国际物流中心是日本西部规模最大的处理国际航空物资的地方。
1.3成田机场物流联盟成田机场是日本空中交通的中心,也是日本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航空货运设施一直处于过饱和状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成田机场管理局进行了措施,包括:a.建立成田国际物流联盟。
成田国际物流联盟是由千叶地方政府的公共企业部门推动并组建而成的,共占地78万平方米。
包括成田在内的3个城市、9个市镇和1个乡被批准建设成临港区域的国际物流中心。
b.兴建机场周围的货运设施。
近几年,在成田机场外围,由大型货代公司运营的保税货运设施也快速增长,机场南工业园区现在成为了货代企业的物流中心。
有25家公司在机场周围5千米的辐射范围内的28个地方建造了仓库,总面积达26万平方米。
这差不多与机场所占的26.59万平方米的面积相等,可以很好地缓解机场的阻塞压力。
c.整合原木物流园区。
原木物流园区是日本最著名的四个物流园区之一,通过原木物流园区的整合,每天进出成田机场的车辆从原来的4000辆下降到300辆。
原木物流园区提供和机场类似的监管仓库和物流设施,设有地区海关,并提供监管运输。
2、上海洋山深水港物流园区洋山深水港物流园区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港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位于上海南汇海港新城西部,东临沪芦高速公路,距洋山深水港区32公里、市区55公里、郊区环线10公里、浦东国际机场30公里。
园区规划面积13.8平方公里,作为洋山港区的配套产业区整个物流园区包括港口辅助作业区、口岸检验区、国际保税物流区、铁路集装箱换装区、内河集装箱换装区、危险品仓储区、综合管理服务区和临港保税仓储区8大功能区,全面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现代物流园区之一。
临港产业区主要由上海同盛和临港集团两个主体来开发,随着洋山港区建成、临港新城启用,临港区域的物流争夺战也进入关键时期:a.中海集团与临港集团签约,后者向其提供土地,用于其发展物流基地。
该项目总投资为5000万美元,建成后将用于物流配送、拆拼箱、集装箱堆场等。
b.全球工业及物流地产开发商普洛斯,2005年12月投资1亿美元动工建设上海临港普洛斯国际物流园。
普洛斯二期、三期项目相继启动,计划投资3亿美元,总面积约100万平方米。
c.新加坡物流及供应链管理企业叶水福集团公司也同上海临港国际物流发展有限公司签约,将在上海洋山保税港区兴建一个占地面积为4.3公顷的配送中心,并就在临港物流园区建立一个世界级危险品存储仓库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物流园区位于临港新城西侧,东临A2(沪芦高速)公路,距洋山深水港区32km,距上海中心城区54km,距郊区环线10km,距浦东国际机场32km。
总用地面积21.4平方公里。
物流园区通过多层次公路网与上海郊区环线、外环线、内环线相连,并和上海市以及长江三角洲的高速公路网、交通干线公路网、国道网沟通;通过规划的浦东铁路芦潮港货运站与国家铁路网接轨,通过园区内部的集装箱内河港区经大芦线Ⅳ级航道与上海市“一环十射”2.1总体布局2.1.1功能分区2.1.1.1“三片”两港大道和D2道路将物流园区由北至南分为三个片区,即自营物流园区、国际物流园区和洋山保税港物流园区。
自营物流园区位于两港大道以北区域,所谓自营即该区域内物流运作模式为由生产企业或连锁经营企业创建自己的配送中心,完成为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配送服务。
该区域将吸引拥有雄厚实力和庞大网络的大型物流企业入驻园区。
该区域用地规模为5.9平方公里。
国际物流园区位于D2道路和两港大道之间区域。
所谓国际物流实质上是按照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和交换,总目标是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服务。
该区域由上海临港普洛斯国际物流发展有限公司统一开发、统一管理,自建仓库、堆场等,以租赁形式吸引世界五百强企业入驻。
该区域用地规模为4.1平方公里。
D2道路以南区域为新近国务院批准的洋山保税港物流园区。
该区域具有港口辅助、海关监管查验、仓储物流和出口加工功能。
进出货物实施保税区政策和出口加工区出口退税政策,进口货物进港视作保税货物,出口货物进港视作出境货物。
海关对该区域实行全域封闭化、信息化、集约化的监管模式。
该区域用地规模为11.4平方公里。
2.1.1.2“十区”(1)港口辅助作业区位于洋山保税港物流园区内,为洋山深水港区配套服务,沿同盛大道两侧布置。
目前占地约45公顷的为配合洋山港区一期五个码头泊位配套服务的一期工程已基本建成,二期用地也已基本落实,沿同盛大道西侧布置。
三期和四期用地依据洋山深水港区今后的运行情况规划在经10路西侧预留约38公顷的控制用地。
港口辅助作业区用地面积约113公顷。
(2)海关查验区布置在A2公路西侧,纬14路北侧,紧邻港口辅助作业区,规划用地面积约70公顷。
(3)铁路集装箱区在港口后方设置铁路集装箱站场,其功能一是提供港口通过铁路向内陆地区的转运条件,二是提供周边地区集装箱通过铁路向内陆地区的输送。
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位于国际物流园区内D3路北E1路与经10路之间,中心站为尽端式,由到发场和装卸场两部分组成,通过支线连接浦东铁路。
中心站按客运化管理实行集装箱班列运输,根据各个方向箱流的特点,开设定期和不定期的中心站之间的直达集装箱班列。
中心站建成后,可与哈尔滨、沈阳、长春、郑州、成都、乌鲁木齐、兰州、西安、重庆、武汉、北京、天津、广州、贵阳、昆明开行一站直达集装箱班列,日均26对,办理集装箱小转运3对。
规划该区的用地面积约63公顷。
(4)内河集疏运区为实现洋山港区集装箱多方式运输,在自营物流园区内配套建设内河港池中转作业区,位于同盛大道东北侧纬4路与纬5路之间。
根据上海市港口局《上海市内河航运发展规划(修订报告)》,内河集装箱集疏运量至2020年约200万TEU,规划该区用地面积约129公顷。
(5)危险品仓储区为确保园区的安全运转,有必要将危险品仓储区单独设置。
规划设想将该区布置在自营物流园区内,同盛大道西侧,五尺沟南侧的园区边缘地段,规划该区用地面积约26公顷。
(6)综合管理服务区从加强园区集中化管理和提供最大便捷度服务考虑,需在园区内设置综合管理服务区,服务区的功能主要为管理办公、会议、金融服务和相关展示等。
规划将综合服务区设置在D2道路南侧,紧邻海关查验区,用地面积约12公顷,使D2道路作为联系新城生活区和物流园区的综合性道路的作用能充分发挥。
由于洋山保税港物流园区由海关封闭监管,用地相对独立,规划在B1道路南侧、同盛大道东侧设置用地面积约33公顷的集中综合管理服务区,主要配合国际转口贸易和国际采购功能,增加贸易商品展示场所,同时也配合洋山保税港的正常运作,提供整个港区内的金融、服务等业务。
整个临港物流园区范围内共规划综合管理服务用地面积约57公顷。
3.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位于我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上海浦东新区,与外高桥港区连成一体,距离外高桥保税区仅有3公里。
园区是国务院特批的全国第一家保税物流园区,同时是上海市“十一五”期间重点规划的三大物流基地之一。
于2004年4月15日通过海关总署联合验收小组验收,被赋予了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转口的四大功能。
园区在营运中以管理创新、功能创新、技术创新为动力,优化营运环境为目标,构筑出航运、港口、物流园区联动发展的新框架。
3.1政策功能3.1.1进区视同出口即可办理退税手续区外货物运入园区视同出口,可以申请海关办理出口货物报关单证明联的签发手续,于办理出口退税。
从境外进入园区的货物,可以申请进境备案,无需征税,予以保税。
加工贸易的货物进区即可办理核销手续境内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用于开展加工贸易的货物,进区即可办理加工贸易手册的核销手续,如需返回区外深加工,可以凭加工贸易手册实施深加工结转,办理即进即出手续。
3.1.2进区储存海关无时间限制进区货物享受保税待遇,海关对储存在园区内货物不设期限限制,可以延缓税金缴付。
3.1.3区内可开展流通性增值简单加工园区企业可以对所存货物开展流通性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包括分级分类、分拆分拣、分装、计量、组合包装、打膜、加刷唛码、刷贴标志、改换包装、拼装等具有商业增值的辅助性作业。
3.1.4海运直通模式覆盖上海全关区园区连接外高桥港区一、二、三期码头,货物从码头卸船后无需通过海关加封转运,可以直接进入园区,实现场内直通。
与外高桥四期至六期、浦江、吴淞、洋山保税港区实现了外直通。
3.1.5园区卡口实行智能化管理海关对进入园区货物实现卡口智能化监管,便于多批次的货物实现分批进区、集中报关、先进后核,提高通关效率。
3.1.6区域联动辐射长三角联动“属地申报、异地验放”,长江沿线和沿海各货物积聚点可利用园区二次拼箱和国际中转功能,开展来自不同目的港的进口货物集聚、拼装后向长江沿线输送的业务。
并以覆盖区域性的多式联运来辐射周边地区,为长三角和长江沿线提供适时配送,门到门的全程服务。
3.1.7设有报检报验一站式现场服务园区设有专门的检验检疫机构实现现场报检、报验,提供一次报验、一次检验检疫、一次处理的“一站式”服务。
3.1.8区内企业境外贸易可自由选择结算币种区内企业与境外企业贸易,可选择由人民币或外汇自由结算。
3.1.9驻区公安机构确保园区平安保障区内设有公安机构,24小时对园区实行实时监控管理,确保园区治安和平安保障。
封关运作以来,园区共引进物流企业26家,其中有从事国际、国内商品采购、配送及分拣、分配、分销的跨国采购中心;从事国际国内中转、多国多地区快速集并和国际联合快递业务的国际航运集团;从事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和配送高效化的现代物流服务和临港增值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