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Hero Complex of Xin Qiji’s Poetry论辛弃疾词的英雄情结摘要作为南宋爱国词人的辛弃疾,词风刚健豪放,词中充盈着一股浓郁的英雄豪气。
这与他富有传奇般的经历,渴望国家统一的宏伟志向,壮志未酬的悲愤情绪有着重要的关系。
他的词,是发自英雄心灵深处最真切的呐喊。
全文着重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辛词的英雄情结:一、初出茅庐英雄气二、最是宏伟英雄志三、华发苍颜英雄悲。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辛弃疾的这种英雄情结在他豪放的词风中也能得到印证。
关键词:辛词;英雄情结;豪放词风AbstractAs a patriotic Ci maker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XinQiJi was famous for his vigorous and unconstrained style as well as the strong heroism in his Ci. It had significant relation with his legend experiences, his magnificent aspiration of eagering the unite of his country as well as his grief and indignation sentiments unrealized lofty aspirations.His Ci is the esrnest yelling out of the deep soul of a hero. The whole passage focuses on three aspects to describe the heroism complex:Firstly, his completely inexperienced heroism; Secondly, his magnificent heroism ambition; Thirdly, his heroism grief when he was old. Another worth to be mentioned is that his heroism complex has also been confirmed in his unconstrained style .Key words:Xin Qiji Ci; heroism complex; unconstrained Ci style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论辛弃疾词的英雄情结..............................................................................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初出茅庐英雄气...........................................................................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最是宏伟英雄志...........................................................................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华发苍颜英雄悲...........................................................................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谢辞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论辛弃疾词的英雄情结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国势衰微,统治者偏安一隅,不图恢复。
然而在这样的世道中,却有人勇敢擎起抗金大旗,奏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破阵子》)①他就是被称为“词中之龙”②的辛弃疾。
他是一个词人,但他并非有意作词人,而是在事业受挫后把英雄的忧愤寄之于词。
准确的说,稼轩词不是歌者之词,不是词匠之词,甚至也不是同于苏轼式的词人之词,而是英雄之词。
黄梨庄说:“辛稼轩当弱宋末造,负管乐之才,不能尽展其用,一腔忠愤无处发泄……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之于词。
”③从这我们可以看出英雄壮志难酬,心中难免郁积,发而为词,形成不可遏制的典型情绪———英雄情结。
杨济舟说:“正是由武变文的角色错位才成就了辛弃疾的英雄情结,且贯穿在其大量的词作中。
”④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看附着在稼轩词中的这股英雄情结的成因、表现及其难掩的悲愤。
一、初出茅庐英雄气辛弃疾出生于金人统治下的山东地区,祖父辛赞虽然“被污虏官”,但仍然不失为一个有正义感和爱国心的人。
他虽然在金朝做官,但是回到家里时,常常抒发对金人统治的不满情绪,表示有机会还要效忠宋朝。
辛赞在闲暇的时候,还带领年幼的孙儿辛弃疾凭吊汴京的皇宫,回想故国往日的太平景象。
辛赞还常常带领辛弃疾登上高耸的城楼,险峻的山川,一同观望祖国的壮丽山河,指画攻守形势。
这些都激发了少年辛弃疾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感情,为他日后在词中塑造大量的爱国英雄形象奠定了基础。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迁都开封,然后大举南侵,杀得宋军节节败退。
这一举动激起中原百姓同仇敌忾之心,全国各地纷纷起义,抗击金兵。
年方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在家乡组织了一支两千余人的队伍。
后来辛弃疾把自己的部队并入了耿京领导的起义军中,自己担任军中的掌书记。
耿京义军很快发展到数十万人,当时济南有个叫义端的僧人也拉起了一支千余人的队伍,辛弃疾推荐他加入了耿京的军队。
然而没多久,义端窃取了耿京的印信投奔金营。
耿京大怒,要斩辛弃疾。
辛弃疾曰:“匄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⑤耿京同意了。
辛弃疾快马加鞭,终于在前往金营的途中追上了义端,一刀把他斩落马下。
①刘扬忠.稼轩词百首译析[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83:210.(下引辛弃疾词均出自本书)②(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223.③徐釚,唐圭璋校注.词苑丛谈[M]引黄梨庄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79.④杨济舟.震烁万古英雄气:论稼轩词的英雄情结[J].语文学刊,2004(4):21-24.⑤(元)脱脱.宋史·辛弃疾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9:12161.这一壮举使他愈发得到耿京的信任。
后来由于抗金形势的变化,辛弃疾劝说耿京率部与南宋朝廷联合作战,并受命去进行商洽。
然而在他完成使命回来复命的途中,就听说叛徒张安国已经将耿京杀害,并裹挟一部分人马投降了金人,当上了济州知府。
辛弃疾闻讯大怒,立刻上马,带着五十名敢死队员,直闯济州张安国五万人的大营。
生擒张安国后,他带领上万名悔悟了的士兵星夜兼程赶回淮河以南的南宋疆域。
关于辛弃疾的这一壮举,与他同时代的人洪迈在《稼轩记》中写道:“(稼轩)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毚马,束马衔枚,间关西秦淮,至通昼夜不粒食。
壮声英慨,儒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而三叹。
”我们可以说这一段不平凡的军旅生涯,在辛弃疾的一生中虽是短暂的,但却是很有意义的,对他的思想和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
辛弃疾和陆游都是南宋著名的爱国文人,一个以词名,一个以诗名,但辛弃疾更多的却是一种“真枪实刀”的干劲!战场上的厮杀,智勇双全的才干,让我们看出了他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英雄气概。
在他南渡以后,这段富有战斗意义的生活,便经常出现在他的记忆中,反映在他的作品里: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録,汉箭朝飞金仆姑(《鹧鸪天》)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
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
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水调歌头》)常言道:自古英雄出少年。
我们也常说“文如其人”。
辛弃疾少年英雄,驰骋疆场,他的词中才充满了浓郁的英雄豪气。
进一步说,正是由于这英雄的气概、难舍的赤子情怀、心系故国的忠肝义胆,凝聚在一身,表现在词作中,形成了不可遏制的英雄情结。
“情有所感,不能无所寄;意有所郁,不能无所泄”①这放在辛弃疾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二、最是宏伟英雄志高尔基说过,英雄的事业需要英雄的语言。
辛稼轩的宏伟志向则通过他数量丰富的英雄之词得到了体现。
现存稼轩词中写作年代最早的一首词是《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千里渥洼种,名动帝王家。
金銮当日奏草,落笔万龙蛇。
带得无边春下,等待江山都老,教看鬓方鸦。
莫管钱流地,且拟醉黄花。
唤双成,歌弄玉,舞绿华。
一觞为饮千岁,江海吸流霞。
闻道清都帝所,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
回首日边去,云里认飞车。
①(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175.虽是一首祝寿词,却不同于宋代那些流于应酬,满篇夸张恭维的词作,全词通篇燃烧着作者火热的爱国情感。
词的上片,热烈赞扬赵彦端的风采和才干。
“带得无边春下”一句实际上是盼望赵彦端为国家大干一番,留下不朽的业绩。
下片则从祝寿筵席上的欢乐气氛生发开去,表达了对“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的抗金事业的神往,对收复中原失地的必胜信念。
“闻道”三句既是对赵彦端的期望,也是对抗金大业的期望。
结拍二句,祝愿友人在未来的北伐事业中受到皇帝重用,大展雄才。
辛弃疾在《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书》这一首祝寿词里也说:渡江天马南来,几人曾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
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层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