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园安全风险防控研究
二、某市中小学校园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学校方面
学校存在问题主要包括制度执行不到位,安全经费投入不足,教职工责任心缺失,校园安全力度不够,安全教育不足等。如:某校《学生请假制度》规定学生外出须经家长同意,但高三班主任在未经家长同意时即准许学生离校,结果一学生在乘三无车辆时被大货车碾压当场死亡;某小学一女生在体育课上因使用陈旧单杠造成下体撕裂;教师辱骂、体罚学生致使学生自伤或受伤;安保人员履职缺失导致不法分子入校行凶;等等。
校园危机事件发生后,面对家长、社会、教育主管部门的多重压力,校方往往无法拿出有力证据证明自己履行相应义务:一是学校监控存在死角、故障或缺失,无法还原事实和真相;二是学校处置过程未留痕,留痕包括书面材料及录音录像等;三是学校内部分工不明确,事件发生后处置混乱,导致履职资料不完善或存在漏洞。
3.组建危机处置小组。校园危机发生时,校方应当立即组建各危机处置小组,保障危机处置工作的顺利推进。(1)指挥协调组:负责统筹事件处置;协调各部门及资源。(2)谈判处置组:拟定谈判方案,依法有效开展谈判处置工作。(3)安全应急组:制定应急预案,确保人员安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4)综合保障组:媒体应对、对外宣传、证据保全、人员安抚、后勤保障等。
(二)按照学生伤害事故时间统计
由表2可知,该市2018年5月至12月伤害事故发生中,课间休息期间发生伤害事故占当月一半左右,其次是上课期间与课外活动时间。结合笔者实务经验,大多学校在课间对学生缺乏有效管理,这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三)按照学生伤害事故地点统计
由表3可知,该市2018年5月至12月中小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地点中,操场受伤占比最大,几乎达到当月一半,其次是教室伤害。结合笔者实务处理经验,原因大多包括学校管理、设施设备、教职工责任心等。
三、校园安全风险防控措施探析
(一)家长诉求与常见维权方式
家长对于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的伤害事件,最常见的诉求是要求学校给予一定金额甚至巨额的赔偿,除此之外可能还涉及保证升学、处置当事人、赔礼道歉等。但由于家长所提诉求多无法律依据,通常不能获得学校及相关部门的支持,故而家长可能会采取向相关部门投诉、信访、诉讼等方式维权,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聚众围堵学校、殴打教职工、媒体宣传造势、网络造谣等方式扩大影响力,以此胁迫校方满足自身诉求。
(二)家庭方面
家庭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家庭教育以及家长解决问题的方式等。未成年人的道德品行、情操、信仰、行为习惯等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不良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学生更容易形成非健全的人格,更易出现校园欺凌等事件。中小学阶段,家长往往过多关注孩子的应试成绩而忽视了家庭教育,尤其是安全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在解决相关问题时往往带给孩子不好的行为与价值导向。
(二)学校应对措施与常见疑惑
1.建立健全安全制度体系。目前大多数学校安全制度存在问题。第一,缺乏科学性。大多数学校的安全制度是依据自己的经验或借鉴别人的经验而制定的,其实践性和合理性尚需论证。第二,缺乏针对性。安全制度多为原则性规定,对具体问题缺乏针对性。第三,缺乏执行力度和监督。即使制度设计层面做到了科学合理,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并未真正落地实施,大多停留在文本层面。
【关键词】大数据;中小学校园安全;成因;影响;风险防控
校园安全问题事关师生安危、家庭美满及社会和谐,一旦出现往往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从某市近几年的中小学校园安全大数据来看,不管是校内设备设施、师德师风、食品安全、环境安全、校园保卫,还是校外交通安全、校外劫持、暴力、溺水隐患,抑或是学生家庭环境、心理承受能力பைடு நூலகம்方面,都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一、某市中小学校园安全大数据概述
(一)按学生伤害事故类型统计
由表1可知,在该市2018年5月至12月中小学生伤害事故类型中,摔扭伤占比为第一,其次是体育运动致伤,然后是设施设备、碰撞伤、嬉笑打闹等。结合本人实务处理的经验,这些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多涉及学校安全制度缺失、管理不善、教职工责任心不强、师生安全意识薄弱等。
(四)社会层面
学生安全问题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小到碰撞运动致伤,大到自杀、食品环境安全等都备受社会关注。这与当前信息传递高效便捷有关,更与社会发展,公民关注教育、关注安全有关。校园食品安全问题一旦发生,便极易引发重大社会舆情事件,破坏教育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五)意外事件
中小学学生中也存在小部分因为交通、溺水、触电等意外事件和地震、雷击、洪水等自然灾害造成的伤害和死亡,这类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偶发性,往往难以预料。但交通、溺水、触电等意外事件的发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安全意识弱、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2.履职与留痕。事故发生时,学生家长往往要求校方承担教育管理责任。根据《侵权责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教育管理责任的举证责任在校方,在争讼时校方需要对自己已尽到教育管理责任承担举证责任。但实务中举证证明校方已尽到教育管理责任是相当困难的,因而涉诉时学校败诉可能性较大。建立教育管理机构履职与留痕的证据保全机制对提高校园安全风险治理能力至关重要。
(三)学生方面
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身心发育不成熟,安全意识薄弱,自尊心較强等等。首先,从生理学来看,中小学生处于生理发育关键期,各部分器官和组织发育不成熟,极易受到外界的伤害。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小学生牙齿受损、骨折或脱臼案例尤为高发。其次,大多中小学学生活泼好动,自控力差,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的能力均比较薄弱。再次,当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学生为独生子女,在家备受宠爱,在校稍遇困难或压力,便采取过激行为伤害自己或他人,从而导致校园伤害事件的发生。如该市某校一学生在考试中因作弊被监考老师发现后被学校通报批评,该生认为失了面子,一时想不通就采取自残方式表达不满。
中小学校园安全风险防控研究
作者:杨波黄进波
来源:《教育界·综合教育》2019年第11期
【摘要】近年来,校园安全问题愈发凸显,保障校园安全是开展各项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如何预防和应对校园安全风险就显得至关重要。基于某市中小学校园安全大数据以及日常处理相关事件积累的丰富经验,文章重点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监护人以及第三方社会服务机构四个维度就中小学校园安全风险防控提出了具体建议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