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主要公共区域
免费 WiFi 建设工作建议
一、目前现状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的交互性和移动性越来越强,民众对各类信息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智能手持设备的普及,以及政府、企业积极提供的各种网络服务、应用,让“智慧体验”成为可能。
而如果每次使用公共服务的时候还需要支付额外的网络费用、甚至支付费用之后还不能得到满意的服务,那么智慧体验就打了折扣,城市公共热点地区的 WiFi 覆盖已成为推动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
“十二五”以来,江苏在国内率先启动全省免费 WiFi 城市群建设工程,以新的机制、新的运营模式,推动免费 WiFi 建设可持续健康发展,南京、无锡等市已取得初步成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据统计,目前我市 WLAN 热点已超过 9000 个,但仍有一些人流聚集地、新兴生活社区未被城市 WIFI 所覆盖;部分公营机构、公共场所虽然有覆盖,但效果不甚理想,人们依旧选择使用付费的 3G/4G 网络上网。
这些,都和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存在差距。
如何缩短这个差距,取决于我们对免费城市WIFI 的意义是否有深刻的认识,是否有足够的决心和魄力去推广。
二、建设意义
2015 年月 1 月召开的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
议上,“省辖市城区主要公共区域实现免费 WiFi 全覆盖”确定为2015 年省政府重点办实事项目之一。
在 Adobe 发布的《2014 年移动基准报告》中提到,超过 50%的智能手机用户和 93%的平板电脑用户利用WiFi 而非手机网络访问网页,WiFi 在移动网络入口领域超越手机网络。
作为市民接入互联网的重要入口,城市WiFi 能够通过市民接入获取数据,通过挖掘分析数据关联性,产生新的数据价值。
在相对封闭的活动空间内,这种关联性数据的价值将更加可观。
另外,通过区域内用户的数据挖掘群体性需求也是非常具有挖掘空间的,尤其是在市政建设、区域资源投放等方面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实施方案
对于如何进行“城市 WIFI”建设,目前城市 WiFi 网络的建设和部署模式政府主导,推动城市 WiFi 网络的建设。
政府通过招标等方式,委托运营商(电信或网络服务)进行投资建设。
政府通过购买 WiFi 服务,为运营商建网提供公共设施,减免公共场所的站点租金及允许运营商在一定年限内运营等方式补贴运营商。
社会力量建设模式是“全民共建”,作为上述模式的一个补充。
即各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价值,更好地服务客户,委托运营商建设WiFi 网络,通过加盟的方式开放自己的网络。
例如 WIFI 运营商“华视传媒”,可为城市公共交通免费打造无线热点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以此进一步树立“智慧城市”良好形象和品位,
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信息服务。
两种主要部署模式的区别如下表:
两种模式各有不足,目前 WiFi 网络大规模建设的投资主要由政府承担,政府主要负责制定无线城市WiFi 网络的阶段性规划目标,协调各方资源,引导多个运营商的建网方向,促进运营商间的合作沟通,使网络建设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另外,政府还应保证重点公共场所和便民区域(如医院、公园、博物馆等)的 WiFi 信号覆盖,可通过上述购买运营商服务的形式实现。
由此可见,可综合运用两种部署模式:政府明确建设目标及方向,在重点公共场所的区域主导建设,购买运营商的服务;同时,政府制定社会力量共建WiFi 网络的规范,促使企业、运营商进行协商合作,并引导社会力量建网的建设方向;在其他热点
区域,鼓励社会力量建设 WiFi 网络,在干扰严重或部署困难的区域采用合适的部署方案共同建设。
主要公共区域定义及热点重点覆盖区域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