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智能网联与无人驾驶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智能网联与无人驾驶

智能网联与无人驾驶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3324012031 课程类别:专业课
适用专业:新能源汽车技术授课单位:汽车工程系
学时:48学时编写执笔人:
学分:3学分审定负责人:
一、课程概述
(一)制定依据
本标准依据《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智能网联与无人驾驶》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1.课程的性质
《智能网联与无人驾驶》课程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必修课,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课程以项目化形式组织教学,以任务驱动、实践操作教学为主,同时辅以信息化教学手段。

2.课程的作用
《智能网联与无人驾驶》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现代汽车技术不断进步的需要。

该课程以《嵌入式系统及编程技术》和《新能源汽车网络技术》为前导课程,可将前导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深化;该课程的后续课程为岗位综合实践。

该课程与前、后续课程共同形成了完整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是实现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本课程的知识为学生今后从事智能网联汽车研究与运维打下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
通过与企业完全相同的教学环境,引进企业导师到课堂使学习岗位高度对接工作岗位,进行本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梳理并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项目。

项目教学内容符合岗位需求,并对接“智能新能源汽车”1+X证书。

实现做中学、做中教。

整合超星学习通教学资源库微视频、Flash动画、习题库等资源,开展信息化教学。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及新技术的应用前景;
2.掌握各种智能网联汽车的专用工具、仪器和设备的操作规范;
3.掌握智能网联汽车各环境感知的关键零部件的工作原理;
4.掌握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与定位系统原理;
5.了解智能网联汽车计算平台的功能及内部的算法与算力;
6.掌握智能网联汽车控制执行机构的工作原理;
7.了解智能网联汽车的人机交互技术发展的趋势。

(二)能力目标
1.能够依据国家标准及技术规定,完成智能网联汽车的基本运维;
2.能够依据关键零部件的安装规范及技术要求,完成智能网联汽车的安装、检测;
3.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能够查阅维修资料,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具备实践操作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养;
2.具备团结合作意识和沟通意识;
3.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四、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条件建议
1.教学环境及实验实训条件
(1)校内实训基地
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汽车实训基地1个,包括汽车仿真实训室、新能源汽车实训中心和汽车技术服务中心等多个校内实训中心,拥有丰田雷凌混动、北汽新能源EV160及智能网联汽车等实训车辆,并配有新能源汽车实训台、智能网联汽车实训台、电控发动机实训台、FSA740等实训设备,以及电子解码仪、示波器、万用表、拆装工具等基础设备。

实训基地相关实训体系完整,保证了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

(2)校外实训基地
与行业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建有吉利汽车、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嘉义汽车、青岛中瑞、邢台蓝池集团、保定轩宇汽车集团、庞大汽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多个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参观认知、产教结合、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3)信息化教学条件
拥有智能网联仿真实训及考核软件、电子白板、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设备,依托超星精品资源共享课平台,借助智能手机等工具,可以保障课程信息化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需要。

2.师资条件
(1)从事本课程教学的专任教师的职业能力、知识结构和资质的要求。

从事本课程教学的专任教师,应具备以下相关知识、能力和资质:
①具有良好的师德,较强的敬业精神,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熟悉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
②具有初级(硕士学位)或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专业知识水平较高,胜任所教授的课程;
③具有较强的教研与科研能力;
④具有高校教师任职资格证书。

(2)兼职教师职业能力、知识结构和资质的要求。

从事本课程教学的兼职教师,应具备以下相关知识、能力和资质:
①具有5年以上相关岗位工作经历,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②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
③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

(二)教材编写与选用建议
建议组成专业的教学团队,编写校本教材。

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

要以实际新能源汽车车载网络系统故障为载体,引入必须的专业知识,增加实践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三)教学评价与考核要求建议
教学评价和考核中贯彻能力为本的理念。

变单向教学评价为多元评价,将静态教学评价变为动态评价;变学生被动应对考试为主动参与考核,将结果式考核变为分阶段分层次的过程考核。

推行教学评价、考核的多元性,通过项目考评、产品考评、过程考评、报告考评、知识考评等,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进行全面评价。

学期教学评价 =过程评价30%+知识评价30%+项目考评40%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选用着眼于适合项目教学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材作为本课程的教材,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创造一体化教学设备条件,并利用多媒体软件、电子教案、智能网联汽车总成实物以及示教台架等课程资源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充分利用各维修企业的资源,进行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在此过程中进行实训课程资源开发,同时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开辟就业渠道。

五、其他说明
(一)本课程适用于高职三年制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生。

(二)根据新技术发展,该课程标准使用3年后修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