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为苹果成熟期有机物质含量的变化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在该酶的作用下,苹果细胞液的渗透压逐渐变小B.用斐林试剂检测,10月的苹果样液砖红色最深C.图中的五种有机物质中最可能含有S元素的是酶D.图中五种有机物质中属于单糖的是果糖、葡萄糖2.下图表示细胞中几种化学元素与相应化合物之间的关系,其中①③④代表单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⑤具有催化作用,则①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显紫色B.若②具有保温和保护作用,则②比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多C.若⑥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则③中不含单糖D.若⑦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则④只存在于植物细胞中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硝化细菌代谢过程中既有O2的产生又有O2的消耗B.高尔基体膜是单层膜,与内质网膜可通过囊泡联系C.溶酶体膜上的蛋白质可通过修饰从而不被其中的水解酶水解D.mRNA和tRNA种类的变化都可作为判断细胞是否癌变的依据4.图a、c表示细胞中的两种结构,b是它们共有的特征。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b表示双层膜结构,则a、c肯定是叶绿体和线粒体B.若b表示细胞器中含有的核酸,则a、c肯定是叶绿体和线粒体C.若b表示产生水分子的生理过程,则a、c不可能是核糖体和高尔基体D.若b表示磷脂,a、c肯定不是核糖体和中心体5.下图为某种植物在夏季晴天一昼夜内OO2吸收量的变化情况。
判断正确的是()A.影响bc段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只有光照强度B.ce段下降主要是由于部分气孔关闭造成的C.ce段与fg段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相同D.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区段是bg6.图中纵坐标表示植物某种气体吸收量或释放量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不考虑横坐标和纵坐标单位的具体表示形式,单位的表示方法相同。
)A.若A代表O2吸收量,D点时,叶肉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释放O2B.影响EF段光合速率的因素是光照强度C.C点时,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D.若A代表OO2释放量,适当提高大气中的OO2浓度,E点向右下移动7.ATP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有几项()①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合成ATP②若细胞内OO+浓度偏高,为维持OO+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③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不是同一物质④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但在细胞内含量很少⑤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含有线粒体,但一定含有相关的酶,可产生ATP⑥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⑦人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产生ATP的量增加A.0项B.1项C.2项D.3项8.褐色脂肪组织(BAT)细胞中有一种特殊的载体蛋白(UCP),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
温度、ATP与ADP的比值会影响UCP的活性。
激活的UCP可使电子传递链过程不产生ATP。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膜间隙的pH小于线粒体基质B.激活的UCP对O+的通透性远大于ATP合成酶C.UCP激活时,BAT细胞的线粒体不能产生ATPD.寒冷激活UCP,ADP浓度上升抑制UCP活性9.如图是某同学在一定条件下测定酵母菌无氧呼吸速率的实验装置。
实验开始时,先打开软管夹将试管恒温水浴,10min后再关闭软管夹,随后每隔5min记录一次毛细管中液滴移动的距离。
下列有关实验分析错误的是()A.保温10min有利于消耗掉葡萄糖溶液中的氧气B.实验中可观察到毛细管中液滴向右移动C.需另设一组相同装置,用等量死酵母菌代替活酵母菌以对实验结果进行校正D.去掉油脂层、打开软管夹、通入氧气,该装置可用于测定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10.下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装置和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①②B.若装置一中的液滴不动,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①④C.若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进行①②和①③D.①②在人体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进行,①③在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进行11.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中,用NaOH溶液浸泡不同边长的含酚酞的琼脂立方块一定时间后,取出立方块切成两半。
其剖面如图所示,其中x为NaOH扩散的深度,y为立方块的边长,阴影代表红色,则()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x,因变量为yB.x的值随y值的增大而增大C.NaOH扩散的体积为(O−O)3D.y值越小,扩散体积的比例越大12.人体某种癌细胞核DNA含量为2n,体外培养的癌细胞能不断增殖并保持遗传稳定性,对培养液中细胞的核DNA含量情况进行测定,发现核DNA含量有2n、2n~4n及4n三种类型。
以下推测正确的是()A.核DNA含量为2n的细胞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B.核DNA含量为2n~4n的细胞都处于分裂期C.核DNA含量为4n的细胞都处于分裂后期D.若抑制DNA复制,核DNA含量为4n的细胞所占比例减少13.下图中a、b、c、d分别是与细胞分裂有关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B.b图可以表示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C.c图甲→甲可以表示一个细胞周期D.d图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14.下图表示某高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的比例关系(用实线表示)和细胞质中mRNA含量的变化(用虚线表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核DNA数加倍发生在b阶段B.核糖体发挥功能的主要时期是c阶段C.d、e阶段细胞中不发生转录过程D.e阶段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与分裂前相等15.下图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AB段主要进行蛋白质的合成,细胞生长速度快B.出现CD段变化的原因是细胞质分裂C.该细胞中,在BC段始终有染色单体存在D.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则CD段高尔基体和内质网活动非常活跃16.HIV(艾滋病病毒)感染T细胞可使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蛋白质CDK1失活,并使cyclinB积聚。
CDK1是细胞DNA复制后进入分裂期的主要酶,cyclinB的降解则是进入分裂期的必要条件,因而HIV的感染造成T 细胞核DNA变化停滞于图示哪一阶段()A.Ⅰ阶段B.Ⅱ阶段C.Ⅲ阶段D.Ⅳ阶段17.下面甲图为洋葱根尖生长点连续分裂的细胞在各个时期一条染色体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乙图是一组标有5×和16×字样的目镜和标有10×和40×字样的物镜,丙图是某同学在乙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
欲将丙图视野中处于甲图e时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进行640倍观察,正确的镜头组合及装片移动方向是()A.①×④;左上方 B.①×③;右下方 C.②×③;左上方 D.②×③;左下方18.下图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
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变化顺序是()A.①④⑤③②B.②③①④⑤C.①⑤④③②D.⑤④③②①19.某小组进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B.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可用于染色体染色C.能观察到分裂末期细胞内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D.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20.人蛔虫是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适宜材料,受精后的蛔虫其子宫中游离着许多处于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受精卵。
某同学做了“观察人蛔虫受精卵有丝分裂”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与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相比,不需要用龙胆紫等进行染色B.与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相比,不需要解离、漂洗实验操作C.与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不同,实验过程中可能用到生理盐水D.与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一样,观察过程中仍需要先使用低倍镜二、解答题下图表示根尖分生区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运动,其中曲线A表示进入分裂期后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纺锤丝的相应的极之间的平均距离,请回答下列问题:(1)曲线B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分裂开始后,两个染色单体需要________分钟才分裂为染色体并移到细胞两极;细胞分裂进行了________分钟后,高尔基体的活动开始活跃。
(3)若在细胞分裂开始后的8分钟时,测得DNA的数目为32,则在分裂到15分钟时,细胞内的染色体数是________条;DNA数是________条。
(4)此细胞中有双层膜的结构是________。
(5)请描述有丝分裂前期细胞出现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答出2个方面)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A2.【答案】B3.【答案】D4.【答案】D5.【答案】B6.【答案】D7.【答案】A8.【答案】C9.【答案】D10.【答案】B11.【答案】D12.【答案】D13.【答案】C 14.【答案】D15.【答案】C16.【答案】C17.【答案】C18.【答案】C19.【答案】D20.【答案】A二、解答题【答案】(1)由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之间的距离(2)10,20(3)32,32(4)线粒体和核膜(5)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并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细胞两级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染色体在纺锤体中散乱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