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1、卫星星座配置有( D )颗在轨卫星。
A. 21B. 12C. 18D. 242、是指( C )。
A. 协议天球坐标系B. 协议地球坐标系C. 协调世界时D. 国际原子时3、政策是指( D )。
A. 紧密定位服务B. 标准定位服务C. 选择可用性D. 反电子欺骗4、定位中,信号传播过程中引起的误差主要包括大气折射的影响和( A )影响。
A. 多路径效应B. 对流层折射C. 电离层折射D. 卫星中差5、一般地,单差观测值是在( A )的两个观测值之间求差。
A. 同卫星、同历元、异接收机B. 同卫星、异历元、异接收机C. 同卫星、同历元、同接收机D. 同卫星、异历元、异接收机6、双差观测方程可以消除( D )。
A. 整周未知数B. 多路径效应C. 轨道误差D.接收机钟差7、码的周期是( A )。
A. 1B. 7天C. 38星期D. 19、在测量中,观测值都是以接收机的( B )位置为准的,所以天线的相位中心应该与其几何中心保持一致。
A、几何中心B、相位中心C、点位中心D、高斯投影平面中心10、岁差和章动旋转变换是用于哪两个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A )。
A、瞬时极天球坐标系与平天球坐标系B、瞬时极天球坐标系与平地球坐标系C、瞬时极天球坐标系与瞬时极地球坐标系D、平天球坐标系与平地球坐标系11、定位的实质就是根据高速运动的卫星瞬间位置作为已知数据,采用(A )的方法,确定待定点的空间位置。
A、空间距离后方交会B、空间距离前方交会C、空间角度交会D、空间直角坐标交会12、根据定位原理,至少需要接收到(B )颗卫星的信号才能定位。
A、5B、4C、3D、213、在以下定位方式中,精度较高的是(C )。
A、绝对定位B、相对定位C、载波相位实时差分D、伪距实时差分14、技术给测绘界带来了一场革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利用技术,测量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的程度B、与传统的手工测量手段相比,技术有着测量精度高的优点C、技术操作简便,仪器体积小,便于携带D、当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大地测量、资源勘查、地壳运动观测等领域15、与传统的手工测量手段相比,技术具有的特点是(C)A、测量精度高,操作复杂B、仪器体积大,不便于携带C、全天候操作,信息自动接收、存储D、中间处理环节较多且复杂16、测量中,在测区中部选择一个基准站安置一台接收设备连续跟踪所有可见卫星,另一台接收机依次到各点流动设站,每点观测数分钟。
该作业模式是(B)A、经典静态定位模式B快速静态定位C、准动态定位D、动态定位17、卫星信号的基准频率是多少?(B)A 1.023B 10.23C 102.3D 102318、周跳产生的原因( C)A、建筑物或树木等障碍物的遮挡B、电离层电子活动剧烈C、多路径效应的影响D、卫星信噪比()太高19、组成闭合环的基线向量按同一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矢量的各个分量的和是(C)A、基线闭合差B、闭合差C、分量闭合差D、全长闭合差20以下哪个因素不会削弱定位的精度(D)A. 晴天为了不让太阳直射接收机,将测站点置于树荫下进行观测B. 测站设在大型蓄水的水库旁边C. 在期间进行导航定位D. 夜晚进行观测21定位的实质就是根据高速运动的卫星瞬间位置作为已知数据,采用(B )的方法,确定待定点的空间位置。
A)空间距离后方交会 B)空间距离前方交会 C)空间角度交会 D)空间直角坐标交会22信号接收机,按用途的不同,可分为(D )、测地型和授时型等三种。
A)大地型 B)军事型 C)民用型 D)导航型23具有测量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 B)的功能。
A)三维坐标 B)导航定向 C)坐标增量 D)时间24工作卫星,均匀分布在(C )个轨道上。
A)4个 B)5个 C)6个 D)7个25目前所采用的坐标系统,是(B )。
A) 72系 B)84系 C) 西安80系 D)北京54系26.实时差分定位一般有分为:位置实时差分、伪距实时差分和( B)。
A) 时间实时差分 B)载波相位实时差分C) 速度实时差分 D)坐标实时差分27.在以下定位方式中,精度较高的是( C)。
A)绝对定位 B)相对定位 C)载波相位实时差分 D)伪距实时差分28网的图形设计主要包括边连式、边点混合连接式、网连式还有(A )A)三角锁连接B)边边式 C)立体连接式D)点点式29.广域差分主要是为了削弱这些误差源,它们分别是大气延时误差、卫星钟误差( A )。
A)星历误差 B)接收机误差 C)电离层误差D)系统误差30.利用测距码进行测距的优点是便于对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如)、易于捕获微弱的卫星信号还有( B )。
A)减少搜索时间B)可提高测距精度C)减少误差D)容易进行处理二、填空题1.目前正在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有美国的()和俄罗斯的()。
我国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称为(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欧盟计划组建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称为()。
2.卫星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部分)三部分组成。
3.按用途,可将接收机分为(导航型接收机)、(测地型接收机)和(授时型接收机)三种。
4.根据测距的原理,可将定位的方法分为(伪距法定位)、载波相位测量定位和(差分定位)三种。
5.卫星发送的信号是由载波、(测距码)和(导航电文)三部分组成的。
6.广域差分可纠正的误差种类包括(星历误差)、(大气延时误差)和(卫星钟差误差)。
7.单站差分按基准站发送的信息方式来分,可分为(位置差分)、(伪距差分)和相位差分。
8.测量中,减弱电离层影响的措施包括(利用双频观测)、(利用电离层改正模型)和利用同步观测求差。
9.测量中,与卫星有关的误差包括(卫星星历误差)和(卫星钟的钟误差)和(相对论效应)。
10.多路径误差的大小取决于(间接波的强弱)和(用户接收天线抗御间接波的能力)。
11全球定位系统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导航、定位和定时功能。
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12. 信号接收机,按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导航型、测地型和授时型等三种。
13.在定位工作中,可能由于卫星信号被暂时阻挡,或受到外界干扰影响,引起卫星跟踪的暂时中断,使计数器无法累积计数,这种现象叫整周跳变。
14.按照系统的设计方案,定位系统应包括空间卫星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接收部分。
15.在接收机和卫星间求二次差,可消去两测站接收机的相对钟差改正。
在实践中应用甚广。
16.根据不同的用途,网的图形布设通常有点连式、边连式、网连式及边点混合连接四种基本方式。
选择什么方式组网,取决于工程所要求的精度、野外条件及接收机台数等因素。
17. 系统由空间卫星星座,(地面控制)和(用户设备)三大部分组成。
18.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空间部分由(两颗地球静止同步卫星)和(颗在轨道备份卫星)组成。
19使用L波段的两种载波波长分别是( 19 )和( 24 )。
(只保留整数部分)20.( 基准 )和( 坐标系)两方面要素构成了完整的坐标参考系统.21. 测距方法分为(双程测距 )和(单程测距)。
22.()码目前只被调制在L1上。
23. 回避法所针对的误差源(电磁波干扰)和(多路径效应)。
24. 卫星钟差消除方法(使用卫星钟差改正模型)25. 卫星位置采用( 84 )大地坐标系。
26. 卫星星历分为(预报星历)和(后处理星历)。
27. 定位的实质就是根据高速运动的卫星瞬间位置作为已知的起算数据,采取(空间距离后方交会)的方法,确定待定点的空间位置。
28定位的实质就是根据高速运动的卫星瞬间位置作为已知的起算数据,采取空间距离后方交会的方法,确定待定点的空间位置。
29.我国自行建立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导航系统是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的区域导航系统,它由两颗工作卫星和一颗备份星组成了完整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30.由于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动力学因素,地球极点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随时间而变化,这种现象叫极移。
随时间而变化的极点叫瞬时极,某一时期瞬时极的平均位置叫平地级,简称平极。
31.动态定位是用信号实时地测得运动载体的位置。
按照接收机载体的运行速度,又将动态定位分成低动态、中等动态、高动态三种形式。
32.单点定位就是独立确定待定点在坐标系统中的绝对位置,其定位结果属于 84 坐标系统。
33.在进行测量时,观测量中存在着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其中系统误差影响尤其显著。
34.利用双频技术可以消除或减弱电离层折射对观测量的影响,基线长度不受限制,所以定位精度和作业效率较高。
35.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组成(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接收部分)。
36网数据处理分(基线解算)(网平差)两个阶段。
37. 差分改正数的类型(距离改正数)(位置(坐标改正数)改正数)。
38、地球瞬时自转轴在地球上随时间而变,称为(地极移动—极移)。
39、时间系统与坐标系统一样,应有其(尺度—时间单位)和(原点—历元)。
40、(载波相位差分技术)是实时处理两个测站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差分方法。
41、卫星星历的数据来源有(广播星历)和(实测星历)两类。
42、网技术设计的主要依据是(测量规范)和(测量任务书)。
第二部分1.定位系统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空间星座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2.坐标系统是由坐标原点位置、坐标轴指向和尺度所定义的。
在定位中,坐标系原一般取(地球质心)3.为了使用上的方便,国际上都通过协议来确定某些全球性坐标系统的坐标轴指向,这种共同确认的坐标系称为。
(协议坐标系)4.是指由于日月行星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地球自转轴在空间的方向发生周期性变化。
(岁差)5.以总地球椭球为基准的坐标系.与地球体固连在一起且与地球同步运动,地心为原点的坐标系,又称为地心。
(地固坐标系)6.为了研究卫星运动的规律,可以将卫星受到的作用力分为两类和(地球质心引力、摄动力)7.码的频率是码的频率是。
1.023G,10.23G8.载波上调制有和(测距码,导航电文)等几种波。
9.重建载波一般可采用和(码相关法,平方法)10.网技术设计的主要依据是和。
测量规范、测量设计书11.进行外业工作之前,必须做好实施前的、、器材筹备、观测计划拟定、仪器检较以及设计书编写等工作。
(测区踏勘、资料收集)12. 三差法定位中的三叉观测中可以消除与卫星和接收机有关的。
(整周模糊度)13. 定位分为与(相对定位和绝对定位)14. 天球瞬时坐标系要经过和转换到天球协议坐标系(岁差旋转变换章动旋转变换)15. 技术分为伪距差分还有(位置差分载波相位差分)。
三判断1、系统是测时测距系统。
(√)2、数据预处理应先进行数据压缩,再周跳修复。
(×)3、卫星的测距码和数据码是采用调相技术调制到载波上的。
(√)4、利用双频对电离层延迟的不一样,可以消除电离层对电磁波信号延迟的影响,因此双频接收机可用于长达几千公里的精密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