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字头滑套的机械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十字头滑套的机械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课程 设 计(论 文)题 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辅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院(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______年 ___月 ___日十字头滑套的机械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20** 5 15一、设计目的:1、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进行了生产实习以后进行的下一个教学环节,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设计中能初步学会综合运用过去的全部知识,另外也为以后毕业设计工作做一次综合联系,学生应当通过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达到以下几个目的:2、能熟练运用所学机械制造工艺课程中的基本理论,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定位夹紧及工艺路线的合理安排。

合理地选择毛坯的制造方法、工艺设备及装备等,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3、提高夹具结构设计能力,通过亲手设计夹具,应当掌握如何根据被加工零件的要求设计车高效省力既经济又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夹具。

4、使用各种资料,掌握各种数据的查找方法及定位误差的计算方法,合理地分配零件的加工误差。

5、通过本次设计,使学生对零件工艺规程的编制及工艺装备的实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毕业设计和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要求: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题目一律定为:制定十字头滑套的机械加工工艺。

生产纲领为大批大量生产。

设计要求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零件总图一张2、机械加工工序八张3、工序装配结构设计图一套4、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课程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选定,其进度时间大致分配如下:1、熟悉零件,画零件图 10%2、选择加工方案,确定工艺路线,填写工序卡 30%3、工艺装备设计 40%4、编写设计说明书 10%5、准备答辩和答辩 10%三、设计内容及步骤1、对滑套进行工艺分析画滑套图在得到设计题目之后,应首先对滑套进行工艺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1)对零件图上技术要求进行分析;(2)对零件主要加工表面的尺寸,形状及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设计基准等进行分析;(3)对零件的材质、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刚性、硬度进行分析,明确被加工零件的工艺特点;零件图应按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精心绘制,特殊情况经知道同意外均按1:1绘出,如上图为十字头滑套的零件图。

2、选择毛坯的制造方式毛坯的选择应以生产批量的大小,非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以零件的复杂程度、技术要求的高低、材料等几方面综合考虑。

在情况下由生产性质决定,正确的选择毛坯的制造方式,可以使工艺过程经济合理,故应慎重考虑,并要加以满足。

3、制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方案(1)制定工艺路线,在对零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零件的工艺路线,对于比较复杂的零件,可以先考虑几个加工方案,分析以后,在从中选择最佳的加工方案。

选择定位基准,进行必要的工序尺寸计算:根据粗、精基准选择原则-合理选择各工序定位基准,当某工序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需对它的工序尺寸进行换算。

(2) 机床、夹具、刀具、机床设备的选用既要保证加工质量又要经济合理,在成批生产的情况下,一般是采用通用机床、部分专用机床、专用夹具、标准刀具、复合刀具、专用量具。

(3)加工余量及工序间尺寸与公差的确定,根据工艺路线安排,首先应确定一个加工表面的工序加工余量,其工序尺寸公差按经济精度确定,一个表面的加工余量则为该表面各工序加工余量之和。

在本设计中,可以根据指导教师的决定,计算1~2个表面的各工序间的加工余量及公差,其余表面可以从《机械制造工艺人员手册》中查出。

(4) 切削用量的确定,在机床刀具,加工余量确定的基础上要求用公式计算和查表相结合的办法确定切削用量。

(5)画毛坯图,在加工余量确定的基础上画毛坯图,要求毛坯图与零件图画在一起,既零件——毛坯总图,其中余量用双点划线表明,同时应在图上标出毛坯的尺寸、公差、技术要求,毛坯制造分摸面、圆角半径、拨摸的斜度等。

(6)绘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序卡片,将前述的各项内容以及各项工序简图一并添人规定工序卡片上,卡片的尺寸规格统一。

(7)对工序简图的要求(a)简图可按比例缩小,简图的加工表面用粗实线表示;(b)对定位夹紧表面应以规定的符号表明;(c)表明个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公差及表面粗糙度。

4、夹具设计要求在课程设计中,设计为加工给定零件所必须的夹具一套,具体设计步骤如下;(1)确定定位方案①分析零件图和工艺文件,熟悉加工的技术要求;②分析工件在加工时学要限定的自由度;③确定定位基准,本设计的基准为直径180孔的轴线;④选择和确定定位元件,本设计为一面一销。

⑤画定位简图(如下图),首先画出工件定位基准与加工表面的理想位置,然后选则定位元件(一面两销);⑥确定夹具在机床上的位置和对刀元件的位置;⑦定位误差的分析和计算。

(2)夹紧机构的设计与定位方案设计密切相关,夹紧机构的优劣决定夹具设计的成功与否,因为必须充分的研究讨论以确定最佳方案,而不是及于画图。

在确定夹具设计方案是应该遵循下列原则:保证加工质量,结构简单,操作省力可靠,效率高,制造成本低。

其步骤如下:①合理的选择力的作用点、方向、大小,保证夹紧时稳定变形小。

②设计夹紧力的大小。

设计时所进行的夹紧力实际上主要考虑在切削力、夹紧力作用下,按照静力平衡条件求得理论夹紧力,为了保证夹紧力的安全可靠、实际的夹紧力比理论夹紧力大,安全系数可从有关手册中查处。

③加紧机构的设计,本设计的加紧机构如下图④对主要零件(杆件)进行强度计算,对于受压细长杆,其稳定性必须给与考虑。

⑤动力装置的选择及其他部件的选择,在大批大量生产中广泛采用起气动、液压和气动—液压作为夹紧机构的动力装置以实现加紧,如果采用手动,一定要满足自锁条件,对刀元件和导向元件为标准元件,学生可以从有关手册中选出,并根据具体情况是否采用辅助支撑,夹具体是非标准元件,设计时要遵循下列原则。

(a)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b)结构紧凑并保证使用要求;(c)具有良好的机构工艺性;(d)夹具体安放稳定,装卸方便。

在进行夹具草图设计时可以多考虑几个方案,以便进行分析,从中选择最佳的方案。

(2)绘制总图和零件图,如下图①本设计中要求按1:1比例画夹具总装配图,被加工零件在夹具上的位置,要用双点划线表示,夹紧机构应处于夹紧状态。

②确定图面,本设计为左视图和俯视图。

③工件的轮廓用双点划线表示,夹具在投影时可将工件看成“玻璃体”,不影响投影关系。

④按定位方案画出定位元件,必要时用双点划线将刀具画出。

⑤对于标准件和成套借用的部件在夹具总图中只画出外形轮廓。

⑥保证夹具机构合理。

⑦保证机床与夹具、刀具与夹具的相对位置的正确性。

⑧运动部件运动灵活。

⑨夹具具有良好工艺性。

⑩运动部件有润滑装置,排屑方便。

零件的选材,尺寸标注及总装技术要求合理(有关技术要求参阅教材)致谢四年的大学生涯即将结束,回想过去的岁月,老师同学都给我很大的帮助。

在大家的指导下,使我充实地度过了这年轻时代。

首先,我感谢导师田绪东老师。

在论文的选题、内容规划、方案指定和论文修改等过程中都倾注了导师的心血。

导师的创新精神和饱满的工作热情使我深受教诲。

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学校老师平易近人和诲人不倦的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们从各个方面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鼓励,从他们那里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学会了怎样做人。

在即将毕业之际,谨向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感谢常德功老师,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实验室和大家共同度过了快乐而又充实三个月,使我能够愉快而顺利的完成论文。

此外,我要感谢一起生活四年的兄弟们。

最后,向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人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并向他们致以最美好的祝愿!2013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参考文献:[1] 蓝恭谦.精密型材校直液压机国内外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锻压机械.1991(4):48-52.[2] 王汉功,赵文转.修复工程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1.202[3] 谭伟.校直工艺的现状调查[J].渝州: 渝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4(1):18~21.[4] 钦明浩,柯尊忠,张向军等.精密矫直机中轴类零件矫直工艺理论研究[J].北京:机械工程学报.1997.33(2):48~53.[5] 崔甫.矫直原理与矫直机械[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6] 机械加工工艺辞典编委会,丁年雄主编.机械加工工艺辞典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7. 1-63[7] 崔甫施东成.矫直机压弯量汁算法的探讨[J].冶金设备.1999[8] 刘鸿文主编材料力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5-85[9] 徐芝纶编弹性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1. 12-126[10] 成大先编.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1] 崔甫.矫直理论与参数计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12-19[12] 丁曙光.精校机自动检测系统中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13] 张利平.液压气动系统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6.[14] 张君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 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7[15] Makhnenko V I,Shekera V M,hortunatova N' N,Shkatov A S·Ershov yayuko. The efficiency of pulsed loading in the straightening of thin-walled welded structures by the electrohvdrauiic pulsed method. Automatic Welding vo1.33, no.5:7一II .May 1980[16] 蔡春源主编.机电液设计手册(中).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7[17] 冯奇斌,吕国强.精密校直机微机检测系统的研究[J].北京:机械工艺师.2000.(9):36~37.附件图纸零件图套夹具装配图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