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儒林外史》名著导读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儒林外史》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名著导读
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

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全椒(今属安徽)人,清代小说家。

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

他的代表作《儒林外史》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成为我国古典讽剌小说中的杰出作品。

他一生还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

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

创作背景
从时代背景上讲,当时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

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又大兴文字狱,设博学宏词科以做诱饵,考八股、开科举以牢笼士人,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

统治者想以这些方法来对付知识分子。

吴敬梓出身于安徽全椒一个“世代书香”的名门望族。

全椒吴氏在清初曾显赫一时,“五十年中,家门鼎盛”,到了吴敬梓生活的雍正、乾隆时期则已今非昔比,逐渐败落。

也正是这一坠入困顿的过程让吴敬梓窥破了世间的真相,他“有瑰意与琦行,无捷径以窘步”,自36岁后便绝意于科举,也拒绝朝廷的征辟,不再走传统士人出仕为官、显亲扬名的道路,而是移居于南京,将自己的才华、情感和对社会的深沉思考,贯注于《儒林外史》的创作之中。

思维导图
思想意义及价值取向
1.《儒林外史》是一部社会讽剌小说,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科举制度下形形色色的士人的丑恶嘴脸和封建末世衰颓的世风。

2.《儒林外史》以辛辣的笔触对社会现状和儒士命运进行批判和揭露。

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料举制度下,知识分子阶层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烂的现状。

3.《儒林外史》讽剌了封建官吏的昏聩、地主豪绅的贪吝、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以及整个封建礼教的腐朽和人们灵魂的扭曲。

吴敬桦的讽刺给封建社会有力的一击,宣泄了大多数读书人对人性卑劣和社会黑暗的控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