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支模架专项施工方案

支模架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保利·湘府文苑西区1-1栋、2栋、3-1栋地下室工程地点:湘府路与豹子岭交界处工程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建设单位:湖南保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设计单位:长沙拓展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湖南大地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湖南省直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二、工程内容:1、建筑特点:本工程为地下室2、结构形式:基础-----为预应力管桩主体-----框架、剪力墙结构3、建筑层数:地下一层三、模板施工方案模板工程施工及验收除严格按照现行《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四章执行外,还需满足设计荷载的要求。

1、支模架搭设模板支撑体系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48、3.2㎜厚钢管架,并严格按满堂红架要求搭设、钢管、扣件等材质须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得使用变形过大、压扁、压弯或有裂纹等损伤严重的钢管及锈蚀严重,螺杆脱丝等有质量隐患的扣件,项目部将定时对进场模板材料进行检查。

2、承载计算a.荷载汇集:1)平板为200mm,按200mm厚钢筋砼计算则1m2钢筋砼自重为25KN/m3×0.20m=5 KN/m3模板及支架自重取1.1kn/m2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2.5 kn/m2倾倒及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4 kn/m2Σ=1.2×(5+1.1)+1.4×(2.5+4)=16.42 kn/m2则每根竖杆分担的竖向荷载为:16.42 kn/m2×1.2×1.2=23.64 kn/b.支撑体系验算1)竖向承载力验算3m的净高,离地100mm布置一道扫地杆,向上依次每隔1.5m布置一道大小横杆。

(1)长细比:Φ48×3.2钢管:回转半径r=1.58cm。

(2)强度:立杆最大间距为1200,则每根立杆受轴压力为: N=P×S=16.42KN/m2×1.2m×1.2m=23.64KN单根钢管截面积A=489σ=N/A=23640÷489=48.34Mpa<[σ]=205MpaK1=[σ]/σ=205÷48.34=4.24(3)稳定性由步高L=1500长细比λ=L0/i=1500÷15.8=94.94查表得稳定系数φ=0.626又钢管截面积A=489mm2得N/φA=23640÷(0.626×489)=77.23N/mm2<[σ]=205N/mm2K2=[σ]/σ=205÷70.17=2.65故满足要求。

3、支撑架搭设方式如下:○1竖向支撑立杆基础:竖向支模架立杆基础落在地下室底板和连梁上。

○2立杆间距:根据梁板荷载不同的特点,根据施工经验和计算得出,采用三种不同间距。

a.板:立杆纵横间距均不大于1200mm。

b.宽度b<500mm,高度h<1000mm的梁:双排立杆,纵向间距不大于800mm。

c.宽度b<500mm,高度h<1000mm的梁:三排立杆,梁下中轴处一排,纵向间距不大于500mm。

○3竖向支撑必须保证竖直,由项目质发员吊线验收。

○4横向支撑a.扫脚杆:离地100mm,纵横满设,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方15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上方的立杆上。

b.大横杆:步高不大于1500mm,纵横满设。

c.梁下承力小横杆:为保障荷载能竖直向下传递。

应紧靠立杆设置,且沿梁纵向每根立杆之间增设一根,承力小横杆须加设防滑扣件(保险扣),该扣件应紧靠主节点处的扣件。

○5斜向支撑和剪刀撑:在梁两侧每隔一根立杆设一道斜撑,斜撑中部在与世隔绝其它杆件相交外均用旋转扣件联结,大梁支模架每隔四排立杆加设一道横向剪刀撑,剪刀撑角度为55°~65°为宜,满堂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立杆应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高于4m的模板支架,其两端与中间每隔四排应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6杆件接长:立杆接长除顶步架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立杆用对接扣件接长,对接扣应交错布置,相邻两根立杆的接头不得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邻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搭接采用活动扣件接驳,钢管接驳长度不得小1000mm,接驳用扣件不得少于3个旋转扣件固定,,严禁采用铰接接力杆,或上部立杆在水平上设受力支点。

接头位置要错开,且须设置在不同的网格内。

○7搭设要求:杆件搭设要求横杆竖直,平整通顺,连接牢固、受荷安全、有安全操作空间。

竖杆下部采用垫块垫牢,所有主受力结点处加设保险扣件加固,局部小梁支模架立杆采用单根立杆时,立杆应设置在梁模板中心处,其偏心距不应大于25mm,项目部技术人员和质安员在支模架搭设完毕以后应参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有关规范要求组织进行详细的检查,严防支撑体系不牢固发生塌模现象。

4、模板配制:根据本工程规模及结构特点,柱、梁板、楼梯按清水构件制作、安装。

梁板模板:采用满堂架散拼散拆,为满足工程要求,梁板模板周转为二次。

墙柱模:本工程柱网密,柱施工量大,且墙柱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观感,能否组织好柱的施工至关重要,故采用现场制作的定型模板,按不同规格和数量配备柱、墙定型模板,材料采用18木模板,6×8木枋,分件拼拆,定位连续翻转。

5、支模所有螺杆制作母材、蝴蝶扣、钢垫片、槽钢等均须进行严格检验,符合要求方可用于施工中,所有模板安装按分段小节拍自然流水组织施工。

A、柱支模○1柱模安装前,先将柱清理干净,根据控制线弹好模板线,并用¢20短钢筋焊在柱立筋上,作为模板定位装置。

○2模板采用18厚木胶合板定制定型清水模板,配备一层数量。

按图纸尺寸制作柱侧模板并编号,整装散拆,定位连续翻转;木枋采用60×80mm杉木枋,木枋间距不大于150mm,柱转角处木枋一定要顶严、靠实,并用木楔塞紧。

模板相拼接的细缝应用胶带封严,防止漏浆。

○3柱墙模制作时应按施工图柱子的几何尺寸,按标准加工成定型模板进行编号,安装时对号入座梁头模板插入柱头模板上,以保证柱头几何尺寸准确,阴阳线条分明。

○4浇砼前封闭断面500×500及其以下采用钢管抱箍,断面600×600及其以上采用2ф18抱箍。

中下部箍距@300~350mm,中上部箍距@400~450mm,对拉螺杆φ14(双蝴蝶扣,中下部双螺帽),防水部位采用止水螺杆,柱子高度≥5.5m的,抱箍2/3以下部位加密,柱身上、中、下设多道钢管抱箍与支模架相连,确保柱身稳定。

○5柱断面b(h)≤600mm时只须在外侧用钢管打箍。

b(h)≥600mm时除在外侧打箍外,还须在中部设¢14穿柱对拉螺杆一道。

竖向间距不大于500mm,穿柱对拉螺杆外套硬塑管。

○6柱支模大样见图B、梁板支模○1普通梁底板模板用18厚多层木夹板作模板,底模下用60×80方木枋楞方,间距30cm,侧模板用18厚多层木夹板作模板,梁高≥600时在中部及上部用Φ12对拉螺杆进行拉结,安装时,先通线调节支柱顶托高度,将大龙骨找平,架设小龙骨;用支撑体系将梁两侧模夹紧,侧模四周楞方或固定钢管与支撑,钢管立杆纵距为800mm,立杆横距为500mm,钢管为Φ48×3.5,楼面模板铺完后,检查支架是否牢固,模板、梁面、板面清扫干净。

○2梁高h≤500时不设穿梁对拉螺杆。

500<h≤800时,沿梁高中部设1道¢12对拉螺杆(外套硬塑管)水平间距不大于600mm。

800<h≤1000时,沿梁高设2道¢12对拉螺杆(外套硬塑管)水平间距不大于600mm。

H>1000时,沿梁高不超过500mm即设一道¢12对拉螺杆(外套硬塑管)水平间距不大于600mm。

○3¢12对拉螺杆每端蝴蝶扣不小于2个,高度大于1400mm的大梁不少于3个,螺杆端头螺母不少于2个。

○4钢管脚手架支撑横杆下用双扣件,井字梁交叉处加撑一根立杆。

○5弧形梁支模前要放大样,楼梯支模前须对其标高尺寸进行认真复核。

○6当梁跨超过4m时,应按要求起拱,起拱高度为梁跨2‰-3‰。

梁支模示意图(见附图)。

C、墙模板:木胶板采用光面的木胶板厚为1.8cm,为防止木枋变形,木枋用6cm×8cm的木枋(杉木枋的变形相对于其他木枋变形小)。

木枋间距为200~300mm。

模板拉杆采用φ12的螺杆,外上双蝴蝶扣作为模板固定措施。

D、楼梯模板:楼梯模板平台梁,平台板处模板与楼盖模板相同。

楼梯段模板由底模、搁栅、牵杠、牵杠撑、外邦板踏步侧板,反三角木等组成。

其中侧板的宽度不得小于梯段板厚及踏步高,长度为梯段同长,反三角木由竹胶板踞成若干小三角木,钉在方木上,三角木两直角边长分别等于踏步的宽和高。

方木为工地普通木枋,反三角木用横楞及小角钢支吊。

6、模板拆除梁板底模拆登陆艇以试块试压强度为依据,跨度小于8m的梁板和悬挑度小于2m的悬挑梁在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75%后即可拆除,无梁板盖空心板及跨度大于8m的梁板和悬挑长度超过2m的悬挑梁待砼强度达到100%后方可拆除,墙柱侧模板拆模时砼强度不得低于1Mpa,且砼浇筑后两天内不得拆模,柱模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会受损时拆除。

拆模时所需砼强度一览表7、质量标准:框架梁、柱、墙轴线通直、位置准确、尺寸偏差符合GB50204-2002规范要求。

8、质量保证措施:1)严格按施工验收规范施工,模板平整度控制在5mm以内,接缝高低差控制在2mm以内,梁、板、墙、柱截面内部尺寸控制在(+4,-5)mm以内。

2)减少梁板模板的周转次数,周转次数控制在三次以内。

3)模板接缝处用密封塑料胶带粘贴,以防止漏浆。

4)相应增加人工工日,梁板面清洗干净,不允许夹渣。

5)检查模板支撑系统,,严格控制鼓模现象。

模板工程施工工艺流程控制程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