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七上语文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名师教案)

部编七上语文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名师教案)

(3)《〈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作者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 事时所引发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时代的中国儿童的悲惨 处境。
(4)《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5)《无常》:通过描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达了旧时代的中国人民对黑暗社 会的绝望,对人世不平的愤慨。
2.内容概述
师:学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我们就已经开始阅读《朝花夕拾》了,说一说, 这本书中有哪些文章,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师指名回答)
预设
课件出示:
(1)《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 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2)《阿长与〈山海经〉 》: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 激之情。
二、初读名著,整体感知
1.名著题解
师:你怎样理解“朝花夕拾”这个题目?
预设 “朝花夕拾”的意思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 。“朝”表示早年时期,“夕”表 示晚年时期。据鲁迅说,“《朝花夕拾》的文章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 《朝花夕拾》是 关于鲁迅生平史实的第一手资料,原名《旧事重提》 ,写的是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 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四、专题二:探究鲁迅笔下的人物
师: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先生吗?这个先生着墨不多,但却 使人印象深刻,大家还记得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个人物的吗?
1.分析人物形象
以寿镜吾老先生的形象分析为例,探究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件出示:
描写方法
内容举例
具体分析
人物形象
外貌
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
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 后来却 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 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 从三言 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写鲁迅儿时在三味书 屋的学习生活,表现 出他在三味书屋学习 生活的枯燥严肃
2.学生自主阅读探究
师:参考上面的探究分析,根据下面的要求阅读《朝花夕拾》中的其他文章,探究鲁 迅的童年。
(9)《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 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10)《范爱农》: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 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 念。
【设计意图】 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更容易引起学生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同时此环节也是对学生课外阅读《朝花夕拾》的基础情况的了解。
批注角度:探究鲁迅的童年 批注范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批注内容呈现表:
原文
批注
探究结果
有人说, 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 吃 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 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 也曾因此弄 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 像人样
写儿时的鲁迅拔何首 乌根,不惜毁坏泥墙, 表现出他童年时的好 奇心和顽皮
三、专题一:探究鲁迅的童年
师:鲁迅先生的文章,一向被认为难读,但是《朝花夕拾》这部回忆性散文,充满了 温情,充满了童真童趣。我们不妨带着一颗童心,寻找文章中体现的童真童趣,体会鲁迅 展示给我们的童真世界,与儿时的鲁迅交个朋友吧。
1.回顾精彩片段,学习批注方法 师:让我们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用批注法探究鲁迅的童年 课件出示:
从身形、须发、眼镜 描写外貌,显示出了 老先生学问渊博的样 子
极方正、质朴、 博学,严而不厉、
神态
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
怒色了
课件出示:
学生活动:
1)阅读范围:《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二十四孝图〉》《无
常》。
(2)分组:按文章篇目分五个小组。每个小组深入阅读一篇文章。
(3)阅读交流:个人填写阅读任务卡,小组内阅读交流后,选出小组代表在全班汇 报,其余同学做好笔记。
阅读任务卡
批注角度:探究鲁迅的童年 批注范围:《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二十四孝图〉》《无常》 批注内容呈现表:
鲁迅的童年既有在 百草园里玩耍的乐 趣、新奇,也有在三 味书屋里读书的枯 燥无味,其滋味是丰 富多彩的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 夏夜乘 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 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 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 也 常常这样想
写鲁迅儿时听了美女 蛇的故事后,总是担 心会出现美女蛇,表 现出他的天真可爱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 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2.使用圈点勾画、跳读法进行作品的专题探究。
3.引导学生感受鲁迅的思想,激发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朝花夕拾》的基本内容。
2.用跳读、圈点勾画法,探究鲁迅的童年生活。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 屋读书时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
(7)《父亲的病》:重点回忆作者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 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露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 菅人命的实质。
(8)《琐记》:回忆了作者家隔壁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暗中使坏的衍太太,描写了一 个自私自利、奸诈、有坏心眼的妇人形象。
3.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联系课文,导入专题
师:在本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学习中,我们初步了解了《朝花夕拾》 和鲁迅,知道了《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少年、青年时期生活的散文集。那么,这本书到 底记载了鲁迅先生怎样的人生历程,回忆了哪些人与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鲁迅先生 走进那些难以忘怀的记忆吧。
原文
批注
探究结果
3.小组合作,交流阅读体会,填写阅读任务卡
4.师评选并展示优秀的阅读任务卡
【设计意图】 本环节侧重寻找《朝花夕拾》中描写鲁迅童年的内容,以此唤起学生对 文章的认同感,拉近与经典名著、与鲁迅先生的距离,消除阅读鲁迅作品、阅读整本书的 畏难情绪。通过具体方法指导,明确阅读方法,利用任务卡完成阅读任务。最后通过交流 与展示,总结阅读体会,展示阅读成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