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印)记住以下各章计算公式第二章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一、资金时间价值计算-单利终值=现值×(1+利率×计算期数)-单利现值=终值/(1+利率×计算期数)-复利终值=现值×(1+利率)^n ,n为计息期数-复利现值=单利终值/(1+利率)^n-年金终值=每次收付款项的金额×Σ(1+利率)^(t-1) ,t为每笔收付款项的计息期数(1+利率)^(t-1) 为年金终值系数可查表(考试时给系数表,注意区分是年金终值系数还是年金现值系数)-后付年金系数={(1+利率)^n-1}/利率-年偿债基金(年金)=年金终值×年金终值系数的倒数-年金现值=年金×Σ{1/(1+利率)^t ,t为每笔收付款项的计息期数,{1/(1+利率)^t为年金现值系数可查表-年资本回收额A=年金现值×资本回收系数-先付年金终值=年金×年金终值系数×(1+利率)-先付年金现值=年金×年金现值系数×(1+利率)-递延年金现值=年金×年金现值系数×复利现值系数-永续年金现值=年金×(1/利率)-不等额系列付款现值=Σ现金流量×{1/(1+利率)^t}-计息期短于一年:-期利率=年利率/每月计息期数-换算后的计息期数=年数×每年的计息期数-分期计算的年利率=(1+计息期规定的年利率)^m-1 ,m为一年的计息期数二、投资风险价值计算-预期收益=Σ第i种可能结果的收益×第i种可能结果的概率。
-标准离差=根号下Σ(随即变量-期望值)^2×概率-标准离差率=标准离差/期望值×100%-应得风险收益率=风险价值系数×标准离差率-应得风险收益额=收益期望值×风险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率)-预测风险收益率=预测投资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第三章筹资管理一、筹资数量的预测-资本需要量=(上年资本实际平均占有量-不合理平均占用额)×(1加减预测年度销售增减率)×(1加减预测期资本周转速度变动率)-需要追加的外部筹资额=预计年度销售增加额(Σ基年敏感资产总额除以基年销售额×Σ基年敏感负债总额除以基年销售额)-预计年度留用利润增加额-预测模型:y=a+xb 资本需要量=不变资本+(单位业务量所需要的变动资本×业务量)二、权益资本(股票发行)的筹集-新股发行价格:-1.分析法:每股价格=(资产总值-负债总值)/投入资本总额×每股面值-2.综合法:每股价格=(年平均利润/行业资本利润率)/投入资本总额×每股面值-3.市盈率法:每股价格=市盈率×每股利润三、债务资本(银行借款、债券、租赁、商业信用)的筹集1、银行借款:实际利率=借款人实际支付的利息/借款人所得的借款(1)按复利计息:实际利率={(1+名义利率)^n-1}/n(2)一年内分次计算利息的复利:实际利率={(1+名义利率/计息次数)^m×n-1}/n(3)贴现利率:实际利率=贴现利率/(1-贴现利率)(4)单利贷款,要求补偿性余额:实际利率=名义利率/(1-补偿性余额比例)(5)周转信贷协定:-应付承诺费=(周转信贷额度-年度内以用借款)×承诺费率2、债券售价=债券面值/(1+市场利率)^n+Σ债券面值×债券利率/(1+市场利率)^t n为债券期限,t为付息期数,债券利率是指债券的票面利率或年利率3、租金的支付方式(1)平均分摊法:每次应付租金={(租赁设备购置成本-租赁设备预计残值)+租赁期间利息+租赁期间手续费}/租金支付次数(2)等额年金法①后付租金:年金=年金现值/年金现值系数②先付租金计算年金=年金现值/(年金现值系数+1)4、商业信用资本成本率=现金折扣百分比/(1-现金折扣百分比)×360/放弃现金折扣延期付款天数-贴现息=汇款金额×贴现天数×(月贴现率/30)-应付贴现票款=汇票金额-贴现息四、资本成本的计算1、资本成本率=用资费用/(筹资数额-筹资费用)或=用资费用/筹资数额(1-筹资费用率)(1)债务成本A、长期借款成本=长期借款年息(1-企业所得税率)/长期借款筹资额(1-长期借款筹资费用率)=长期借款年利率(1-企业所得税率)/(1-长期借款筹资费用率)-除去手续费公式:长期借款成本=长期借款年利率(1-企业所得税率)-附加补偿性余额公式为:长期借款成本=长期借款年利息(1+企业所得税率)/(长期借款筹资额-补偿性余额)×(1-长期借款筹资费用率)b、债券成本=债券年利息(1+企业所得税率)/债券筹资额(1-债券筹资费用率)c、权益成本:优先股成本=优先股年股利/优先股筹资额(1-优先股筹资费用率)-普通股成本=普通股年股利/普通股筹资额(1-普通股筹资费用率)+普通股股利年增长率d、留用利润成本=普通股年股利/普通股筹资额+普通股股利年增长率2、综合资本成本=Σ第j种个别资本成本×第j种个别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重即权数五、资本结构的计算-财务杠杆:所有者收益=息税前利润-固定性资本成本-所得税- 普通股每股利润=所有者收益/普通股数量-财务杠杆系数=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也可简化为=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债券或借款利息-租赁费-优先股股利/(1-所得税税率)} -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息税前利润平衡点-筹资的年利息)×(1-所得税率)×(筹资方式下的年优先股股利)/筹资方式下普通股股份注:息税前利润平衡点即所求无差别点第五章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一、固定资产折旧额的计算:1.年限平均法-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原始价值+清理费用-残余价值)/使用寿命年限={原始价值×(1-预计净残值率)}/使用寿命年限-固定资产年折旧率=(原始价值+清理费用-残余价值)/(原始价值×使用寿命年限)×100%=(1-预计净残值率)/使用寿命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月折旧率2.工作量法:-每行驶里程折旧额=(原始价值+清理费用-残余价值)/预计总行驶里程={原始价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内的总行驶里程-每工作小时折旧额=(原始价值+清理费用-残余价值)/预计使用寿命期内的总工作小时={原始价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期内的总工作小时3、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率=年限平均法计算的折旧率×2-固定资产年折旧率=(使用寿命年限-已使用年数){使用寿命年限×(使用寿命年限+1)/2} 固定资产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折旧总额×月折旧率=(固定资产原始价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4、年数总和法: 某台机器原始价值62000元,预计净残值2000元,使用年限6年,用年限总和法计提折旧,求每年折旧额。
解答:第一年折旧额=(62000-2000)×(6/21)=17143元(1+2+3+4+5+6=21)第二年折旧=60000×(5/21)=14286 元第三年折旧额=60000×(4/21)=11429 元第四年折旧额=60000×(3/21)=8571 元第五年折旧额=60000×(2/21)=5714 元第六年折旧额=60000×(1/21)=2857 元5、年金法:每年提取的折旧额={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1+利率)^n}×{利率×(1+利率)^n}/{(1+利率)^n-1}二、固定资产投资可行性预测的计算:1、每年净现金流量NCF=每年营业现金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净利+折旧2、投资回收期=初始投资额/每年净现金流量3、平均报酬率ARR=平均现金流量初始投资额×100%4、净现值NPV=未来报酬的总现值(每年营业净现金流量相等的,按年金法折现。
不等的分别用每年的营业净现金流量乘以现值系数,然后相加)-初始投资额5、净现值NPV =Σ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1+贴现率或资本成本或企业要求的报酬率)^n - 初始投资额。
6、获利指数又称利润指数或者现值指数PI=未来报酬总现值/初始投资额第六章对外投资管理一、债券投资收益的计算1.最终实际收益率=【(到期收回的本利和-认购价格)/偿还期限】/认购价格*100%2.持有期间收益率=【(卖出价-购入价)/持有期限】/购入价*100%3.到期收益率=【(到期的本利和-购入价)/残存期限】/购入价*100%二、股票投资决策分析(内在价值的计算)1.长期持有,股利每年不变的股票内在价值V==D/K( V为股票内在价值;D为一年内的股票股利;K为企业预期的收益率)2.长期持有,股利固定增长的股票内在价值V=D(0)(1+g)(k-g)(其中:D(0)为当年每股股利, K为期望的收益率, g为年股利增长率3.短期持有,未来准备出售的股票内在价值v=D(0)(1+g)/(1+k)+D(0)(1+g)的平方/(1+k)的平方+……D(0)(1+g)的n次方/(1+k)的n次方+p/(1+k)的n次方。
如股票一年后转让v= D(0)(1+g)/(1+k)+p/(1+k) (其中:p为一年后估计转让价格, D(0)为当年每股股利, K为期望的收益率, g为年股利增长率)三、债券投资收益的计算1.股利收益(1)每股收益=(企业净利润-优先股股息)/普通股股数(2)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所有者权益*100%(3)每股股利=向股东分配利润总额/普通股股数四、并购投资价值的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的计算)1. 市盈率模型法下的目标企业的价值=估价收益指标*标准市盈率2.股息收益折现模型法下的企业价值= ∑(连加上面是N 下面是t=1)【Dt/(1+R)的t次方】+F/(1+R)的n次方其中:Dt为股东t年收到的红利,N为股东持股年限,F为股票N年后再股票市场上的出售价格, R为贴现率。
如t=1年,企业价值= Dt/(1+R)】+F/(1+R)3.Q比率法,企业价值=Q*资产重置成本广泛使用的Q值的近似值=股票市值与企业净资产值的比率=市净率4.净资产账面价值法,并购价值=目标企业的净资产账面价值*(1+调整系数)*拟收购的股份比例,或者并购价值=目标公司的每股净资产*(1+调整系数)*拟收购的股份数量第七章成本费用管理1.预测目标成本=预测单位产品售价-单位产品应纳税金-预测单位产品目标利润或单位产品目标成本=预测单位售价*(1-税率)-目标利润额/预测销售量2,单位产品目标成本=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1-计划期预测成本降低%)3.(1)功能成本比值=产品功能/产品成本(2)某项零部件的功能系数=某项零部件的功能评价得分数/全部零部件的功能评价得分总数(3)某项零部件的成本系数=某项零部件的实际成本/全部零部件的实际总成本(4)功能成本总值系数=功能评价系数/成本系数4.(1)预测全年净节约额=(改进前的产品成本-改进后的产品成本)*预测年产量(2)预测成本降低率={(改进前的产品成本-改进后的产品成本)/改进前的产品成本}*100%5.(1)劳动生产率提高超过平均工资增长影响成本降低率={1-(1+平均工资增长%)/(1+劳动生产率提高%)}*直接工资费用占成本的%(2)工时消耗定额降低超过平均工资增长影响成本降低率={1-(1-工时定额降低%)(1+平均工资增长%)}*直接工资费用占成本的% (3)生产增长超过制造费用增加影响成本降低率={1-(1+制造费用增长%)/(1+生产增长%)*制造费用占成本的% (4)废品损失减少影响成本降低率=废品损失减少%*废品损失占成本的%,第八章销售收入和利润管理1.销售收入与利润的形成计算(1)利润总额=销售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2)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销售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3)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净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4)其他销售利润=其他销售收入-其他销售成本-其实销售税金及附加,(5)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